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95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1篇、专利文献78537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相关文献由245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恒、吴雁鸣、尤华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1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78537 占比:98.83%

总计:79468篇

沙库巴曲缬沙坦—发文趋势图

沙库巴曲缬沙坦

-研究学者

  • 刘恒
  • 吴雁鸣
  • 尤华
  • 郑菊
  • 丁家望
  • 叶福龙
  • 庄梅
  • 徐志伟
  • 朱春莉
  • 李笑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耿毓汕; 刘先慧; 赵娜
    • 摘要: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钾、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0月1日~2021年6月1日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及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钾、脑钠肽(BNP)水平、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钾、BNP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钾、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VEDd(50.58±2.16)mm、LVPWd(1.05±0.15)m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保证治疗安全性基础上明显减少外周血清钾、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 谭崇俊; 刘敏
    • 摘要: 目的观察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诺欣妥,观察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诺欣妥+芪苈强心胶囊,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等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LVEDD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欣妥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较单用诺欣妥有更好的疗效。
    • 关丽娜
    • 摘要: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左心室结构、血清学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研究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结构、血清学生化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情况、血清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郭建广
    •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炎症介质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FrEF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损伤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3.02%)(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IL-1、IL-6、NT-proBNP、cTn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HFrEF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下调炎症介质水平,减轻患者心肌损伤,不良反应较少。
    • 王云; 李莉; 毕海燕; 蔡粤鹏; 田杰
    • 摘要: 目的:探讨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盐酸贝那普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左心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浆NT-proBNP和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HFrEF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CRP的水平,提高其疗效。
    • 蒯铮; 张潇伊; 邹云增
    • 摘要: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是一种新型的组合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抑制剂。2021年6月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了ARNI类药物的高血压适应症,本文就其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宋程
    • 摘要: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哈密市宝石花吐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患者均接受利尿剂等基础药物治疗,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观察组32例,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肌酐与血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明显,可优化心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任艳
    • 摘要: 目的围绕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de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elderly,HFrEF)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评定其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1—12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老年HFrEF患者进行选取(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A组45例基于此,采用贝那普利治疗,B组45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相比A组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 min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 MWT)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2.22%)较A组(17.7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HFrEF患者,通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改善其左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降低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的发生率。
    • 梁志朋; 许春霞; 马小媚; 谢永光
    •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口服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再入院率,治疗前后临床指标与血清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WD)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HR)、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再入院率,安全性较高。
    • 谢瑞
    • 摘要: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困难和全身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LVESD(48.76±5.26)mm、LVEDD(44.23±6.01)mm、LVEF(43.98±3.15)%均优于对照组的(53.17±3.38)mm、(50.19±5.63)mm、(33.16±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1.76±0.35)分、全身状况评分(1.23±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5±0.29)、(2.37±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呼吸困难、全身状态情况,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