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86305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护理与康复、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年华南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第五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随访管理的相关文献由89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咏华、李志强、王春燕等。

随访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6305 占比:99.88%

总计:286650篇

随访管理—发文趋势图

随访管理

-研究学者

  • 傅咏华
  • 李志强
  • 王春燕
  • 胡春燕
  • 蒋庆渊
  • 丁四清
  • 刘佳
  • 庞娜裕
  • 张颖璠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艾; 杜元太; 缪刚; 李建坤; 郑双意
    •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智能引擎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系统的建设。方法在医院混合云上搭建智能随访系统,与院内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患者移动设备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随访管理。结果智能随访系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随访管理服务,具有自动入组、提醒推送、评估反馈、健康档案等功能。相较于传统的随访方式,随访工作更多由系统自动触发、调度,随访效率显著提高。结论智能随访系统将随访服务延伸至院外,有效提高了患者随访服务连续性,优化了医院随访管理模式,并实现患者数据的全程管理,促进医院智慧化服务建设。
    •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 摘要: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12、18、24个月的内瘘通畅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内瘘失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18、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18、24个月的辅助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提高内瘘通畅率。
    • 朱敏芳; 区秀丽; 高娟碧; 周晓红; 陈玉珍
    • 摘要: 目的:将护理依赖评估引入脑卒中随访管理,形成基于护理依赖评估的随访管理并在实践应用中探究其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于江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5月-2021年7月入院的144例病人设为对照组,接受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为主的常规护理随访管理;2021年8月-2021年10月入院的151例病人设为观察组,接受基于护理依赖评估的脑卒中随访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随访率、复诊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随访率为95.36%(144/151),第3个月随访率为97.22%(140/144);高于对照组的94.44%(136/144)、95.59%(130/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复诊率为72.22%(104/144),第3个月复诊率为68.57%(96/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9%(82/136)、54.62%(71/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理依赖评估的随访管理可促进脑卒中随访全面性评估,增强脑卒中病人的主动复诊意识,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 饶慧玲; 何禹晟; 林世江
    • 摘要: 目的:探究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在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筛查及随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定跟踪体系,建立“初级登记,二级随访,三级诊治”的模式,对公众及儿科医生普及儿童CKD相关知识,以便提高知晓率。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在某院的550例患儿为筛查对象,征得家属同意后均行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符合转诊标准者转儿童肾病专科就诊,不符合转诊者建立档案,定期随访1年。结果:550例患儿中第1次尿检异常者99例(18.00%),第二次尿检异常者23例(4.18%),二次尿检异常并有症状患儿转至肾病专科检查4例(0.73%),3次检查结果相比可见显著差异(P<0.01)。550例患儿中超声检查异常者16例(2.91%),其中,左侧肾积水9例(1.64%),右侧肾积水2例(0.36%),双侧肾积水3例(0.54%),输尿管扩张1例(0.18%),肾实质性包块1例(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的双重筛查模式在儿童CKD筛查及随访管理中的可操作性强,费用低,筛查率高,三级管理模式可以指导有效管理筛查出的患儿,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参与治疗,意义重大。
    • 周立业
    • 摘要: 目的分析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直肠癌放化疗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癌因性疲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应用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可调节心理状态,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
    • 张国权
    • 摘要: 不寐,即现代西医学所指的睡眠障碍,也称“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状态,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泻南补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中老年不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经连芳; 李燕; 韦秋芬; 谭伟; 姚丽平; 莫艳
    •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完善,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逐步上升,但有研究发现幸存活下来的早产儿,部分后期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未给予有效治疗,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出院后早产儿进行系统随访管理极其重要,从体格生长发育、营养、神经功能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评估早产儿,加强指导及监测,同时检测早产儿视网膜、心脏等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早产儿异常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当发现早产儿出现异常表现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加强措施干预。但现阶段多数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多数患儿出院后因未及时跟踪随访,错过了早期干预的黄金时间,导致后遗症出现。基于此,本文对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干预研究进展做一些总结。
    • 陈丽君; 卢妙娟; 陈丽静; 全海英; 邹秋平; 石宏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随访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手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随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上肢功能[采用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T)]、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于术后第1周、1个月(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UEFT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6个月,两组MSSNS评分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随访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潘多思; 欧永强; 朱鋆; 黄炎芳; 叶琪
    • 摘要: 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糖尿病的诊治大多数仍然保持着传统“门诊就诊、自行用药”的模式,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T2DM患者从中获益。全科医学是由多学科整合而成的综合性医学领域,在对T2DM患者的健康管理中,涉及个案管理、随访管理以及健康行为干预等措施,应用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疾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本文主要从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T2DM患者中的实施环节、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 杨雪群; 陈梅; 廖小珍; 黄楚乔; 梁业梅
    • 摘要: 目的: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确定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68,0.938,协调系数分别为0.101,0.087。最终形成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指标体系包含治疗随访依从性、并发症管理、透析充分性评估、腹膜透析病人再评估/再培训、心理康复、运动康复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及8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系统、全面、实用,可以为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评估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