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3799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7中国心电学论坛暨21世纪新概念心电图战略研讨会、第13届中国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学术会议、中国远程血压心电监测联盟理事长会议、第8届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学术会议等;远程心电监测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红宇、李俊伟、余海鹏等。

远程心电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3799 占比:99.98%

总计:353872篇

远程心电监测—发文趋势图

远程心电监测

-研究学者

  • 王红宇
  • 李俊伟
  • 余海鹏
  • 侯月梅
  • 刘毓
  • 史生金
  • 向定成
  • 师炜
  • 常征1
  • 张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勇飞; 霍亚南; 沈思兰; 姚瑶; 王玲萍; 赵琳慧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化的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潜在价值,为AI辅助决策的远程心电监测预警平台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b、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献数据库中以“远程心电监测”“人工智能”等作为主要检索词搜集、筛选后,归纳、整理文献共计39篇,总结了国内外人工智能化远程心电监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结果目前,人工智能化远程心电监测能自主分析心电图危急心电波形并发出自动预警,辅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ECG(心电图)诊断,通过有效提高心率失常检出率实现该类疾病的早诊早治。结论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化的远程心电监测研究逐渐增加;在我国大力推广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将人工智能与远程心电结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白蓉; 王彬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心律失常远程心电图监测在心源性猝死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单县中医院200例高危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在确诊为高危心律失常后均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远程心电监测,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图的心电监测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源性猝死将其分为心源性猝死组与无心源性猝死组,比较心源性猝死组与无心源性猝死组患者的心电监测指标。结果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图的心电监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动态心电图与远程心电图的图形可靠占比均高于常规心电图(χ^(2)=13.234,P 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心率减速力,均低于无心源性猝死组(t=5.670、5.771、6.113、5.642、5.275,P <0.05)。心源性猝死组的QRS波群振幅、QRS时限、缺血性J波发生率均高于无心源性猝死组(t/χ^(2)=6.145、9.386、19.604,P <0.05)。结论 在高危心律失常患者心电监测中,远程心电图的图形可靠性和精确性与动态心电图相当,图形质量好,且远程心电图还可实时发现患者心电异常改变情况,可对心源性猝死风险进行预警。
    • 谷晓芳; 许伟; 陈宽; 张嵩
    • 摘要: 远程心电监测是一种远程采集和传输心电信号并实时分析和预警的智能监护系统,在医疗救治和健康监护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远程心电监测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心电采集终端、多种传输方式、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综述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近期技术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阐述最新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政策的完善,以及远程心电监测具有的良好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 余新艳; 王志新; 郎立国; 崔媛媛; 李方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不同监测模式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确诊为心律失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两周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1次24 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 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数据均实时上传至云端,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77.5%vs.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0.601).观察组设备佩戴次数与心律失常检出率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有症状时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多次1 h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出率上与采集1次24 h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佩戴次数越多,心律失常检出率越高.
    • 陈冰娟; 李萍; 陆抑非; 邵云飞
    • 摘要: 目的 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随访,分析其在监测早期复发情况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实施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术后对患者实施远程心电监测,同时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时的情况.对不同监测方式检出患者早期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26例发生早期复发,发生率为43.33%.在检出率方面,远程心电监测40.0%与常规心电图15.0%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检出方面,通过远程心电监测,患者在有症状时检出率比无症状时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监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方面,远程心电监测更为准确有效,且在房性心律失常检测方面,患者有症状时检出率更高.
    • 朱朝江; 张彬; 陈文婷; 全凤仙; 罗佳倩
    • 摘要: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实地基层医院调查分析,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该院心功能科在心电学及心内科的学科优势,提高基层医院心电学、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方法 使用重庆市新标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互联网+心电技术"的远程医疗设备,将基层医院心电信息向区域心电管理中心实时传输,经分析、回传,并提供诊疗意见.结果 分析各网络成员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上传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数量及检出的心电危急值报告情况.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上传心电图的危急值报告率为3.49%,心肌梗死检出率为0.88%;基层网络单位共上传心电图的危急值报告率为2.21%,心肌梗死检出率为0.48%.结论 该项目建立区域内紧密医联体,可以解决周边区域基层医疗单位心电学技术服务需求,能够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心电图报告质量,提升本区域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 张海澄
    • 摘要: 心律失常的症状相关性在临床上是最重要的,捕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也是国内外指南反复强调的.而在真实世界中,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要更为常见,尽管其中大多数为良性,但对部分类型仍需要及早识别、适度诊治,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笔者结合《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针对远程心电监测在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 段立楠; 赵欢; 刘毓; 张洁; 王亦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访中早期复发的监测作用.方法 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3个月内采用心电事件记录器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同时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门诊随访,使用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监测手段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检出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早期复发19例,复发率为45.2%.其中,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6例(14.1%),动态心电图检出12例(28.6%),远程心电监测检出17例(40.5%);远程心电监测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与远程心电监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时进行心电监测比无症状时心电监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远程心电监测方案能够有效监测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有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电监测可能提高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 范丹丹
    • 摘要: 目的 观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的价值.方法 98例心脏病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远程心电监测,其中40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远程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 ,远程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分别为79.6%、15.3%、26.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8.0%、6.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和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但与动态心电图无差异.
    • 王红宇
    • 摘要: 医用可穿戴设备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医生也在利用移动心电监测帮助院外患者记录心电图.院外自然人群逐步使用可穿戴移动心电监测的多种自助模式来监测自身心脏跳动频率和节律正常与否,以及是否需要看医生.几项房颤筛查研究结果证实了远程移动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模态心肺监测设备被研发出来,为慢性病及康复患者的家庭监护提供了可能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