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960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解剖与临床、临床麻醉学杂志、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现代功能神经外科新进展论坛、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闭孔神经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国义、王国林、卢悦淳等。

闭孔神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602 占比:99.85%

总计:79718篇

闭孔神经—发文趋势图

闭孔神经

-研究学者

  • 吕国义
  • 王国林
  • 卢悦淳
  • 孙健
  • 孙学飞
  • 张同军
  • 栗鹏程
  • 王忠义
  • 王树锋
  • 王福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靖心; 刘月强; 阮孝国; 崔明珠
    • 摘要: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可能伴随严重疼痛,导致活动延迟,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有效镇痛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是临床上THA术前经常采用的镇痛方法[2],但是髂筋膜间隙内仅有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经过,不包含闭孔神经[3]。FICB对于髋关节内侧镇痛效果不完善,不利于患者早期活动[4]。Girón-Arango等[5]在2018年首次提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用于阻断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副闭孔神经的髋关节囊分支。但PENG阻滞主要阻滞支配髋关节囊的感觉神经,未能有效控制皮肤切口的疼痛[6],需要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阻滞。本研究拟评价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对老年THA术后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诸源江; 袁雪梅; 叶菱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用于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解剖标志定位组和超声引导定位组,各34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快速行走时闭孔神经支配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第7天VAS评分更低,治疗显效率更高,血肿、神经损伤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结论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方法。
    • 俎垚(译)
    • 摘要: 热消融技术通过松解神经进而减轻疼痛来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已受到广泛关注。冷却射频消融(C-RFA)是一种使用低温射频探头(低于100°C)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这项前瞻性研究探究了C-RFA对髋关节OA患者的疗效。这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透视下以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感觉支为靶点,注射少量局部麻醉剂进行诊断试验。试验后,患者接受股神经和闭孔神经CRFA治疗。主要结局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HOOS)、疼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
    • 谭林华; 彭俊敏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择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远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出血、肠道受损等并发症以及用药剂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短,阻滞成功率、大腿内收肌收缩肌力下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穿孔、出血、肠道受损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总支阻滞可以显著降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闭孔神经分支阻滞组有更高的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程戌春; 何睿; 牛居辉; 谢本发; 韩苗华; 吴玥; 童彬; 张庆兵; 傅倩; 易红
    • 摘要: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 罗成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单极组(80例)和双极组(76例).双极组采用双极电切术,单极组采用单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手术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生理指标(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红细胞压积变化、血钠浓度、输血率和凝血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包括电切综合征、深层肌肉、严重烧灼伪影).结果 两组手术切除时间、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红细胞压积变化、输血率和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电切综合征、深层肌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极组的严重烧灼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单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电切术在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切除时间和术后电切综合征等方面并不优于单极电切术,但双极电切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严重烧灼伪影的发生率较低.
    • 谭林华; 彭俊敏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择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远端肌筋膜闭孔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出血、肠道受损等并发症以及用药剂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短,阻滞成功率、大腿内收肌收缩肌力下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穿孔、出血、肠道受损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近端肌筋膜闭孔神经总支阻滞可以显著降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闭孔神经分支阻滞组有更高的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梅厚连; 刘刚
    • 摘要: 目的 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中改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对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选用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研究组选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手术相关指标(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更平稳,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一针穿刺成功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TURBT中改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还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 吴泽昊; 王云
    • 摘要: 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依靠局部麻醉药在髂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FICB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髂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以及临床效果,文章对FICB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FICB相比较经典FICB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FICB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