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痉挛状态

痉挛状态

痉挛状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5519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人人健康、医药与保健、针灸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2012年朱文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等;痉挛状态的相关文献由45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炎冰、张黎、马延山等。

痉挛状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5519 占比:99.80%

总计:95707篇

痉挛状态—发文趋势图

痉挛状态

-研究学者

  • 于炎冰
  • 张黎
  • 马延山
  • 徐晓利
  • 段好阳
  • 王彤
  • 李放
  • 李贞兰
  • 许骏
  • 兰方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晋楠; 王丽华; 邓雯
    • 摘要: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比较两组的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佳丽; 索吕; 李向哲; 殷嘉俊; 吴勤峰; 王红星; 王彤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B组为低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对下肢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C组为高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对下肢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法(MAS)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进行评定。采用Elisa法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浓度进行分析。并对运动训练强度、痉挛改善程度与血清BDNF浓度增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 3组患者AMS和MTS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C组患者AMS和MTS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清BDNF浓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C组较A组和B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增高(P<0.05)。MAS和MTS降低等级数与血清BDNF浓度增长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运动训练,尤其是高强度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下肢的痉挛状态,增加血清中BDNF的含量,且运动训练强度、痉挛改善程度与血清BDNF含量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 唐优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针灸),在组内及组间开展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预后、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多项评分及步态指标的对比。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预后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肌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步速、患侧跨步长均在治疗后明显增大(P<0.05),两组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均在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步速、患侧跨步长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在观察组中比对照组小(P<0.05)。在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增高(P<0.05),而组间开展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与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肌力、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解除痉挛状态,有利于促使日常生活能力及步态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姜玉莹; 邢红霞; 贾涵; 马康利; 高雪玲; 张会菊; 张海丹; 赵全忠
    •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rESW)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针及患侧下肢rESW治疗,rESW冲击次数2000次,冲击频率8Hz,压力强度2Bar, 1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和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定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空间参数及关节角度,评估步态。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患侧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幅、步速、支撑相、摆动相、髋屈最大角度、膝屈最大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步幅、步速、屈髋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支撑相、摆动相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头针联合rESW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并对卒中后偏瘫步态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 廉民学; 王宁; 鲍刚; 宋千; 廉海平; 何百祥
    • 摘要: 目的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痉挛型脑瘫病例的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比较术后1年肌张力分级、痉挛指数、关节活动范围、Holden步行能力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中,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64例,采用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16例.随访期12~52个月,平均随访21.3个月.术后1年肌张力分级、痉挛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关节活动范围、Holden步行能力均显著提高(P<0.001).术后发生一过性排尿障碍2例(2.5%),肢体感觉障碍2例(2.5%),3个月内均见好转.足背屈无力1例(1.25%).结论 选择性神经部分切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方法.术中实时评判肌张力和踝阵挛变化情况是保证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 白新朝; 王辉; 贺维
    •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 = 45,补肾健脑针法治疗)与观察组(n = 4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痉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高,MA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0.05);治疗后,两组两组10 m步行时间、10 m步行步数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中药熏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痉挛状态与步行功能.
    • 郝丽霞; 陈改花; 武润梅; 许敏; 秦欢欢; 韩东丽; 赵苏鑫; 郭建赟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研究过程中各脱落2例.两组均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一,观察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二,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针刺治疗、推拿与中药熏蒸相结合的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能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 摘要: 喝酒能防冻疮。流言坊间一直流传着“喝烈酒防冻疮”的说法,很多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喝口酒暖暖身子”的桥段。真相所谓冻疮,属于非冻结性损伤,在长江流域比在北方更多见,是手足等部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所致。其原因可能是低温潮湿使血管处于长时间收缩或痉挛状态,脱离了这样的环境后,温度上升,血管持续扩张,造成血细胞和体液外渗,表现为局部渗血、淤血、水肿等。
    • 何晓茹; 王非
    • 摘要: 目的 探讨万氏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及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万氏温胆汤.2组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2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步行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肌张力,提高肢体平衡、运动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刘思曼; 何万兴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更有效的牵拉方法.方法: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PNF与静态牵伸对肌肉痉挛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通过实验法对20名上肢屈肘肌群痉挛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两种形式牵伸训练的比较研究,探讨PNF与静态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屈肘肌群痉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应用PNF牵伸技术患者的患侧屈肘肌群被动ROM值由14.0±7.9提高到6.4±4.0,患侧屈肘肌群改良Ashworth评定值由2.0±0.6到1.0±0.4;患侧上肢简易Fgu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由11.1±3.6提高到17.0±4.3;应用静态牵伸训练患者的患侧屈肘肌群被动ROM值由15.1±6.6提高到12.1±5.4;患侧屈肘肌群改良Asworth评定值由2.1±0.7到1.5±0.4;患侧上肢简易Fgu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由11.3±3.3提高到17.0±4.3,实验组B改善效果评定值显著好于实验组A.结论:PNF技术比静态牵伸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