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骶丛

腰骶丛

腰骶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64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医学影像诊断与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新进展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神经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神经放射学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腰骶丛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栗鹏程、王树锋、陈爱民等。

腰骶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642 占比:99.01%

总计:10748篇

腰骶丛—发文趋势图

腰骶丛

-研究学者

  • 栗鹏程
  • 王树锋
  • 陈爱民
  • 张志凌
  • 徐旭仲
  • 杨迪
  • 柯希建
  • 梅伟
  • 陈丽梅
  • 鹿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思盈; 陈小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该院1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椎管内穿刺,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感觉功能阻滞持续时间、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感觉功能阻滞持续时间更长,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更早,麻醉前准备与操作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短,麻醉中及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下前路腰、骶丛阻滞有一定临床价值.
    • 徐雷; 顾玉东
    • 摘要: 近年来腰骶丛神经损伤所致下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上升,但其表现多样、损伤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困难.目前对腰骶丛神经损伤所致下肢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手术指征、诊疗路径均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十年文献和本课题组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从腰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微创新技术方面进行总结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腰骶丛神经损伤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马彩虹; 黄霄云; 马海云; 田得召
    • 摘要: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评估腰骶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腓浅神经及胫神经SNAP及SEP检查,记录峰值波幅(AMP)、传导速度及波形异常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腓浅神经SNAP异常6例,异常率10.0%,患侧波幅(5.36±3.46)μV,健侧波幅(8.59±2.85)μV,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感觉传导速度(43.50±5.38)m/s,健侧(51.20±6.1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SNAP异常4例,异常率6.7%,患侧波幅(5.76±2.87)μV,健侧波幅(7.62±3.26)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传导速度(49.70±5.49)m/s,健侧传导速度(53.60±5.6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腓浅神经P40潜伏期异常32例,异常率53.3%,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胫神经P40潜伏期异常29例,异常率49.3%,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AP联合SEP检查可以为腰骶神经损害定位,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敏感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 李琳; 王琦; 于震; 赵闯; 董金磊; 王大伟; 周东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RN辅助诊断并且手术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40.6±11.0)岁(范围18~54岁);3周以内的新鲜骨折2例,陈旧性骨盆骨折7例.骨盆骨折AO分型:C1.3型6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8例,Ⅲ型1例;术前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M1级2例,M2级3例,M3级2例,M4级2例.术前通过MRN技术,准确定位腰骶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采用神经探查松解术或内固定物置入联合神经探查松解术进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7.8±63.8)min(范围150~360 min);术中出血(388.9±293.4)ml(范围200~1 1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19.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7±2.2)个月(范围10~1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根据BMRC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M5级6例,M4级2例,M3级1例.1例患者出院后2个月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MRN技术可辅助术者术前充分了解骨折对腰骶丛压迫、牵拉损伤情况,对神经损伤进行精确定性及诊断,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化、微创化,是对传统腰骶丛损伤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
    • 庄磊; 黄振涛
    • 摘要: 目的:探讨CIDP患者应用腰骶丛MRI形态学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25例CID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腰4-骶2双侧神经直径.结果:研究组患者L4神经根直径、L5神经根直径、S1神经根直径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L4神经根直径、L5神经根直径、S1神经根直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DP患者应用腰骶丛MRI形态学成像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詹潇锐; 廖坚文; 樊仕才; 郑秋宝; 黄复铭; 温湘源; 刘源城; 麦奇光; 李涛; 黄海; 杨诚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5例,女12例;年龄为18 ~61岁,平均36.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3型31例,C2型5例,C3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RA探查、松解腰骶丛神经并复位骶骨骨折,采用骶前钢板或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后环,然后固定前环并处理髋臼骨折.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神经肌力恢复情况等. 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5 ~228 min,平均155.0 min;术中出血量为680 ~2 440 mL,平均1 07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1~8年(平均2年)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随访期间4例患者骨折复位丢失,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并复位丢失;其余32例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1周).末次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肌力恢复至M5(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2例,肌力恢复至M4(神经症状恢复良好)7例,肌力恢复至M1 ~M3(神经症状部分恢复)5例,肌力为M0(神经症状无恢复)3例. 结论 LRA能较好地显露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可直视下松解骶前受卡压及牵拉的腰骶丛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是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手术入路.
    • 赵胜祥; 王钊; 张希军; 张伟中
    • 摘要: 本文比较了磁共振神经成像3D-T2-FFE序列与PROSET序列显示腰骶丛神经解剖形态的效果.选取70例怀疑腰骶椎病变患者行常规腰骶椎MRI扫描后再行3D-T2-FFE及PROSET序列扫描.将扫描结果在工作站进行三维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比较两种方法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情况,同时比较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结果 显示3D-T2-FFE序列和PROSET序列均能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走行及形态,但PROSET序列较3D-T2-FFE序列更清晰地显示腰骶神经神经根、神经节及节后神经纤维的解剖结构和细节,PROSET序列的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3D-T2-FFE序列(P<0.05).PROSET的缺点是扫描时间比较长,约283 s,而3D-T2-FFE序列扫描速度快,约182 s,患者更容易耐受.在临床工作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扫描序列,结合常规MR序列,可以为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 吴旻昊; 齐勇建; 雷军; 蔡林; 许可可; 陈子孟; 刘火文; 谢远龙; 闫飞飞; 平安松; 邓洲铭; 朱晓彬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直肌旁入路结合骶前减压术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L4±S1)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 ~58岁[(33.1±7.5)岁].患者均于术前2h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髂内动脉栓塞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均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摄X线片及CT观察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采用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4 ± 52个月[(35.2±5.2)个月].手术时间(2.9±0.6)h;术中出血量(573±138) ml;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1.6±1.2)周.VAS和EQ-5D评分由术前(7.8±0.6)分和(0.34±0.0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0.8±0.3)分和(0.81±0.05)分(P<0.05).术后1年随访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P<0.01),下肢放射性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8例患者疼痛消失,完全恢复正常;1例仍残留患侧肢体的麻木及感觉减退.术中无医源性腰骶丛神经、重要血管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后随访中仅1例出现创伤性髋关节炎,于术后6个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压疮、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可充分松解卡压的上骶丛神经,缓解疼痛及促进功能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 卢希; 王祥静; 林芩
    •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后疼痛及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 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PCNA)组和连续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4 d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随访获得两组患者术后1?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1 天及术后第1、3 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1)两组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均较同组其他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3天,PCNA组的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5).(2)两组术后第3天的CRP均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5),且PCNA组低于PCIA组(P<0.05).(3)两组术后的IL-6均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第1、3天,PCNA组的IL-6低于PCIA组(P<0.05).(4)PCNA组的自控加药次数少于PCIA组(P<0.05).结论 与PCIA 比较,PCNA 可以减轻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减少炎性因子(IL-6及CRP)的释放,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赖炳佳; 王智慧; 黎继昕; 钟镜联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T2-FFE)图像对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29例,行常规腰骶椎MRI后加扫3D-T2-FFE及MR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序列成像。测量并计算2个序列图像的神经信噪比(SNR_(神经))、肌肉SNR(SNR肌肉)、对比噪声比(CNR_(神经/肌肉)),比较2个序列图像对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病例3D-T2-FFE图像CNR(0.21±0.08)高于MR-PROSET图像(0.11±0.04,P0.05);3D-T2-FFE图像显示骶丛、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评分(2.32±0.13、1.63±0.60、1.84±0.38)均高于MR-PROSET图像(1.95±0.14、0.11±0.32、1.16±0.38,P均0.05)。结论3D-T2-FFE序列图像可有效评估腰骶丛神经病变,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