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4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78814篇;相关期刊603种,包括解剖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等;坐骨神经的相关文献由4478位作者贡献,包括顾玉东、李新春、顾晓松等。

坐骨神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4 占比:1.97%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8814 占比:97.96%

总计:80457篇

坐骨神经—发文趋势图

坐骨神经

-研究学者

  • 顾玉东
  • 李新春
  • 顾晓松
  • 孙翀鹏
  • 丁斐
  • 何建勋
  • 徐旭仲
  • 李兵仓
  • 王晓冬
  • 谢克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亚敏; 严隽陶; 马丙祥; 李华伟
    • 摘要: 背景:推拿振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明确,但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推拿振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再随机取4只进行模型鉴定后,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假干预组(8只)与推拿振法组(8只);假手术组仅开皮后缝合.分别于造模7d后进行干预,推拿振法组用振动仪笔尖接触右下肢皮肤进行治疗,频率为8 Hz,1次/d,2 min/次,连续4周;假干预组振动仪仅接触皮肤,不给予推拿振法治疗;假手术组不做治疗.于干预后7,14,28 d行斜板试验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行为学指标检测,治疗28 d后取材行肌卫星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生化指标检测.实验方案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治疗7,14,28 d,假干预组和推拿振法组斜扳试验角度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均P<0.05);假干预组与推拿振法组的斜板试验角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14,28 d推拿振法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假干预组;③治疗28 d后推拿振法组肌卫星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假干预组,假干预组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④结果提示:推拿振法能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的表达及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缓解骨骼肌肌萎缩状态,加速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
    • 孔亚敏; 严隽陶; 马丙祥; 李华伟
    • 摘要: 背景:推拿振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明确,但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推拿振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再随机取4只进行模型鉴定后,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假干预组(8只)与推拿振法组(8只);假手术组仅开皮后缝合。分别于造模7 d后进行干预,推拿振法组用振动仪笔尖接触右下肢皮肤进行治疗,频率为8 Hz,1次/d,2 min/次,连续4周;假干预组振动仪仅接触皮肤,不给予推拿振法治疗;假手术组不做治疗。于干预后7,14,28 d行斜板试验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行为学指标检测,治疗28 d后取材行肌卫星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生化指标检测。实验方案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治疗7,14,28 d,假干预组和推拿振法组斜扳试验角度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均P0.05);②治疗14,28 d推拿振法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假干预组;③治疗28 d后推拿振法组肌卫星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假干预组,假干预组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④结果提示:推拿振法能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yoD的表达及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缓解骨骼肌肌萎缩状态,加速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
    • 徐望; 凌钧渲; 吕志宇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坐骨神经不同阻滞部位在足踝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骨折且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共68例,研究人员按照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于坐骨神经的分叉远端处对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分别行阻滞麻醉,对照组34例,于坐骨神经的分叉近端约4cm行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的超声影像获取时间、穿刺至药物注射完成时间、阻滞麻醉操作整体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成时间以及运动阻滞完成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均为完全阻滞,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腓总神经阻滞不全,3例胫神经阻滞不全,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发现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情况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于坐骨神经远端分叉处分别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加迅速,且麻醉效果与坐骨神经分叉近端进行阻滞无明显差异,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 黄钰媛; 韦雪梅; 郑育秀; 刘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神经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UTI组、UTI+他克莫司(FK506)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其它各组大鼠构建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给药处理后,采用疼痛行为测量法测定大鼠疼痛行为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N)和白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TI能够降低CCI诱导的大鼠神经性疼痛,减轻坐骨神经组织病理性损伤,降低坐骨神经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减少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并能够显著上调神经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CN和IL-10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抑制剂FK506可减弱UTI对神经性疼痛大鼠的作用效果,下调神经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CN和IL-10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能通过调控CN/IL-10信号途径减轻神经性疼痛大鼠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而缓解大鼠神经性疼痛。
    •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阿不都乃比•艾力; 马赛
    • 摘要: 目的 验证微RNA-21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体质量(220.3±20.5)(200~250)g。根据损伤模式和治疗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微RNA-21组20只大鼠,体质量(223.5±18.7)(200~250)g;绿色荧光蛋白(GFP)组20只大鼠,体质量(220.3±21.6)(200~250)g;正常组10大鼠,体质量(215.0±21.6)(200~250)g。将微RNA-21组和GFP组大鼠通过手术制作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采用神经导管对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进行桥接治疗,同时于GFP组导管内注射GFP,于微RNA-21组导管内注射含有其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逆行转染微RNA-21试剂。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伤侧与健侧腓肠肌质量比和腓肠肌组织学表现等指标对损伤的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8周全部大鼠存活并接受评价。SFI为微RNA-21组-47.7±2.1,GFP组-59.4±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为正常组(30.2±1.6)m/s,微RNA-21组(16.5±1.3)m/s,GFP组(10.5±1.4)m/s,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伤侧与健侧腓肠肌质量比为微RNA-21组0.82±0.02,GFP组0.55±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组大鼠腓肠肌均存在肌纤维萎缩,GFP组较微RNA-21组肌纤维萎缩加重。结论 逆行转染微RNA-21可显著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 张诚章; 李振威; 余建华; 彭德良; 廖荣宗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与经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手术过程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踝部骨折患者78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A组(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与B组(经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每组39例。比较2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坐骨神经深度、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8 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30 min,B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等级整体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相较于股骨大转子入路,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更简捷,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能够更好地保留股后肌群肌力。
    • 曹思佩(综述); 吴峰(审校)
    • 摘要: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以睡眠期间上呼吸道阻塞而导致气流反复中断或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神经电刺激尤其是舌下神经刺激治疗成为OSAHS新选择,文章重点对舌下神经刺激的发展、设备及作用原理、患者选择、不良事件及未来前景进行综述,并对坐骨神经刺激在OSAHS中的相关作用进行描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吴育庄; 毛忠南; 陈志秀; 雷琴; 蔺小珍
    • 摘要: 临床上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尤其以针灸推拿疗法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通过针刺治疗、灸法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及联合康复治疗,对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进行研究,认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方法呈现出几种疗法相互联合的趋势,通过各种疗法的优势互补,效果更加显著,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 王琳; 陈玮; 李铁山
    • 摘要: 1临床资料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进入小腿前外侧肌群的行程中,任何部位受压或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1],是一种常见的外周神经卡压综合征。我们采用神经水分离技术治疗腓总神经卡压9例,好转6例,无效3例。好转的6例患者中4例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改善,1例注射前无运动症状,注射后感觉功能改善。
    • 陈钰涵; 陈穗; 罗勇; 王水金; 郭佳铭; 林柏先; 刘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牵拉损伤对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一种简便、可量化的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将60只牛蛙的120根坐骨神经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根,区分左右坐骨神经。对照组不牵拉,实验组分别以0.1、0.2、0.3、0.4、0.8、1.2、1.6、2.0、2.4、2.8、3.2 N的拉力牵拉后测量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绝对不应期、传导速度和刺激阈值,比较不同牵拉程度对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蛙坐骨神经干在2.8 N以下的牵拉力作用下可保持形态完整,3.2 N牵拉力则可使神经干发生断裂。随着牵拉力的增大,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逐渐减少(P值均0.05)。结论: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对牵拉损伤最敏感,而刺激阈值和绝对不应期对牵拉损伤的耐受程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