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锌配合物

锌配合物

锌配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2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96624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等;锌配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8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罗梅、霍延平等。

锌配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6242 占比:99.97%

总计:966545篇

锌配合物—发文趋势图

锌配合物

-研究学者

  • 王英
  • 罗梅
  • 霍延平
  • 张淑华
  • 闫兵
  • 马录芳
  • 李星
  • 韩民乐
  • 卢丽萍
  • 刘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耿浩; 陶明; 倪海亮
    • 摘要: 以5,7-二碘-8-羟基喹啉为配体和乙酸锌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加热回流方法合成了新的金属锌配合物,并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与光物理性质研究。X-射线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1.03695(6)nm,b=1.16167(7)nm,c=2.13552(13)nm,α=102.67(5)ºβ=95.57(5)º,γ93.63(5)V=2.488(3)nm^(3)。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中,配合物在418 nm处的新吸收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室温下,配合物具有明显的光致发光(PL)光谱,在四氢呋喃(THF)中的最大PL光谱在550 nm处,发光寿命为1.6 ns,将室温下的发光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单线态(1MLCT)荧光。配合物在THF溶液中的PL量子效率为0.45。而在低温77K下,配合物的最大PL光谱发生了轻微蓝移至543 nm,寿命为0.17ms,配合物在低温下的发射归属于3MLCT和3LC三线态混合的磷光。室温时,配合物PL发射光谱的CIE坐标值为(0.405,0.561),是一种黄光配合物。
    • 贾月皎; 梁晓宇; 胡明
    • 摘要: 基于3-(2,4-二羧基苯基)-6-羧基吡啶配体(H_(3)dpcp),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发光配合物[Zn(H_(2)dpcp)_(2)(H_(2)O)_(2)]·H_(2)O(1)。配合物1具有新颖的单核蝴蝶状结构,通过π…π相互作用延伸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pH=1~10的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发光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不仅可以利用荧光增强效应高选择性和可循环性地检测PO_(4)^(3-)离子,并且Fe^(3+)离子可以使配合物1的发光显著猝灭。对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可以作为发光探针高选择性、灵敏性地检测2,4,6-三硝基苯酚(TNP),同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此外,还详细探究了配合物1对上述分析物的发光传感机理。
    • 韩家康; 石奕峰; 那仁格日乐; 张颖
    • 摘要: 以辛酰基丙氨酸(H(oct-ala))、辛酰基丝氨酸(H(oct-ser))、辛酰基苯丙氨酸(H(oct-phe))化合物为配体,采用溶液化学反应法合成了辛酰基类氨基酸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试、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等方法确定目的产物的化学分子结构,并进行光吸收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XRD衍射波峰分析,SEM表面形貌观察以及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测试。结果发现三种锌配合物在紫外光区域(200~300 nm)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在熔融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光学异性,具有液晶性能;Zn(oct-ala)_(2)与Zn(oct-ser)_(2)具有良好的结晶趋势,在有机纯溶剂中溶解性较差;相对于以上配合物Zn(oct-phe)_(2)的溶解性较好,具有非晶化的趋势。
    • 李翀宇; 李莉璇; 喻鹏
    • 摘要: 以硫酸锌、对氯苯甲酸、1,10-邻菲啰啉为原料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5∶1)合成一种双锌配合物[Zn_(2)(L)_(4)(phen)_(2)]·H_(2)O,并对其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403(2)nm,b=1.56059(15)nm,c=1.56072(15)nm,β=121.040(10)°,M_(r)=1131.40,V=4.8839(8)nm^(3),Z=4,D_(c)=1.510 g·cm^(-3),F(000)=2256,μ(Mo K_(α))=0.80,最终偏离因子GOOF值为1.033,R_(1)=0.0373,wR_(2)=0.0543.中心锌离子由6个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配合物在429 K下具有热稳定性,在419 nm处显示较强的荧光吸收峰。
    • 常玥; 田丽君; 李德丽; 唐忠家; 查飞
    • 摘要: 用紫外光照射含N2O4供体锌配合物(BFP-Zn)和10,12-二十三碳二炔酸(TCDA)的混合溶液,引发聚合得到聚10,12-二十三碳二炔酸/锌配合物(聚(TCDA)/BFP-Zn),通过FT-IR,XRD,SEM及TG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聚二炔酸中—COO-与配合物中Zn^(2+)的螯合使复合材料具有可逆热致变色行为,50°C时复合材料由蓝色转变为红色,140°C变为橙红色,且热致可逆;170°C变为橙黄色,热致不可逆.光照时间、BFP-Zn用量对复合材料热致变色温度影响较大,光照15 min,BFP-Zn质量是二炔酸单体的30%时,聚(TCDA)/BFP-Zn复合材料变红色最快,变色温度范围较宽,稳定性较好.
    • 阎平轩; 邓彦; 赵曼; 吴彤; 于旦洋; 丁茯
    • 摘要: 以苯并咪唑、溴化苄为配合物中配体(Bn-NHC)的原料,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零维Zn配合物Zn(Bn-NHC)_(2)Br_(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分析等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结构分析表明:目标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30 nm,b=1.0659 nm,c=1.3607 nm,α=109.361(11)°,β=90.269(12)°,γ=110.450(3)°,V=1.32476 nm^(3),Z=12.氮杂环卡宾配体上2个氮原子配位1个Zn离子形成零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可归属于配体向金属的电荷转移.
    • 黄瑞琴; 王胜; 刘峥; 唐群; 魏润芝
    • 摘要: 将有机物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 L_(1))和2,2′-联吡啶(L_(2))作为双配体,使用溶剂热法和七水合硫酸锌(ZnSO_(4)·7H_(2) O)、六水合硝酸钴(Co(NO_(3))_(2)·6H_(2) O)分别反应,得到配合物[Zn(L_(1))(L_(2))(H_(2) O)]_(n)(1)和配合物[Co(L_(1))(L_(2))(H_(2) O)]_(n)(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两种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单晶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以Zn^(2+)配位连接L_(2)-1与L_(2)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各条链在分子间氢键和π…π共轭作用下有规律地堆叠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三斜晶系,Co1离子和Co1i离子由H_(2) L_(1)上的羧酸氧原子O_(4)和O_(4)^(i)连接,形成双齿螯合的配位结构单元,以Co^(2+)配位连接L_(2)-1和L_(2)形成二维网格结构,各层在O—H…O分子间氢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作用下有规律的堆叠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和2均含有芳香杂环、羧基杂环和氮杂环,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45 nm和333 nm。
    • 王宣; 王肖阳; 卜康; 高文康; 徐艳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醋酸锌和有机磷酸配体进行自组装,得到二维层状化合物Zn(5-pncH)(H_(2)O)(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21.0511(5)Å,b=10.1879(11)Å,c=7.94590(10)Å,α=90°,β=100.477(2)°,γ=90°。配合物显示为二维层状结构。层内金属锌离子通过O-P-O连接成八元环,相邻的环之间通过氧原子连接,在bc面上形成二维无机层。萘环悬挂于无机层的两侧。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骨架。
    • 林尊贤; 练萍; 周丹荔; 罗国添
    • 摘要: 以吡咯、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1,8-二溴辛烷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烷氧氨基桥连双卟啉锌配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烷氧基桥连双卟啉及其锌配合物分别在652 nm和598 nm、642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位于可见光的红光区,有望成为一类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新型光敏剂.
    • 夏祥; 王胜; 杨兴乾; 樊荣; 魏润芝; 刘峥; 唐群
    • 摘要: 利用2,5-双(三氟甲基)对苯二甲酸(H2L)为主配体,氯化锌为金属盐,分别与辅助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2,2′-联吡啶(2,2′-bipy)通过溶剂热法反应合成了配合物[Zn(L)2(4,4′-bipy)(H2O)]n(1)和[Zn(L)(2,2′-bipy)]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以Zn2+为金属节点,L2-和4,4′-bipy作为连接体相互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O5—H5B…O1氢键作用有序堆积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2以Zn2+为金属节点,配体L2-上的每个羧基都通过双齿螯合的方式桥联锌离子并无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