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钝顶螺旋藻

钝顶螺旋藻

钝顶螺旋藻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水产、渔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3199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激光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微藻生物能源技术创新交流研讨会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展示与合作对接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微藻生物质能源技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展示与合作对接会、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等;钝顶螺旋藻的相关文献由750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文杰、杨芳、黄峙等。

钝顶螺旋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3199 占比:99.63%

总计:93548篇

钝顶螺旋藻—发文趋势图

钝顶螺旋藻

-研究学者

  • 郑文杰
  • 杨芳
  • 黄峙
  • 乔辰
  • 张义明
  • 汪志平
  • 白燕
  • 陈必链
  • 任洪艳
  • 阮文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斌; 罗娟梅; 张鸿伟; 张晓梅; 王莉; 安子哲; 卢海燕; 赵雪
    • 摘要: 目的:对钝顶螺旋藻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热降解,并对不同多糖组分的基本化学性质和糖链的精细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蛋白酶酶解、醇沉、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热降解,从钝顶螺旋藻中提取和分离纯化出P0、P0.2、P0.4、P0.6、P0.8五种多糖组分及其热降解产物。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离子色谱法、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亲水液相色谱-高分辨傅里叶转换质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HILIC-FT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不同多糖组分的化学性质和糖链精确组成。结果:钝顶螺旋藻多糖中P0、P0.2、P0.4和P0.6组分硫酸根质量分数在6%~7%,而P0.8组分硫酸根质量分数最高(14.46%)。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说明,P0组分是1种葡聚糖,P0.2组分是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等中性糖组成的杂多糖;而P0.4、P0.6和P0.8组分主要是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的结构非常复杂的硫酸鼠李聚糖。采用HILIC-FTMS分析多糖组分热降解产物中的寡糖组成,发现P0.2糖链主要是由己糖单糖、戊糖二糖、脱氧己糖-戊糖寡糖、脱氧己糖-糖醛酸的寡糖片段组成,硫酸根在脱氧己糖、戊糖和己糖上,糖链组成复杂。而P0.4和P0.6组成相似,主要鼠李糖-戊糖寡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寡糖、戊糖二糖和三糖寡糖片段组成,硫酸根连接在鼠李糖和戊糖上。结论:钝顶螺旋藻中有多种不同结构的复杂硫酸多糖,其中葡萄糖醛酸-鼠李聚糖是钝顶螺旋藻中特有的一种硫酸多糖。
    • 曹煜成; 孙志伟; 徐煜; 胡晓娟; 苏浩昌; 徐武杰; 文国樑; 鲁敏; 余招龙
    • 摘要: 为明确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等三种池塘水体环境中常见优势微藻的细胞数量与其所含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总碳(total carbon,TC)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以上微藻分别进行纯培养,在明确微藻细胞数量的条件下,将藻细胞冷冻干燥制备为冻干粉,准确测定其干重(cell dry weight,CDW),以及所含TN、TP和TC的质量,并就CDW与其所含TN、TP、TC质量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细胞数量与CDW的相互关系等建立数学方程。以上三种微藻的CDW与其所含TN、TP、TC的质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在与TN、TP关系的数学回归方程中线性拟合程度优于TC;同时,三种微藻的细胞数量与CDW之间同样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钝顶螺旋藻细胞中的TN、TC、TP含量占其CDW的比值分别为29.3%、13.6%和4.4%,均远高于绿色颤藻和牟氏角毛藻。
    • 吴晓梅; 叶美锋;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 摘要: 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两种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沼液中的生长特性、对沼液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以及优势藻种品质安全情况,以获得可有效净化养猪场沼液污染物并能积累生物量的微藻。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比钝顶螺旋藻更耐污,两种微藻在低浓度沼液(10%和20%)中生长较好,培养10天后蛋白核小球藻OD 680最高D0处理为2.12,螺旋藻OD 560最高L0处理1.73。利用20%浓度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经10 d培养结束后,蛋白核小球藻最大生物质产量能达到1.31 g·L^(-1),而钝顶螺旋藻的最大生物质产量为1.09 g·L^(-1)。蛋白核小球藻对沼液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82%、75.04%、86.05%、57.87%、93.50%和77.92%,高于钝顶螺旋藻。经沼液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干重的61.87%,且Hg、Cd、Pb、As和Cr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因此,蛋白核小球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所获藻粉还可作为鱼饲料植物蛋白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赵嶝科; 刘慧; 张少斌; 陈小杏; 刘金洲; 辛桥
    • 摘要: 为研究Ni2+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Ni2+,对螺旋藻的生长曲线、生物量、吸收光谱以及藻胆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Ni2+质量浓度为0~0.5μg/m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螺旋藻生长加快,累积的螺旋藻生物量增加;0.5μg/mL的Ni2+对螺旋藻生长、生物量累积和藻胆蛋白含量具有最大促进作用;0.5μg/mL的Ni2+处理,导致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440 nm的吸收峰消失,而在430 nm和450 nm处分别出现一个吸收峰;Ni2+对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没有显著影响.当Ni2+质量浓度达到1.0μg/mL时,螺旋藻仍能正常生长.试验结果表明,0.5μg/mL的微量Ni2+通过改变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提高藻胆蛋白含量,从而促进螺旋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累积,是促进螺旋藻生长的最佳Ni2+质量浓度,为降低螺旋藻生产成本,以及利用螺旋藻治理水体镍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王志忠; 孙君社; 穆洁; 巩东辉; 包玉兰; 乔辰
    • 摘要: 为探讨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毒性状况,评价其摄入的危险性,该研究开展了钝顶螺旋藻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对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 g/kg体质量,小鼠未发生突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也未产生明显影响,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可以证明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无急性毒性.
    • 方鑫源; 郑皓远
    • 摘要: 该研究分别在初始pH值为7~12的不同程度碱性环境下进行了螺旋藻的培养试验,培养时间为14 d.研究结果发现除初始pH为12的高碱性环境对螺旋藻的培养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其他pH值对螺旋藻的生长并无明显影响.采用初始生质浓度不同的藻液作为藻种,探究藻液初始浓度对藻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初始浓度是多少,最终藻的浓度都会相近,这也表明培养液中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第三阶段研究使用1/2、3/4两种不同浓度比例的培养基进行螺旋藻培养,并与第二阶段研究中的正常培养基的培养结果对比.结果 表明,3/4比例的培养基在前12d的培养中OD值与正常培养基的相当,因此,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生产优化,可应用于工业上的扩殖培养,用以降低螺旋藻的生产成本.
    • 王志忠; 孙君社; 穆洁; 胡静; 巩东辉; 包玉兰
    • 摘要: 为探讨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营养成分的独特性,对比分析了10 g螺旋藻与60 g鸡蛋、250 g牛奶、30 g豆浆粉、100 g鲤鱼、100 g草鱼的营养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6种食品各项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10 g螺旋藻蛋白质含量少于两种鱼肉而与其他食品相接近,能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其中两种鱼肉的脂肪含量较高,250 g牛奶和30 g豆浆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除250 g牛奶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食品外,6种食品中钠钾镁磷含量均差距不大.10 g螺旋藻铁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达到推荐摄入量的97.11%(男)和72.83%(女);6种食品中100 g鲤鱼的锌硒含量和30 g豆浆粉维生素E含量最高且6种食品的维生素B1含量和B6含量相差较小.10 g螺旋藻的维生素A、B2和B12含量最高且分别为推荐摄入量的38.00%(男)和43.43%(女)、35.43%(男)和41.33%(女)以及458.33%,其叶酸含量约为1个鸡蛋和250 g牛奶的1/3和1/2.6种食品中2种鱼肉维生素B3含量较高且为推荐摄入量的20%.
    • 谢婷玉; 张亚旗; 卢珍华; 苏国成; 张铃玉
    • 摘要: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干粉为实验原料,经过超滤、两步盐析、DEAE离子交换色谱柱层析和SuperdexTM200凝胶过滤柱层析,逐步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结果表明,在90 L粗藻液的中试放大体系中,所得酶液的平均比活力为4131 U/mg,纯化倍数为238.96,回收率为8.3%.进一步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实验,确定所得的SOD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18.4 ku.此外,3次重复实验获得的SOD酶活力均大于4000 U/mg.
    • 张小利; 朱昌宇; 宫利敏
    • 摘要: 用溶藻菌分泌有效物质9H-吡啶(3,4-b)吲哚制备钝顶螺旋藻原生质球.钝顶螺旋藻培养液经超离心分离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藻体至A560在0.6~0.8范围内,再进行破壁处理.最后结果表明在50 mg/L 9H-吡啶(3,4-b)吲哚溶液,渗透稳定剂KCl浓度为1.7 mol/L,pH值为6.0,于30°C下恒温水浴震荡12 h能得到最佳的原生质球得率.
    • 苏楠; 吴亦楠; 陈韵亿; 金丽华; 张翀; Shimpei Aikawa; Tomohisa Hasunuma; Akihiko Kondo; 邢新会
    • 摘要: 微藻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源,为水圈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代谢产物,是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底盘微生物.其中,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具有多糖含量高、营养价值高、培养工艺成熟、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其诱变育种及比较组学研究可为微藻细胞工厂系统改造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s,ARTP)诱变方法获得了三株钝顶螺旋藻突变体.本研究在连续光照培养条件下,对三株突变体的重要生理特征进行了表征,发现突变株具有高絮凝表型,且重要化合物含量也与野生型具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本研究通过对其主要代谢产物的代谢组学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对突变表型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