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机理
遗传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0840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宜宾学院学报、遗传、种子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籽用南瓜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等;遗传机理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佳霖、刘春林、刘晓丽等。
遗传机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40篇
占比:98.86%
总计:10965篇
遗传机理
-研究学者
- 于佳霖
- 刘春林
- 刘晓丽
- 刘雪梅
- 吴丹
- 图格琴
- 姚栋萍
- 孙成韬
- 宋兴舜
- 张春宝
- 朱正歌
- 李金梅
- 林建丽
- 林春晶
- 王得元
- 王秋玉
- 白东义
- 芒来
- 贾钰莹
- 赵丽梅
- 赵威军
- 赵若阳
- 辛业芸
- 邓启云
- 闫绍鹏
- 韩亚丽
- 高建伟
- Aaron Rowe
- DAI Si-lan
- DENG Bo
- FAN Guang-xun
- Kendall R.Lamkey
- PANG Bo-liang
- PENG Wei-zheng
- PENG Xuan-ming
- QI Shuai
- Seif.HS
- WANG Wen-kui
- XIE Hong-ke
- YANG Zhen
- YI Jing-chao
- YI Wei-ping
- 万勇
- 于倩
- 于吉峰
- 于新
- 于林清
- 云兴福
- 亓帅
- 任仲海
-
-
-
-
摘要:
1月28日上午,省重点研发项目“湘西黄牛优良种质特性的分子遗传机理与配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启动会在长沙召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宋武,副所长文立华,省家畜育种工作站副站长张佰忠,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敏博士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浣长兴主持会议。
-
-
韩亚丽;
林春晶;
赵丽梅;
张春宝
-
-
摘要: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
-
韩亚丽;
林春晶;
赵丽梅;
张春宝
-
-
摘要: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
-
宋兴超;
张如;
徐超;
王淑明;
张志明;
杨福合;
彭英华
-
-
摘要:
被毛颜色作为一个直观且易被识别的重要经济性状,在水貂优良品种培育过程中备受关注.不同毛色皮张的品质和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探明水貂毛色遗传机理已成为育种者不可避免的问题.作者从遗传学角度对水貂的毛色进行分类,对决定其毛色性状的黑素亲和素(MLPH)、溶酶体转运调节基因(LYST)、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刺鼠信号蛋白(ASIP)、内皮素受体(ED-NRB)基因与配对盒基因3(Pax3)转录因子的DNA序列变异与毛色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中国在培育水貂优良品种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期为今后系统性研究水貂毛色形成机理、制定育种目标与方案及新色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
白东义;
赵若阳;
拉希玛;
图格琴;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
-
摘要:
马豹点毛色表型独特,属于马毛色中的白斑表型.虽然在大部分马品种中豹点毛表型并不常见,但其毛色遗传机理非常特殊且较复杂.本文对豹点马毛色的形成机理进行阐释,为马毛色研究和马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张和云;
朱嘉瑜;
葛杭悦;
陈杨;
陈飞
-
-
摘要:
水稻虽然是喜温作物,但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产量潜力发挥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水稻热害频繁发生,培育耐热且产量和品质稳定的水稻新品种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针对水稻耐热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包括耐热性状QTL定位、 耐性基因克隆和育种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水稻耐高温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
-
-
-
赵若阳;
李超;
白东义;
芒来;
赵一萍;
李蓓;
格日乐其木格;
张心壮;
陶克涛;
图格琴;
旭仁其木格;
青柏
-
-
摘要:
Mammalian coat color is one of the first phenotypic changes resulting from positive selection by humans, and it serves important roles in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mong them, horses show a broad variety of coat color pat-terns, based on which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real phenotypes, resulting in confused records in horse breed registra-tion. Thus, research in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t color patterns is significant in horse 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 With the recent establishment of genomics and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research in the genetics of horse coat colors, which demonstrate that special coat color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diseases. In this review, we classify horse coat col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tics, and summarize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of the associated gen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n horse coat color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hereby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further systematic research on horse coat color patterns and their practical uses in horse breeding.%动物毛色是人类正向选择产生的表型之一,在遗传与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马的毛色丰富多变,单从表型无法准确判别其属于哪种毛色,造成马品种登记时毛色性状记录不准确,因此研究马毛色形成机理在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因组学及测序技术的日益成熟,马毛色形成遗传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发现不同毛色性状与特定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马的毛色进行归类,对与其形成的相关基因、作用机理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毛色形成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和马匹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
宁江权;
张晋;
张少杰
-
-
摘要:
介绍了我国花椰菜雄性不育的类型,从花器形态、细胞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花椰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利用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花椰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
FAN Guang-xun;
樊光迅;
QI Shuai;
亓帅;
WANG Wen-kui;
王文奎;
DAI Si-lan;
戴思兰
- 《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毛华菊是中国特产的菊科菊属植物,为栽培菊花的起源种之一,其种下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本研究对分布于安徽天柱山、河南栾川和内乡3个地区10个居群毛华菊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安徽地区毛华菊无论山体高低,仅分布在山顶的阴坡,对海拔的要求不严格,而河南地区毛华菊主要分布于海拔400~1200m的区域.两地毛华菊叶片宽度相当,但河南毛华菊叶片更长;安徽地区分布的毛华菊舌状花长、宽均显著长于河南地区毛华菊.通过对单样本的K-S正态性检测,株高、舌状花数、花序直径、舌状花宽、舌状花长宽比、叶宽等6个数值型性状判定义为数量性状.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叶部性状在居群间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而花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R型聚类的结果显示,与营养生长密切相关的叶部性状与株高聚为一类,舌状花长度与花序直径聚为一类,舌状花宽与舌状花长宽比聚为一类.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徽天柱山的3个居群聚为一类,而河南栾川和内乡的7个居群混合在一起聚为另一大类.本研究可为解析毛华菊形态变异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进而为菊花的性状改良提供有益参考.
-
-
-
PANG Bo-liang;
庞伯良;
易卫平;
YI Wei-ping;
PENG Xuan-ming;
彭选明;
YANG Zhen;
杨震;
PENG Wei-zheng;
彭伟正;
XIE Hong-ke;
谢洪科;
邓波;
DENG Bo;
YI Jing-chao;
易靖超
- 《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C两优266”是通过辐射与杂交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如下特点:高产(比高产型对照“天优华占”产量高)、多抗(抗倒、抗病)、耐低温、米质优(3项指标达国标1级,3项指标达国标2级);株型集散适中形态好,茎秆粗硬,后期落色青秀,中穗型且穗粒结构合理;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2013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辐射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其育种效果更佳.我们曾进行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试验,复合处理的比各种单一处理的变异类型和变异频率均有所增加,效果更好.我省通过辐射诱变直接和间接育成的并通过省级审定或已成功转让的品种有30个,其中通过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成的品种23个,占辐射育成品种总数的76.7%,说明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则能产生更好的育种效果,为提高水稻辐射诱变效率、筛选技术及作物辐射诱变遗传机理研究和水稻航天辐射共诱变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李江凌;
陈晓晖;
刘锐;
王秋实;
于吉峰;
杨跃奎;
曾凯;
赵素君;
廖党金
-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为研究地方猪种与外种猪耐粗性状的差异,对藏猪、长白猪饲喂莴苣后主要生长性能的差异以及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酶活力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藏猪在添加菊苣后可以显著降低料重比,对生长性能影响不大,而长白猪在添加菊苣后日增重明显降低,料重比增加,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表明藏猪耐粗饲能力较强,对粗饲料的利用率比长白猪强;藏猪从3月龄开始与耐粗性状相关的酶就保持较高活性,而长白猪从6月龄开始与耐粗性状相关的酶才保持较高活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藏猪、长白猪耐粗性状差异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郑佳;
张亚东;
赵春芳;
陈涛;
周丽慧;
于新;
朱镇;
赵庆勇;
王才林
-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水稻的粒形是衡量水稻外观品质和影响粒重的重要指标,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等因素.已有的研究利用各种群体定位到很多的粒形相关QTL位点,其中精细克隆的基因包括正调控基因GS5和GW8以及负调控基因GS3,GW2,qSW5和qGL3.本研究所用材料TD70是来源于天鹅谷///9520//(72-496/御糯)后代粒重超双亲的超大粒稳定品系,单籽粒重超80mg.从TD70的基因组中对已克隆的六个粒形控制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发现该极端大粒形的基因组中存在除qSW5以外的其他五个基因,但碱基组成上与已知的基因序列相比存在一定的碱基缺失,插入,转换,颠换等突变,qSW5基因片段在TD70基因组上缺失.TD70超大籽粒的形成与大部分的粒形控制基因相关,是各种调控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的影响效应及大小需要进一步的转基因功能验证来证实。
-
-
-
瞿宇晋;
葛绣山;
王立文;
白晋丽;
都娟;
贺圣晰;
曹延延;
王红;
金煜炜;
宋昉
- 《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自然史研究基础上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拷贝数和NAIP拷贝数遗传背景,探索它们对SMA患儿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效应,并探究导致我国SMA生存状况好于欧美国家的遗传背景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2例SMA病例的自然史资料,其中Ⅰ型106例,Ⅱ型101例Ⅲ型25例.应用MLPA技术定量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和NAIP基因的拷贝数,比较不同SMN2拷贝数组或NAIP拷贝数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和死亡结局;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秩次分析比较不同SMN2和NAIP拷贝数组的生存状况.结果及结论: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均对SMA的发病年龄、死亡风险和生存预期有着正修饰作用,两者具有一定的叠加作用,但是以SMN2的修饰作用更显著.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中国SMAⅠ型患儿较好的生存状况可能与携带较高比例的3个拷贝的SMN2和较低比例的0个拷贝的NAIP相关.
-
-
瞿宇晋;
葛绣山;
王立文;
白晋丽;
都娟;
贺圣晰;
曹延延;
王红;
金煜炜;
宋昉
- 《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自然史研究基础上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拷贝数和NAIP拷贝数遗传背景,探索它们对SMA患儿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效应,并探究导致我国SMA生存状况好于欧美国家的遗传背景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2例SMA病例的自然史资料,其中Ⅰ型106例,Ⅱ型101例Ⅲ型25例.应用MLPA技术定量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和NAIP基因的拷贝数,比较不同SMN2拷贝数组或NAIP拷贝数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和死亡结局;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秩次分析比较不同SMN2和NAIP拷贝数组的生存状况.结果及结论: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均对SMA的发病年龄、死亡风险和生存预期有着正修饰作用,两者具有一定的叠加作用,但是以SMN2的修饰作用更显著.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中国SMAⅠ型患儿较好的生存状况可能与携带较高比例的3个拷贝的SMN2和较低比例的0个拷贝的NAIP相关.
-
-
瞿宇晋;
葛绣山;
王立文;
白晋丽;
都娟;
贺圣晰;
曹延延;
王红;
金煜炜;
宋昉
- 《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自然史研究基础上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拷贝数和NAIP拷贝数遗传背景,探索它们对SMA患儿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效应,并探究导致我国SMA生存状况好于欧美国家的遗传背景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2例SMA病例的自然史资料,其中Ⅰ型106例,Ⅱ型101例Ⅲ型25例.应用MLPA技术定量分析232例患儿的SMN2和NAIP基因的拷贝数,比较不同SMN2拷贝数组或NAIP拷贝数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和死亡结局;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秩次分析比较不同SMN2和NAIP拷贝数组的生存状况.结果及结论: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均对SMA的发病年龄、死亡风险和生存预期有着正修饰作用,两者具有一定的叠加作用,但是以SMN2的修饰作用更显著.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中国SMAⅠ型患儿较好的生存状况可能与携带较高比例的3个拷贝的SMN2和较低比例的0个拷贝的NAIP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