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猪

藏猪

藏猪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1857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猪业科学、甘肃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藏猪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强巴央宗、吕学斌、商鹏等。

藏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1857 占比:98.56%

总计:22177篇

藏猪—发文趋势图

藏猪

-研究学者

  • 强巴央宗
  • 吕学斌
  • 商鹏
  • 张浩
  • 陈晓晖
  • 曾凯
  • 朱彦宾
  • 龚建军
  • 何志平
  • 马金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卢鸿; 李新荻; 王宇; 罗布白珍; 段梦琪; 叶幼荣; 张健; 商鹏
    • 摘要: 为了探究膜联蛋白A2(ANX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180日龄的藏猪、大约克猪作为试验对象,检测ANXA2基因在肝脏、腹脂和背脂组织上mRNA表达差异,并对ANXA2基因的5′侧翼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在ANXA2基因5′侧翼区筛选到4个SNP位点,g.111574291G>A、g.111574499C>T、g.111574522G>C和g.111574638A>G,且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在肝脏中,藏猪和大约克猪ANXA2基因的mRNA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背脂和腹脂中,藏猪ANXA2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综上,ANXA2基因可能是调控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的重要候选基因。
    • 王宇; 徐士军; 孙雪倩; 叶幼荣; 张健; 商鹏
    • 摘要: 为明确FBXO32基因在高原藏猪与大约克猪肌肉中的表达差异性,选取这2个猪种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双脱氧测序技术对藏猪(33头)、大约克猪(32头)FBXO32基因的5′UTR启动子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FBXO32基因在藏猪、大约克猪腿肌及背最长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FBXO32基因的5′UTR启动子区筛选到了G-257A和A-556G这2个SNPs位点,且SNPs位点在2个猪种群体间的基因型频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这2个SNPs位点与肌细胞的更新、分化和增殖相关,推测FBXO32基因的SNPs位点是调控肌肉生长的关键位点;藏猪腿肌、背最长肌组织中FBXO3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由此推测FBXO32基因可以负向调控肌肉生长,这可能是导致高原藏猪生长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FBXO32基因在猪肌肉生长相关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 孔庆辉; 李家奎; 索朗斯珠; 徐业芬; 商振达; 谭占坤; 刘锁珠
    • 摘要: 【目的】对藏猪粪便中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集不同生长阶段藏猪(仔猪、保育猪、母猪)粪便,通过MRS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形态学观察、产酸性能测定、细菌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乳酸杆菌,检测藏猪源乳酸杆菌的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特性、溶血活性、体外抑菌效果、益生基因,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从藏猪粪便中分离出48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基因测序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最终得到1株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产酸量可达(0.070±0.005)mol/L;对高质量浓度胆盐和低pH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该菌株中检测到肠菌素P2基因(Ent P2),无溶血活性;体外抑菌结果显示,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26003)和大肠杆菌(CMCC 44102)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15 d小鼠灌胃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脏器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未观察到菌血症和细菌移位现象。【结论】筛选得到1株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该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发酵饲料和防治细菌性肠道疾病的潜在益生菌。
    • 摘要: 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川乡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该新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父本新品种的空白,在我国猪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据悉,“川乡黑猪”新品种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吕学斌研究员领衔,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遗传资源藏猪和引进猪种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历经12年攻关培育而成,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个突破性父本新品种,具有被毛黑色,肉质优良,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 摘要: 1 川乡黑猪2021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新品种证书:农 01 新品种证字第 32 号。“川乡黑猪”是利用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藏猪和引进国外的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育成的优质高效黑色父本新品种,是中国首个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父本新品种。品种肉质优、生长快、瘦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达3.52%,100kg体重日龄165.70d, 瘦肉率63.43%,被毛黑色,生产效率高。
    • 朱家平; 肖琦; 钱雯娴; 赵霞玲; 张冯禧; 尹力鸿; 温立斌; 索朗斯珠; 何孔旺
    • 摘要: 为同时并快速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圆环病毒3型(PCV-3),并调查西藏林芝地区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情况,根据笔者所在实验室PCV-2和PCV-3单重PCR方法,建立检测PCV-2和PCV-2双重PCR的方法,构建标准质粒并经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后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测定,并对西藏林芝周边地区藏猪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V-2和PCV-3双重PCR检测方法对PCV1、CSFV、PRRSV、PRV、PPV、PEDV等常见猪源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建立的PCV-2和PCV-3双重PCR的灵敏度与PCV-2和PCV-3单一PCR的灵敏度一致,均能达到10^(1)拷贝数/μL;利用建立好的双重PCR方法对西藏藏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V-2、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38.3%(18/47)、12.8%(6/47),混合感染率为10.6%(5/47),与单一PCR的符合度为100%。由此可见,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方便、特异、准确,并有很高的敏感度,适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为PCV-2与PCV-3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杨丹娇; 张敏; 何宗伟; 杨珊; 陈亭宇; 王艳琼; 叶忠明; 汤承
    • 摘要: 为了解甘孜州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似性和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方法对采集于2018-201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猪主要养殖区域4个县10个藏猪养殖场的229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全部阳性样本进行ORF 2基因部分片段扩增测序,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猪粪便HEV核酸阳性率为16.59%(38/229,95%CI=12.00%~22.10%),猪场HEV阳性率为70%(7/10,95%CI=34.8%~93.3%);38个ORF 2基因片段彼此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1%~10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9.6%~10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阳性毒株均为基因4型,且与人源HEV毒株亲缘关系近。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EV感染,与人源HEV毒株遗传关系近,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HEV感染的公共卫生风险。
    • 陆益; 商振达; 谭占坤; 段艳珍; 刘锁珠
    • 摘要: 旨在探究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回肠菌群结构差异,为藏猪功能性菌株的挖掘奠定基础。试验选取月龄相近的藏猪和DLY猪各5头,饲喂期间,藏猪和DLY猪均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藏猪和DLY猪回肠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从藏猪回肠中共获得259个OTUs,而在DLY猪回肠中共获得317个OTUs,2种猪所获OTUs数量不同,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在藏猪和DLY猪中均没有显著差异,但PCA分析得到藏猪和DLY猪回肠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藏猪和DLY猪回肠的主要菌门,3种菌门在藏猪回肠中的相对丰度依次为85.29%、8.26%和5.31%,而在DLY猪中3种菌门的相对丰度依次为79.18%、13.87%和3.25%,3种菌门在两种猪回肠中没有显著差异。藏猪回肠中埃希菌属、格拉菌属、梭菌属、梭杆菌属和放线杆菌属显著低于DLY猪。此外,本研究还鉴定到了59个菌种,其中8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副猪格拉菌、豚放线杆菌、猪链球菌、苏黎世杆菌、胚胎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和牛月形单胞菌。由此说明,猪种不同,其回肠中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和特定菌群种类不同,这可能与猪种不同,其肠道生理功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关。
    • 宋明坤; 薛明明; 张力戈; 颜铎; 夏宁; 商鹏; 李新建; 韩雪蕾; 乔瑞敏; 李秀领; 李明; 王克君
    • 摘要: 旨在分析藏猪和大约克夏猪(180日龄)背最长肌组织中与猪肉质性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基因,探讨lncRNAs在猪肉品质中的分子调控作用,为猪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先前公布的数据,以饲养在相同条件下的180日龄健康藏公猪(n=3)和大约克夏公猪(n=3)为研究对象,收集背最长肌肉品质表型数据,利用相同个体背最长肌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表达lnc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根据差异表达lncRNAs和DEGs位置关系以及表达的相关性预测lncRNAs顺式作用(cis)和反式作用(trans)的靶DEGs,并对trans靶DEGs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潜在影响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候选差异表达lncRNAs和靶DEGs,构建lncRNAs-DEGs-生物学过程调控网络。最后将筛选的候选靶基因与藏猪和大约克夏猪的肉质性状(滴水损失、pH、肉色、大理石花纹、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眼肌面积和维生素B_(1)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藏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组织中共鉴定出1546个lncRNAs和20219个mRNAs,其中包括49个差异表达lncRNAs和154个DEGs,差异表达lncRNAs分别顺式和反式调控7个和138个靶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大量靶DEGs显著富集到与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的正调控、肌肉结构发育、脂肪细胞分化、JAK-STAT级联的正调控、MAPK级联的正调控等。调控网络显示,MSTRG.34836.10、MSTRG.151.1调控的靶DEGs最多,其次是MSTRG.21406.1、MSTRG.26709.1。关联分析发现,这些lncRNAs调控的候选靶DEGs有11个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综上表明,本研究鉴定的部分差异表达lncRNAs与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有关,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HES1、LEP、TGFB2和PER2等基因的表达影响猪肉品质,为进一步解析猪肉质性状的潜在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王冬经; 马弘财; 苏中华; 石斌; 曾江勇
    • 摘要: 为了解藏东地区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试验从林芝、昌都两市103个藏猪养殖场(户)随机采集588份藏猪血清,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同时开展风险因素问卷调查,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藏东地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群体阳性率为84.47%(87/103),个体阳性率为46.26%(272/588),其中,昌都市阳性率为70.86%(214/302),林芝市阳性率为20.28%(58/286),不同地区、年龄的藏猪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5)。研究结果对藏东地区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