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4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85篇;相关期刊471种,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当代青年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届五四科学讨论会、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道德理想的相关文献由6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国荣、冯契、史志谨等。

道德理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1 占比:42.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885 占比:57.50%

总计:1539篇

道德理想—发文趋势图

道德理想

-研究学者

  • 杨国荣
  • 冯契
  • 史志谨
  • 孙慧玲
  • 林建初
  • 梅仲荪
  • 赵成文
  • 何希耕
  • 向轩
  • 吴林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锰
    • 摘要: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该剧通过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女性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向资本主义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倡导追求“自他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道德理想,争取人的自由平等。《玩偶之家》充分体现出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 郭玉生
    • 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提出通过人心的革命取代社会革命,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实现社会改造,其艺术伦理观即以此为基础而产生。艺术不是为上层阶级提供享乐的工具,而是承担着严肃的社会使命,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走向道德自我完善的途径;好的艺术作品或者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表现与“宗教意识”或者说道德良心相契合的感情;以“宗教意识”为基础的道德观应成为艺术家的根本立场与情感态度,道德纯洁性应成为感情的最高目标;未来的、真正的艺术应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贯彻博爱精神,实现人类大同的人道主义理想。托尔斯泰的艺术伦理观对片面强调艺术独立于道德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等艺术观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其偏颇之处在于把欲望与理性、感官快乐与道德规范对立起来。
    • 辛允星
    • 摘要: 中国民间戏曲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诸多精华元素,广大民众的社会正义观在其中得以表达。通过对鲁西南Z村地区流行的35部豫剧进行故事情节与内容的分析发现,它们有着十分相似的“正义”叙事结构,故事背景的铺陈、非正义力量的出现、社会正义的伸张这三个基本环节共同构成了某种高度模式化的叙事程序;而相关的叙事内容则显示,这种正义文化有着浓厚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体现出鲜明的“循环论”社会认知倾向,道德楷模、明君清官、江湖侠客、神仙鬼怪被视为值得信赖的社会正义力量。这一悠久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存正在对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
    • 胡子琪
    • 摘要: 哈姆之死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经典的环境描写之一.学界对哈姆之死的解读常常只停留于环境.这一情节的主人公哈姆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研究与关注.本文选此经典情节探究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这一角度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人道主义理想.
    • 郭敏科
    • 摘要: 在民贫国弱与人心危亡、儒学式微与价值失序之际,张载回应时代之问,以极大的魄力重建了儒学思想体系.他在《西铭》中描绘了其"理想国"的图景."横渠四句"可看作是达致这种蓝图的一种基本路径.他以"仁"为天地之心,为人确立价值根基;"义"为生民之命,为人确立应当之路;"智"继往圣绝学,传承文化命脉;"礼"开万世太平,使人人均平自足.张载的道德理想更多指向的不是具体的政治实践,而是政治实践背后的正义价值.他以崭新的理论形态,基于一种"公天下"的理念,重新阐释了人和天地、人和社会的关系,并通过"横渠四句"重新唤起一个民族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 贾彦颖
    • 摘要: 旅游博主“小贤Jayson”在英雄墓碑前各种摆拍侵害烈士名誉和荣誉的照片,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有法律人士指出,英雄荣誉事关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价值追求与道德理想。以法治维护英雄荣誉,是立法机关的责任当教育不足以约束和“唤醒”人的行为,必须以法治的威严来坚决捍卫,侮辱、诽谤英烈者,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 龚爱林
    • 摘要: 跟着《孟子》旅行,你会感到,孟子大道至简,将尧舜之道定格在"人性善""民为本"的理念之上,深奥的人文道德有了平凡的表达,美好的道德理想均在质朴的道理里面。旅行的过程,就是还原尧舜之道的过程,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 李长伟
    • 摘要: 一、康德与亚里士多德:理想的与经验的。对于康德来说,教育的使命就是实现以人格性禀赋为根本的所有自然禀赋,将人造就为现实的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把“道德”视为“理想”,把实现以道德理想为根本的“教育”视为“理念”,由此而来的自然就是,康德的实践教育学之性质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
    • 郭敏科
    • 摘要: 在民贫国弱与人心危亡、儒学式微与价值失序之际,张载回应时代之问,以极大的魄力重建了儒学思想体系。他在《西铭》中描绘了其“理想国”的图景。“横渠四句”可看作是达致这种蓝图的一种基本路径。他以“仁”为天地之心,为人确立价值根基;“义”为生民之命,为人确立应当之路;“智”继往圣绝学,传承文化命脉;“礼”开万世太平,使人人均平自足。张载的道德理想更多指向的不是具体的政治实践,而是政治实践背后的正义价值。他以崭新的理论形态,基于一种“公天下”的理念,重新阐释了人和天地、人和社会的关系,并通过“横渠四句”重新唤起一个民族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 费尚军
    • 摘要: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认为,道德狂热表现为逾越人类纯粹实践理性所确立的界限,妄想作为有限存在者的主体完全摆脱感性欲望和冲动,从而达到一个神圣性的道德理想.而作为不完美和有限的生灵,人类所能达到的道德等级层次就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康德对道德狂热的斥责,在反对人类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的过度自负和自大的同时,并没有贬损人类对道德价值和崇高精神的追求.在他看来,义务和敬重感既使人类找到了唯一能够给自己奠定价值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让我们找到了人类本性中彰显高贵的根源,以及其可能的获得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