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今之争

古今之争

古今之争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欧洲哲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北方论丛等; 古今之争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枫、何卫平、历伟等。

古今之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88.18%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11.82%

总计:110篇

古今之争—发文趋势图

古今之争

-研究学者

  • 刘小枫
  • 何卫平
  • 历伟
  • 应奇
  • 付琦
  • 张颖
  • 曹为
  • 李长伟
  • 王媛
  • 王淑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遵民; 姜宇辉; 蒋贵友
    • 摘要: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宏大视角进行分析,则可发现:古典世界图景注重人的智慧与经验,强调"美德即知识";而现代机械论世界图景则把人的价值体现为力量的强与弱,强调"知识即力量"。后者对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立场,不仅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互为因果的重要关系,还导致了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唯有让老年教育从崇尚力量的理性框架中跳将出来,还原到人作为生命体本身的立场,方可使其回归"育人"的本质。同时,让经历完整生命历程的老人通过其道德实践与经验智慧来弥补青年人在认知层面的不足,亦能彰显老年教育的育人、善人及惠人之价值。未来应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的立法进程,围绕教育对人产生生命价值的核心角度对老年教育课程及教学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建构,由此促进老年教育的深度优化发展。
    • 郑虹
    • 摘要: 汉代经学史上,经师兴立家法之浪潮的消退和它出现一样,皆是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以为,汉代的博士制度不仅是家法兴起之源,也为家法的衰退埋下祸根;章句之学诱发了家法衰弱,古文经学对家法的冲击使得家法逐步走向崩溃。
    • 吕了然
    • 摘要: 《围城》通过对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群像以及主角方鸿渐的世俗生活流的刻画,在其社会身份的不断变迁与异化之中反映出精神与实践层面难以发挥其社会价值的脱嵌状态与剥离感,从而陷入“围城”的多重生存困境:(一)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严重不适,新旧冲突与病态结合构成方鸿渐悲剧困境的第一个侧面;(二)妇女解放引发性别困局,女性地位的提高对于“方鸿渐们”男权观念也造成了更大压力;(三)名实分离背后的社会现实氛围的异化,使之唯有以阳奉阴违的态度游离于“古今”之间;(三)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耽于空泛的人道主义理想境界,从而放弃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现实斗争性;(五)现实出路的异质性导致的走投无路的悲凉。方鸿渐在传统与新潮因素的古今之争中的失败与狼狈深刻反映出了异化与脱嵌等现代主义命题。
    • 谭丰雪
    • 摘要: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其哲学的古典性并不如现代性为学界所广泛研究。溯源“古典”词义,康德哲学中的古典性因素以“物自身”为基础,展现为美学上的美—善关系与道德哲学上的有神论主张。同时,在古今之争的时代背景下,康德哲学古典性更表现为其“普遍历史”观念。这些古典性因素不仅显示了其对古希腊形而上学传统的返归与继承,更树立了近代哲学的典范形式,与“人为自然立法”的现代性因素共同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
    • 摘要: 2022年7月,张颖的专著《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主要围绕17至19世纪法国美学的演变历程,依据文献来剖析其主潮的体系性特征。导论部分采用民族美学视角,观照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缘起与依据。第一部分共四章,以“古典主义奠基”为主题,涉及古典主义美学的体制成因、诗界与画界的笛卡尔美学幽灵、古今之争等相关问题。
    • 付琦
    • 摘要: 素描和色彩之争是西方美术史上历来便有的著名争端之一,贯穿于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之中.早在16世纪时,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就在素描和色彩的倾向性上产生了分歧.17世纪对此问题的讨论被延续下来,普桑和鲁本斯则代表两大不同阵营进行对峙.进一步发展到了19世纪时,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分别代表"崇古"和"厚今",展开了一次最为激烈的争斗.文章由16世纪为始,按照时间顺序追寻事态脉络,清晰地展现素描色彩之争的发展,剖析素描色彩之争的本质以及对于西方美术史的影响.
    • 付琦
    • 摘要: 素描和色彩之争是西方美术史上历来便有的著名争端之一,贯穿于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之中。早在16世纪时,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就在素描和色彩的倾向性上产生了分歧。17世纪对此问题的讨论被延续下来,普桑和鲁本斯则代表两大不同阵营进行对峙。进一步发展到了19世纪时,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分别代表"崇古"和"厚今",展开了一次最为激烈的争斗。文章由16世纪为始,按照时间顺序追寻事态脉络,清晰地展现素描色彩之争的发展,剖析素描色彩之争的本质以及对于西方美术史的影响。
    • 应奇
    • 摘要: 施特劳斯对历史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指向了一种非历史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路径,但是我们同样能够立足以康德和费希特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传统在政治与道德、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辩证和纠结,从中找出既能有效地回应古今之争而又不陷入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之二难选择的理论资源.从康德经由阿伦特到哈贝马斯的思想线索例示了走出所谓现代性绝境的可能路径,而后阿隆的当代法国政治哲学则构成了消化和回应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另一种富有前景的理论选项.
    • 应奇
    • 摘要: 本文将聚焦于政治、道德与历史之三维架构,首先引入施特劳斯和克罗波西主编的《政治哲学史》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探讨与定位,以作为进一步讨论之契机与开端,然后分析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对道德与政治之分歧和政治与道德之一致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引出阿伦特的历史观念对于现代性展开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之张力的呈现,最后结合后阿隆的当代法国政治哲学对于古今之争问题的回应,尝试提示一种所谓非历史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路径。
    • 应奇
    • 摘要: 现代性的危机与生机集中体现在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理论与现实上的浮沉起伏.沃格林预示了 自由主义将向福利 自由主义和基督教 自由主义两个方向发展,沃尔德伦对自由主义平等观之基督教根源的揭示与罗尔斯的公民宗教、前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三阶段论共同指向了 自由主义在回应古今之争问题上发生的微妙位移;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中脱颖而出的整体论个人主义同样可以被理解为是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应在西方思想史上旷 日持久的古今之争问题,而沃尔德伦对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阐发则试图以克服启蒙的 自我分裂的方式超越现代性的意识形态之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