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自身

物自身

物自身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909488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中国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专利文献909253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求是学刊、社会科学辑刊等; 物自身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何唯平等。

物自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09253 占比:99.97%

总计:909488篇

物自身—发文趋势图

物自身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伟
  • 何唯平
  • 张杰
  • 王磊
  • 张磊
  • 李伟
  • 陈佛祥
  • 张志伟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彭成广
    • 摘要: 作为美学发展史中的元命题和关切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观念范畴,“自然美”因其自身无法消除的“价值”倾向从来不曾、也不可能“科学”地言说。“自然美”成为问题既因“自然”概念的歧义性,又缘于不断更新变化的美学与生活等“现实”因素。“自然美何以可能”是从存在方式上探讨自然美的核心议题,它的另一面相即自然的“审美模式”,在学界已有且通行的“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天成模式”和“宇宙模式”等基础上,还可以“文化记忆”“共情体验”“人的力量”“介入选择”等模式作为补充与丰富,其所体现的核心是人在自然美形成中的基础作用、变化形态和“言说”方式。探讨自然美“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和理论启示,主要体现在:其一,能够有效拓展、更新、反思美学学科以及现实“自然”对象及概念的流动感知内涵;其二,以“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有力冲击、平衡着以“自由”为最高原则的美学及审美活动本质的论调;其三,有效消解美学史中长期并存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孰高孰低的选择性悖论和等级制观念;其四,以回到“物”自身的方式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再辨识、再体认,最终有力维护人之理性与感性等统一的完整性,表征对人之现存经验的高度关切和人之超越超验的形而上构建。
    • 谭丰雪
    • 摘要: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其哲学的古典性并不如现代性为学界所广泛研究。溯源“古典”词义,康德哲学中的古典性因素以“物自身”为基础,展现为美学上的美—善关系与道德哲学上的有神论主张。同时,在古今之争的时代背景下,康德哲学古典性更表现为其“普遍历史”观念。这些古典性因素不仅显示了其对古希腊形而上学传统的返归与继承,更树立了近代哲学的典范形式,与“人为自然立法”的现代性因素共同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
    • 常文琦
    • 摘要: 康德的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并对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做出反驳.关于康德与贝克莱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但都各有不足,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物自身在康德对贝克莱的反驳中所起的作用.文章结合学界的有关讨论指出,康德对贝克莱提出了两个不同意义上的反驳,这两个反驳不仅证明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并不是贝克莱式的唯心论者,还能解释康德在不同的文本中对贝克莱做出的看似矛盾的评价,使其具有一贯性.
    • 曾浩年
    • 摘要: 皮平与齐泽克对黑格尔诠释的争议对康德唯心论的本体论诠释有重要的影响.齐泽克认为,黑格尔的洞见是把康德所设立的知识限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提出“现实的不完备性”,从而重建关于“存在”之本来性质的本体论;皮平则认为黑格尔哲学并无任何传统的形而上学意味,而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深化,对他而言,唯一有意义的本体论命题就是“存在即可被理解”.二者不同的诠释实际上分享了共同的问题意识:当代本体论的意义是什么?
    • 曾浩年
    • 摘要: 皮平与齐泽克对黑格尔诠释的争议对康德唯心论的本体论诠释有重要的影响。齐泽克认为,黑格尔的洞见是把康德所设立的知识限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提出"现实的不完备性",从而重建关于"存在"之本来性质的本体论;皮平则认为黑格尔哲学并无任何传统的形而上学意味,而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深化,对他而言,唯一有意义的本体论命题就是"存在即可被理解"。二者不同的诠释实际上分享了共同的问题意识:当代本体论的意义是什么?
    • 盛珂
    • 摘要: "物自身"是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用来阐释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牟宗三对于"物自身"的理解和接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康德不同的面相。康德表述"物自身"的逻辑是由知性推出"物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的直觉;而牟宗三则是由"真我"推出智的直觉,并且由智的直觉论证"物自身"的存在。牟宗三更进一步的直接把"物自身"表述为"价值意味"的存在,成为知体明觉之用。这表现出牟宗三哲学的核心精神完全来自传统宋明理学,我们也只有以宋明理学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牟宗三哲学。
    • 夏钊
    • 摘要: 当前欧美学界的“新实在论”讨论形成了纷繁多样的实在论变种,都被冠以了“新”实在论之名.这些“新”都共同体现在反对“自然主义”、反对“反实在论”的方面,承认“概念性东西”的现实性,究其根本这与“新实在论”所蕴含的德国古典哲学背景密切相关.康德与黑格尔在其理论建构中都对传统旧实在论进行了改造,康德确立了反对自然主义“独立性”的思路,虽然在“物自身”上仍留有自然主义的残余;黑格尔继承并进一步加入了反对纯粹“主体性”的思路,形成了可以称之为“新”实在论的概念实在论.这一理论进路与当今的“新实在论”讨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其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而只有把握这一源头或许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实在论”的可能发展.
    • 陆心宇
    • 摘要: 建构性与范导性之划分表明:对于理念X,"X存在"并非"X有意义"的必要条件;X之意义是启迪实践,而非断言事实.在自然科学中,整体自然观与目的论都是范导性的理念,它们激励着人们在经验研究中提出假说和实验,具体地为自然寻求统一和完整的解释.在道德实践中,理念激励着人们去遵循道德法则,就好像理念存在似的.在形而上学中,在建构性与范导性之间的混淆构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幻相.在超验领域,理性之建构性原则失败了,但是范导性的原则继续承担着表象之根基(作为物自身)与实践之指引(作为理想)的双重作用.可以说,在康德的建构性—范导性之划分里留存着一种现代的希望:理性是不死的.
    • 欧阳冰1; 常衡2
    • 摘要: 问:经常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提到药物的半衰期。请问什么是药物的半衰期?长沙市欧阳冰答: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被人体吸收后,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药物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不同的药物,半衰期差别很大,这除了与药物自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机体器官(肝、肾)对这种药物的消除功能强弱有关。
    • 吴晓明1
    • 摘要: 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直到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在本体论上最一般也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事物的自身运动,或事物自身显现出来。在理解辩证法——特别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时,主观主义的困境尤为突出。它在哲学上的要害正在于将“实践”等同于“被赋予的”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