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
知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53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欧洲哲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5篇、专利文献45篇;相关期刊383种,包括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天府新论等;
知性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绍诚、班业新、罗西等。
知性
-研究学者
- 陈绍诚
- 班业新
- 罗西
- 耿博雅
- 赵东
- 车辕
- 陈光连
- 何健
- 佚名
- 刘作
- 刘士杰
- 刘楠
- 周正阳
- 唐高峰
- 姜韦
- 帅巍
- 庄丽静
- 王帅
- 王泽龙
- 田佳
- 罗雪挥
- 肖柳
- 许宁宁
- 许爽
- 赵小琪
- 赵振凯
- 陈彦炜
- 陈洁
- 陶火生
- 高小燕
- 黄敏
- DONG Yingchun
- Irena
- Kally
- QIN Cai
- 丁为祥
- 严辉
- 乐天
- 于建
- 于忠海
- 于肖飞
- 人玉
- 付强
- 付洋
- 仝联勃
- 代丽君
- 任军军
- 任武
- 任毅
- 任芳
-
-
罗久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包含着他在存在论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主张,是其成熟时期哲学体系的真正基石.雅可比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及其关于"知性"与"理性"的区分,对黑格尔的理性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耶拿早期的《差异》一书中,黑格尔表明,包括康德、费希特在内的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将存在的根据和世界的可理解性归根于一种通过否定差异和矛盾所达到抽象的同一性,将空洞的主观理性的统一当作绝对,将统一的、活生生的理性变成僵化的、对立的知性,从而导致了理性自身的异化和时代教化的分裂.而黑格尔的哲学吸收了古代怀疑论和柏拉图的辩证法的积极因素,试图通过揭示理性自身的二律背反的积极意义,扬弃知性反思所产生的对立,将矛盾与差异转化为理性同一性的内在原理,使僵化的知性重新成为真正的理性.对黑格尔早期理性观念的探究,有助于我们超越"青年黑格尔"与"老年黑格尔"之间的简单对立,将黑格尔前后期的思想作为一个内在连贯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
-
李妮娜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与儒家传统的"自我"主要是德性自我既相关联又有区别,现代新儒家熊十力试图以传统的道德原则来融合与规范现代性诸价值,建构德性、知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现代自我,这一自我观念的价值诉求被其根植于"体用不二"的哲学范式之中."体用不二"亦相应地以"摄用归体"为旨趣,体、用之间的紧张由此呈现为自我的德性优先性对知性独立性的消解与个性认同的限制.
-
-
-
-
莫邦哲;
李基磊
-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知性是素养的主要成分,知性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重视直观的设计,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始于直观,经历概念的感性直观、理性直观、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过程,帮助学生从具体对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解决单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模型直观,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
姜海波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传统形而上学的没落与近代哲学的理性区分息息相关.启蒙理性高扬主体性、批判实体性形而上学,却沦为一种主观理性与功用理性.为解决启蒙理性的危机,康德建构了主体性形而上学,区分了知性与理性,却只得到了缺乏内容的形式真理.黑格尔从对启蒙理性和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入手,把理性与现实的和解确立为哲学的最高目的,并把这一目的落实于绝对精神之实现化的国家.其理论终局不仅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没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也为理解后黑格尔时代的哲学转向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理论财富.
-
-
肖柳;
王泽龙
- 《江汉论坛》
| 2019年
-
摘要: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授课期间曾专门讲授西方现代诗,并以精细的语义分析法解诗.西南联大诗人群在接受和学习西方现代诗时,也在进行诗歌写作的实践.在燕卜荪的影响下,西南联大诗人群在创作上有着多方面的诗艺探索,本文从三个角度来对比分析燕卜荪与西南联大诗人群在诗艺上的相似与相通之处,即意象的知性化、思维的哲理化和语言策略的戏剧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