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是一个"符号世界",更是"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兼具客观性和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知识问题是课程与教学理论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不仅影响着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教学的活动结构,麦克·扬主张"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建构课程理论和探讨教学问题.教学活动作为"知识密集型"实践,是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意义实践,否认知识客观实在性而过分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以及否认知识社会性而将知识窄化为单一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危险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回归知识的理性本质与真理意义,在建立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联结中维护知识的课程意义及其"价值强度",达成知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期待.构建"人—知相遇"关系,把知识带入学生生命里,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中遇见逻辑与理性、遇见历史与文化、遇见世界与自我,从认识世界到进入世界再到改变世界,让学生获得对于生命成长"强有力的知识".面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作为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发展性实践,教学必须发挥课程知识作为思想种子、文化种子、精神种子的育人价值,摆脱符号训练或虚无建构的泥潭,克服单一的认知性实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走向"文化—社会密集型实践",让学生在进入逻辑、进入历史、进入文化、进入社会中丰盈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