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颗粒
通脉颗粒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478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7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等;通脉颗粒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宏研、孙明、管昌益等。
通脉颗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782篇
占比:99.93%
总计:114864篇
通脉颗粒
-研究学者
- 周宏研
- 孙明
- 管昌益
- 肖纯
- 金庆文
- 钱昭昕
- 万方
- 严士海
- 刘景龙
- 刘顺
- 李七一
- 李平
- 李忻
- 杨秀伟
- 贾丽娜
- 郭景珍
- 丛莘
- 于海永
- 余建清
- 关彦斌
- 刘建勋
- 刘春峰
- 刘春旭
- 叶卉
- 周燕
- 姚莉
- 孙立明
- 孙萍
- 张丽
- 张小磊
- 张颖
- 徐丙超
- 徐建
- 方晓敏
- 朱慧华
- 朱成功
- 朱松林
- 朱超越
- 李亮
- 李华
- 李娇娇
- 李莉
- 李莉芳
- 杜振元
- 杨勇
- 杨向东
- 杨茹
- 毛知娟
- 王华
- 王婷婷
-
-
-
-
-
黄周绪
-
-
摘要:
分析通脉颗粒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选取阳江江华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通脉颗粒治疗,研究组采用通脉颗粒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治疗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通脉颗粒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
-
-
-
杨斯斯;
李哲;
蔡向杰;
屈云萍
-
-
摘要:
目的 检测聚酯/铝/流延聚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方法 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评价药品相容性,检测复合膜的外观、密封性,药品的性状、水分、含有量等.结果 复合膜与通脉颗粒在相应试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两者具有可相容性.结论 该方法对研究药用复合膜与中药颗粒的相容性有借鉴作用.
-
-
马庆阳;
周捷;
饶友义
-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通脉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血清IL-6、hs-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前列地尔联合通脉颗粒进行治疗,以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将10 μg前列地尔进行滴注,并给予10 mg通脉颗粒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治疗效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甘油三酯(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55±1.36)g/L比(4.15± 1.24)g/L,(1.23±0.22)mmol/L比(1.97±0.68)mmol/L,(5.25±0.82)mmol/L比(6.23±0.96)mmol/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 (40/42)比78.57%(33/42)] (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大小、厚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低于对照组[(3.02±0.84)个比(3.55±0.93)个,(0.05 ±0.04) cm2比(0.07±0.03)cm2,(1.78±0.49)mm比(2.05±0.42)mm,(1.22±0.58)mm比(1.62±0.68)mm](P<0.05);观察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5±2.95)pg/L比(5.56±3.31)pg/L,(6.35±2.88)mg/L比(9.24±3.02)mg/L](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通脉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降低血清IL-6、hs-CRP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在治疗中具有阻断和逆转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
阮健;
权洪远;
矫春丽;
蒋桃
-
-
摘要: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60Co-γ ray irradiation on the contents of danshensu,protocatechuic aldehyde,puerarin and salviamolic acid B in Tongmai granules by HPLC. Methods: An 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 column (250 mm × 4. 6 mm,5 μm) was adopted and the wavelength of UV detection was 280 nm at the flow rate of 1. 0 ml·min-1.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 1% phosphoric acid (B) and acetonitrile (A) with gradient elution,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C. Tongmai granules were irradiated by 60Co-γ ray respectively at 0, 2, 5,10 and kGy,the content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rradiation.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danshensu,protocatechuic aldehyde,puerarin and salviamolic acid B was 0. 098-4. 925 μg, 0. 028-1. 411 μg, 0. 378-18. 882 μg and 0. 218-10. 888 μg,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 8% , 97. 7% , 99. 9% and 99. 9% , respectively. When the radiation dose was not more than 2 kGy, the contents of the five component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P>0. 05). After 5 kGy radiation, the contents of protocatechuic aldehyde and salviamolic acid 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 05);辐照剂量为5 kGy时,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在辐照前后变化显著(P<0. 05).结论: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采用60Co-γ射线对通脉颗粒进行灭菌时,辐照剂量不宜超过2 kGy.
-
-
杨艳;
李谦
-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 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毛知娟;
杨勇;
周燕;
叶卉
- 《2017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通脉颗粒(有糖型、无糖型)中丹酚酸B的含量,验证采用闪式提取技术和膜分离纯化技术的合理性.rn 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成通脉颗粒(有糖型)和通脉颗粒(无糖型),以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甲酸(24∶8∶68),流速为1.0mL·in-1,检测波长为286nm,比较两种工艺丹酚酸B转移率.rn 结果:丹酚酸B在浓度为31.01~232.56μg·mL-1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不同工艺的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8.0%,RSD分别为0.6%,1.0%.两种工艺的丹酚酸B的转移率分别为43.4%(RSD=0.7%),44.1%(RSD=1.5%).rn 结论:两种工艺通脉颗粒质量无明显差异,改进工艺的通脉颗粒(无糖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通脉颗粒工艺改进前后的质量评价方法.
-
-
张颖;
刘春旭;
杨秀伟;
刘建勋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脉颗粒是由丹参、川芎、葛根3味中药组方,临床上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有较好疗效.为研究通脉颗在人体内吸收成分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了测定通脉颗粒在人血浆中多酚类药效成分的快速、灵敏生物分析方法.rn 方法:以盐酸酸化-乙酸乙酯与甲醇混合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在API4000 QTRAP LS-MS/MS系统下,采用Merck RP-18e 50mm×2mm整体反相硅胶色谱柱分离,以A:甲醇-乙腈1∶1(0.1%甲酸)和B:0.1%甲酸水梯度洗脱程序实现快速分离,ESI源,负离子模式下以MRM(多离子反应监控方式)同时分析人血浆样品中15种多酚类通脉颗粒的药物成分.rn 结果:在建立的血浆样品提取和LC-MS/MS分析条件下,可在8.5min内完成人血降中15种通脉颗粒多酚成分的快速分析.对方法学的验证结果表明,内源性成分均不干扰待测成分的分析,基质效应在15%范围内.15种成分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最低检测限可达0.25ng/ml.该分析方法下15种成分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药代研究对生物分析方法的要求.rn 结论:所建立的通脉颗粒血药成分分析方法,特异、准确、精密、快速,可用于通脉颗粒药临床药代血浆样本的分析.
-
-
-
-
郭景珍;
万方;
李平;
阎静;
贾丽娜;
李忻
- 《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探讨通脉颗粒对嘌呤酶素氨基核苷致大鼠肾病的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PAN)、西药对照(蒙诺组0.833mg/kg)、通脉颗粒低剂量组0.55g/kg、通脉颗粒中剂量组1.1g/kg、通脉颗粒高剂量组2.2g/kg.经静脉一次性注入嘌呤酶素氨基核苷(PAN5mg/kg).体重.首次造模后13、16、19天尾静脉加强注射PAN 5mg/kg.体重.制备大鼠肾病模型,于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30天.收集30天24小时尿,测定尿蛋白.于31天全部处死大鼠,测定胆固醇、甘油三脂.结果:通脉颗粒能降低尿蛋白(p<0.001)、胆固醇、甘油三脂(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脉颗粒对嘌呤酶素氨基核苷大鼠颈静脉注入后,对尿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又尾静脉加强的肾病模型,有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通脉颗粒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有效方剂,为现代中药制剂.该方由黄芪、三七等中药组成.临床认为该药能抑制尿蛋白、降低血脂,对肾病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此我们做了该药的药效作用,观察了通脉颗粒对嘌呤酶素氨基核苷经静脉一次性注入,又尾静脉加强嘌呤酶素氨基核苷大鼠肾病模型.抑制尿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为该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临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
-
-
金庆文
-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血管重构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目前考虑其形成机制为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外基质的调节等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凋亡与重塑.它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还应着眼于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VR).ATⅡ是影响VR的RAAS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质,通过增高蛋白激酶C(PKC)活性诱导多种生长因子(PDGF、TGF-β等)的基因表达,使上述生长因子合成增加,并通过此途径影响VSMC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和VSMC的生长、增殖及表型转换,从而进一步影响血管的组织结构[7,8].通脉宁颗粒(TMN)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验方.本实验通过观察TM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ATⅡ机理.为该药临床推广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