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接蛋白类

连接蛋白类

连接蛋白类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专利文献69574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连接蛋白类的相关文献由897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朴、唐北沙、姜晓艳等。

连接蛋白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95743 占比:99.97%

总计:695967篇

连接蛋白类—发文趋势图

连接蛋白类

-研究学者

  • 戴朴
  • 唐北沙
  • 姜晓艳
  • 李涛
  • 栾兴华
  • 王秋菊
  • 袁云
  • 乔晓会
  • 冯永
  • 刘良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阳俊琳
    • 摘要: 神经连接蛋白Neuroligins(NLs)是突触后膜细胞黏附分子,主要有4种亚型,分别是Neuroligin1(NL1)、Neuroligin2(NL2)、Neuroligin3(NL3)和Neuroligin4(NL4).NLs在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与疼痛、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NL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南连玲; 穆碗如; 张红; 李杰; 杨晨晨; 汤玲; 白玉芳
    • 摘要: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产科最常见的早产原因之一,可诱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败血症等不良结局.间隙连接通讯是细胞间最常见的信息交互及物质交换途径,其功能主要由间隙连接蛋白实现,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类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半通道结构可在细胞间进行连接,形成细胞间的完整传输通道,在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流及胎膜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Cx43在胎膜中的表达与胎膜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并可通过影响Ⅰ、Ⅲ型胶原数量及交联方式而致胎膜薄弱,进而导致胎膜早破.Cx43降低可致胎膜微裂隙发生及扩大进而导致胎膜早破发生,本文就Cx43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对胎膜早破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有进一步认识.
    • 王晓丽; 王艳艳; 于艳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白蛋白(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干扰素-γ(IFN-γ)在创伤性脑出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SLTC)患者围术期动态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219例拟行SLTC术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3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107)和预后不良组(n=11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血清cFN、Alb/HbA1c、IFN-γ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cFN、Alb/HbA1c、IFN-γ与GCS评分、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cFN、Alb/HbA1c、IFN-γ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FN、Alb/HbA1c、IFN-γ水平及GCS评分、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两组患者血清cFN、Alb/HbA1c、IFN-γ水平及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血清cFN、Alb/HbA1c、IFN-γ水平与对应的GCS评分、NIHSS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7 d血清cFN、Alb/HbA1c、IFN-γ水平预测预后的效能高于术后3 d,其中cFN预测预后的AUC最大,为0.857.[结论]创伤性脑出血SLTC术患者术后早期cFN、IFN-γ呈升高趋势,Alb/HbA1c呈降低趋势,检测术后7 d各指标水平能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王利伟; 刘涛; 严江伟; 杨雅冉; 杨立军; 付春华; 李建瑞
    • 摘要: 目的分析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缝隙连接蛋白β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突变特点,探讨该耳聋家系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家系共122人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查,提取外周血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家系46名家系个体存在8种GJB2基因核酸序列改变。包括5种致病突变及3种多态性改变,明确了6个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GJB2基因纯合突变所致。GJB2基因突变在23个家系中的检出率为33%(8/23),在122个家系个体的检出率为33%(37/122),在62例耳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为60%(37/62)。c.235delC突变检出率最高,为52%(32/62),其次为c.299-300delAT,突变携带率为8%(5/62)。结论内蒙古地区家系遗传性聋GJB2基因突变有较高的携带率,c.235delC位点是最常见的致病位点,其次为c.299-300delAT。以散发耳聋患者为根源,对其亲属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潜在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
    • 刘孟洁; 谷长平; 王月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机械牵张致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传代至稳定后分别进行8%和20%应变率的机械牵张,频率0.5 Hz,牵张时间分别为0h,1h,2h,4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之后再将MLE-12细胞随机分为3组:牵张组(C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D组)和PKC抑制剂BIM组(B组).牵张前1h使用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 5μmol/L(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处理细胞,采用20%的强度牵张0h,1h,2h,4h,频率0.5 Hz.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 Occludin蛋白在MLE-12细胞上表达明显,occludin蛋白表达随着牵张强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20%的强度、牵张4 h 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D组occlud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机械牵张4h时occludin蛋白表达上调(P<0.05).同时,显微镜下显示:与C组比较,D组细胞损伤较明显,B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蛋白激酶C参与机械牵张致肺上皮细胞损伤.
    • 王培; 赵慧; 丁静; 陈怀龙; 张高峰; 王明山
    • 摘要: 目的 评价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肌醇酶1-X盒连接蛋白1(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亚低温组(T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于再灌注即刻行全身体表喷洒酒精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2~34°C3 h.S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皮层缺血区,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TUNEL染色法确定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和XBP1的表达,qRT-PCR法测定IRE1和XBP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组和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胞核变性肿胀,核膜破碎缺损,染色质固缩边集,内质网扩张成囊池状;与I组比较,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亚低温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激活神经细胞IRE1-XBP1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 金宇林; 徐海平; 宋兴荣; 赵柏松
    • 摘要: 目的 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脊髓kindlin-1/Wnt3a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10~12周龄,体重25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kindlin-1 shRNA组(K组)和Wnt3a抑制组(W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法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前21 d时K组鞘内注射kindlin-1 shRNA腺病毒载体10μl,SH组、NP组和W组鞘内注射病毒空载体10μl.于术后1~3d时W组鞘内注射Wnt抑制剂IWP-210μl,SH组、NP组和K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10μl.分别于术前1d、术后4和7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后7d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和IL-1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ndlin-1和Wnt3a表达.结果 与SH组比较,NP组、K和W组术后4和7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NP组和W组脊髓kindlin-1和Wnt3a表达上调,K组脊髓Wnt3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K组和W组术后4和7d时MWT升高,TWL延长,K组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kindlin-1和Wnt3a表达下调,W组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Wnt3a表达下调(P<0.05),kind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kindlin-1通过上调Wnt3a的表达,进而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 张桂贤; 王曼雪; 刘大卫; 刘洪斌; 聂卫; 石釧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外ATP(eATP)-P2X7R-NLRP3信号通路在慢性胰腺炎(CP)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ATP抑制剂甘珀酸(CBX)对CP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CBX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5、50、100 mg/kg).造模结束后,CBX各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末次给药24 h后将小鼠脱颈处死.HE染色评估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ATP化学发光法测定小鼠胰腺组织eATP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2X7R、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P2X7R、NLRP3、Caspase-1、缝隙连接蛋白(PAN-1)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光镜下可见正常组小鼠胰腺细胞分布紧密,排列规则,无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腺泡萎缩、炎症细胞浸润且有大量胶原纤维生成,组织学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CBX中、高剂量组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生成均减少,组织学评分降低.模型组小鼠造模后eATP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CBX中、高剂量组给药2周后,胰腺组织eAT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染色法和qPCR检测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2X7R、NLRP3、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CBX中、高剂量组表达均下调(P<0.05).此外,qPCR检测结果还显示,模型组小鼠PAN-1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相比,CBX中、高剂量组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 CP病程中eATP水平显著增加并激活P2X7R,促进NLRP3炎性体组装,加重胰腺纤维化,CBX可下调P2X7R、NLRP3、Caspase-1,减轻胰腺炎症损伤及纤维化,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司艳芳; 周历; 赵娟; 毕晓达; 赵红红; 樊旭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第3代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阿司匹林,浓度分别为5 mmol/L、10 mmol/L、20 mmol/L,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2)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0 mmol/L的阿司匹林,刺激时间分别是30 min、60 min、120 min,提取细胞蛋白,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3)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刺激),阿司匹林组(10 mmol/L的阿司匹林刺激24 h),阿司匹林+SB2035080刺激组(联合组,1μmol/L的SB2035080预处理30 min,10 mmol/L的阿司匹林刺激24 h),检测细胞的跨膜电阻抗(TER)和单层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5、10、20 mmol/L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刺激30 min、60 min、120 min的p38MAPK蛋白磷酸化程度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上皮细胞的TER、claudin-7和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通透性明显增高(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联合组TER、claudin-7和Z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7和ZO-1蛋白表达,从而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