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检测
轨道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78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9538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铁路计算机应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第十五届声发射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及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轨道检测的相关文献由18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昊、朱洪涛、魏世斌等。
轨道检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5383篇
占比:99.98%
总计:1195563篇
轨道检测
-研究学者
- 王昊
- 朱洪涛
- 魏世斌
- 杨峰
- 王琰
- 赵延峰
- 罗建利
- 黄超生
- 李颖
- 肖力
- 刘文强
- 张兴华
- 袁伟
- 陶捷
- 王敏
- 程二亭
- 郑树彬
- 凌正刚
- 吴奇永
- 周文武
- 胡春生
- 陈东
- 黄永祯
- 唐永康
- 姚秀军
- 孟宪洪
- 崔凯
- 桂仲成
- 桂晨光
- 田兆霖
- 赵瑞杰
- 周方亮
- 宋伟科
- 张琨
- 柴晓冬
- 汤友福
- 王海军
- 王重山
- 程维明
- 翟佳佳
- 肖启源
- 胡阳
- 胡雄
- 董海颖
- 许玉德
- 贺骥
- 赵力
- 龚佩毅
- 不公告发明人
- 何伟
-
-
宗圣康;
程建鹏;
张西良
-
-
摘要:
针对目前起重机轨道自动检测技术无法满足轨道检测要求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光斑位置的起重机轨道高度差自动检测方法。在轨道两侧分别放置激光发射器与成像板,激光经过传输,投射在成像板上形成光斑图像。对光斑图像灰度分布进行修整,增强图像清晰度与灰度分布差异。利用改进二维Otsu算法准确分割光斑图像,提取光斑边缘进行圆拟合。计算边缘拟合圆中心坐标,完成光斑图像位置识别。计算光斑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偏差得到起重机轨道两检测点之间高度差。通过试验可知,采用本文所提检测方法进行光斑图像位置识别的平均误差约为±0.22 mm,最大误差不超过±0.4 mm,与传统光斑图像位置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精度提高了约0.10 mm。基于光斑位置轨道高度差检测的平均误差约为±0.8 mm,误差范围为±1.8 mm,满足轨道检测要求。
-
-
朱梦瑞;
牛宏侠
-
-
摘要:
异物入侵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严重时会造成事故伤亡.针对现有铁路异物入侵识别准确率不高、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3模型的异物入侵识别算法.首先,利用逆透视变换确定轨道位置并划分危险区域,为后续的异物识别提出基础.然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选取适合本文数据集的先验框尺寸,使先验框与特征图层更加契合,提升对铁路异物的定位能力.同时用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网络以减少模型参数量,提高识别的速度.最后,用改进的YOLOv3算法对危险区域进行异物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铁轨异物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精度达到89.23%,较传统YOLOv3算法高出9.73%,帧速率由20 f·s^(-1)提高到54.3 f·s^(-1),有效提高了铁路异物入侵识别的实时性和准确率.
-
-
夏志成;
李晋;
单丽梅;
陈小英;
黄亚唯;
石慧
-
-
摘要:
针对目前既有的城轨轨道检测装备种类较少、功能单一、价格昂贵等缺点,研发了1种城轨车载式轨道服役状态在线检测系统.系统运用车载诊断主机、激光光源、高速相机、标签读取器、光电编码器等设备,实现对轨廓、轨道几何尺寸和轨道波磨状态的检测,同时通过地面系统实现健康趋势分析和异常监测告警.系统可在不影响运营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日多次对线路各类检测项目进行密集检测,与人工检测和传统轨检车相比,检测精度与低速轨检车相当,检测周期可提高到日检等级,检测时效性更高.地面系统可同时监控多条线路当日运营数据,真正做到线路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测.系统已在广州地铁9号线运营车辆上完成工程样机装车示范,其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地铁轨道状态检测效率,提高服役能力.
-
-
毕嘉桢;
沈拓;
张轩雄
-
-
摘要:
行驶中的两辆列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是避免列车追尾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机器视觉获得的图像数据信息丰富,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多方面的集成检测,所以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列车测距方法。该方法以列车两条轨道不变的间距(1435 mm)作为基准来推算列车之间距离。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单目相机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所需的轨道特征,再基于已有的小孔成像原理推导出世界坐标系与像素坐标系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优化列车之间距离的计算式。实验结果表明,测距系统的误差率<6%,并且系统测量时间在40 ms之内,说明该方法实现了将测距与在图像中获取其他信息的有效融合与集成,可用于对列车制动距离进行判断。
-
-
王海军;
何艳;
周豪;
岳进
-
-
摘要:
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公共运输方式,保证铁路轨道处于正常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基于自建数据集,通过YOLOv5网络模型实现对铁路轨道的识别,实验表明,YOLOv5对铁路轨道检测召回率达到94.4%,精确率达到62.7%,mAP达到93.1%。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同时也具有鲁棒性。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方式,保证铁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我国铁路具有里程数长,所处环境复杂等特点。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无法有效及时发现铁路轨道中出现的故障信息,容易出现漏检的现象。
-
-
张二永;
张茂轩;
吴奇永;
牛留斌;
夏承亮;
孙善超
-
-
摘要:
为了提高轴箱加速度检测系统应用的灵活性,研制了便携式轴箱加速度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线路状态,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配置灵活、维护方便等优点.便携式采集装置可在高速动态条件下实现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高速高精度采集和信号预处理,获取轴箱高频振动响应数据.数据处理平台用于检测项目设置、参数配置、数据处理及波形输出.经现场验证,便携式轴箱加速度检测系统可以满足现场检测平台快速搭建需求,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车辆轴箱振动加速度,进而分析出轨道短波质量状态,为线路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
-
吕五一;
刘仍奎;
张秋艳;
吴霞
-
-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轨道状态劣化趋势,建立了一种新的轨道状态短期预测集成学习模型.建模时以200 m轨道单元为研究对象,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特点考虑多种影响轨道状态劣化程度的异质性因素来确定模型变量.首先分别利用Gamma过程、二项logis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方法构建TQI预测模型,然后利用Stacking集成学习技术将三个单一模型进行组合,形成新的TQI预测集成模型.采用北京地铁1号线16次TQI检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并对比不同模型的分类正确率和AUC值.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模型有效,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TQI变化趋势,同时具有更优的泛化性能.
-
-
彭方进;
方振宇
-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交通工具,在运营过程中具有使用频次高、速度快以及载客量大等特点,对轨道线路及其基础设施的检测至关重要.因此,主要分析地铁基础设施的特性和可能发生的病害,并详细介绍基础设施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包括超声、漏磁以及激光等检测技术对钢轨母材的检测,超声相控阵技术对钢轨焊缝的检测,高清相机对钢轨扣件和钢轨几何尺寸的检测,视觉、激光以及红外等技术对接触网(轨)和隧道病害的检测.最后,对比大型探伤车、巡检机器人以及手推探伤等多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检测方式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高精度化的方向发展.
-
-
张华
-
-
摘要:
文章对地铁轨道常见的伤损类型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渗透探伤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内容与方法,包括技术基础、操作流程、检测结果、应用要点等方面.通过表面处理、涂刷渗透剂与显像剂等方式,可使轨道质量缺陷的位置与类型得以明确,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轨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从而保障司机与乘客的人身安全.
-
-
许鹏;
曾泓茗;
朱晨露;
王平;
耿明;
许勇
-
-
摘要:
在高速轨道运输领域中,电涡流检测以其非接触、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钢轨表面缺陷的检测,然而,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涡流检测很难探测出内部伤损.提出了一种增强磁场涡流以抑制趋肤效应的方法:在涡流检测线圈之上增加一个通入直流电流的U形电磁铁,用磁轭导磁到钢轨以增强磁轭下的磁场.通过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增强磁场后涡流渗透深度的改变,同时仿真研究了磁轭的提离和间距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搭建了高速轨道检测的实验平台,进行了增强磁场涡流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背景磁场能够使涡流检测到深层次的缺陷并可以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
-
-
-
张志峰;
冯其波;
陈士谦;
匡翠方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和三角测量方法,设计出一种用于铁轨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的新型激光位移传感器.根据所设计的光学结构,建立了传感器测量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在测量范围±10 mm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7 23,测量范围在±5 mm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1.该系统分辨率为0.1mm.此新型位移传感器已在铁路上投入使用。
-
-
-
-
-
Wenfeng CAI;
蔡文锋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及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要求具有高平顺性。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表明,轨道的安全管理在实现高速行车时,起着巨大的技术保障作用。利用轨检车在遂渝铁路重庆北碚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新建遂渝线无砟轨道区段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0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单项不平顺的管理值。分析表明,对遂渝线无砟轨道,高低、轨向和三角坑不平顺在TQI中占的比重较大,对轨道质量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得到的TQI管理值和各项不平顺所占权重,各项不平顺小于管理值之内的里程均大于80%。说明将遂渝线新建高速铁路的TQI管理值定为10基本能保证线路的质量状态。研究结果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Wenfeng CAI;
蔡文锋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及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要求具有高平顺性。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表明,轨道的安全管理在实现高速行车时,起着巨大的技术保障作用。利用轨检车在遂渝铁路重庆北碚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新建遂渝线无砟轨道区段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0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单项不平顺的管理值。分析表明,对遂渝线无砟轨道,高低、轨向和三角坑不平顺在TQI中占的比重较大,对轨道质量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得到的TQI管理值和各项不平顺所占权重,各项不平顺小于管理值之内的里程均大于80%。说明将遂渝线新建高速铁路的TQI管理值定为10基本能保证线路的质量状态。研究结果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Wenfeng CAI;
蔡文锋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及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要求具有高平顺性。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表明,轨道的安全管理在实现高速行车时,起着巨大的技术保障作用。利用轨检车在遂渝铁路重庆北碚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新建遂渝线无砟轨道区段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0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单项不平顺的管理值。分析表明,对遂渝线无砟轨道,高低、轨向和三角坑不平顺在TQI中占的比重较大,对轨道质量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得到的TQI管理值和各项不平顺所占权重,各项不平顺小于管理值之内的里程均大于80%。说明将遂渝线新建高速铁路的TQI管理值定为10基本能保证线路的质量状态。研究结果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Wenfeng CAI;
蔡文锋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及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要求具有高平顺性。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表明,轨道的安全管理在实现高速行车时,起着巨大的技术保障作用。利用轨检车在遂渝铁路重庆北碚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新建遂渝线无砟轨道区段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0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单项不平顺的管理值。分析表明,对遂渝线无砟轨道,高低、轨向和三角坑不平顺在TQI中占的比重较大,对轨道质量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得到的TQI管理值和各项不平顺所占权重,各项不平顺小于管理值之内的里程均大于80%。说明将遂渝线新建高速铁路的TQI管理值定为10基本能保证线路的质量状态。研究结果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王同军;
叶俊勇;
蒋昀赟;
汪同庆
- 《2006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年会》
| 2006年
-
摘要:
研究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与工业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对于所获取的轻轨轨道梁梁面二维图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采用K-均值聚类的区域增长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针对梁面的各类破损类型,对破损情况进行研究.在轨道梁梁面破损状况的检测应用中,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轨道表面的破损情况,准确地评估了梁面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