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体哲学

身体哲学

身体哲学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81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学术论坛、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教育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等;身体哲学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再林、刘虹、张璟等。

身体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3.4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811 占比:96.55%

总计:4983篇

身体哲学—发文趋势图

身体哲学

-研究学者

  • 张再林
  • 刘虹
  • 张璟
  • 王苇琪
  • 侯志成
  • 周惠新
  • 曹晓婷
  • 李世森
  • 潘亚萍
  • 金玉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再林
    • 摘要: 众所周知,当代哲学正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无疑,这种转向也势必对中国武术文化研究产生深刻影响。在笔者看来,近日,金玉柱等青年学者所著《中国武术文化的守护与开新》一书不啻为对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的先声之响。
    • 瞿亚
    • 摘要: 身与心的问题一直以来便是人们所探寻的基本性问题,从笛卡尔的“扬心抑身”到后现代主义的“心身兼顾”,随着身体哲学的转向,被传统认识论所遗弃的“身体”重新进入研究的视野之中,后现代主义中,身体不再是学生被禁锢的“客体”,心灵以及意识也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神坛走向文化的场域,学生是作为身心一元、主客统一的存在。身体哲学为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因此在身体哲学的视野下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以及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从音乐概念观、音乐聆听观以及音乐课程设置观进行比较研究,让人们对音乐教育哲学之于音乐教育的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以期音乐教育哲学能更好地引领音乐教育往前发展。
    • 彭莉; 陈秀丽
    • 摘要: 具身认知理论是在批判传统认知理论的“身心二元论”基础上生成的。伴随着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身体哲学以及具身认知革命的兴起,身体重新回归到认知建构过程中,是认知加工的组成部分。幼儿园自然体验课程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讨论、表征、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结,发展关于自然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其中,体验式学习注重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以身体经验为主的经验知识,这与强调身体体验的具身认知理论相契合,因此具身认知理论适宜指导幼儿园自然体验课程的实施。
    • 王苇琪
    • 摘要: 人以身体在世,故德育叙事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身体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生作为叙事性存在的身体—主体,既是超越意识主体的生命叙事建构者,也是身处德育之场的叙事实践者;第二,在实现德育叙事的过程中,身体德性引导着实践的价值取向,基于此,作为话语织体的学生叙出由身体意向性整合而成的故事,并由此展开关于道德意义的对话与讨论;第三,身体间性是德育叙事中的关系样态,即身体—主体既是居于共生世界的叙事合作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个性身体空间的道德建构者。
    • 苗艳艳; 尤吾兵
    • 摘要: 在自我养老实践中,老年人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身体哲学视域下,对身体的漠视是造成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关系失衡的原因。沿循身体哲学的理路分析,提出了“身体图式”,力图让“沉睡的身体”得以觉醒。基于此,老年人身心关系和谐统一的进路体现为三个阶段:精神对身体的顺从、精神对身体的拔升以及精神与身体的共振。
    • 陈乐乐
    • 摘要: 教育学中的身体活动时常被看作是理智学习的对立面,身体在教育实践中充满着消极意味。教育学的身体面向乃在于关注本能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树立积极的身体观念和新型身体间性关系,同时,身体转向意味着重新看见教育场域中的身体,关注身体对知识与概念的塑造,转变传统狭隘的大脑学习概念。在道德教育上,从单纯强调理性的道德知识转向身心一体的道德培育,其中包括重视身体的感知和经验、丰富基于身体隐喻的正向道德体验和发现肉身本身所孕育的道德生活世界。把身体重新带回教育中,通过在场的身体相遇来激活教育场域中意义的建构,重建身体对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奠基性价值。
    • 高娟敏; 张雅乐
    • 摘要: 身体是我们感受和认知世界的媒介,舞蹈艺术正是通过身体去表现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理解。舞者的身体既是人们创造舞蹈的主要工具,又是表现舞蹈作品的重要载体,更是观众审美的物质对象。因此,如何进行舞蹈训练至关重要。根据舞种的不同需求,传统的舞蹈训练体系已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特征。当下,面对舞蹈艺术对身体日益提升的极限挑战,舞蹈艺术工作者需要秉持“身心一元论”理念,从身体哲学层面思考舞者身心开发,将身体运动与思想运动相结合。汇集中西方身体观之精髓,从跨学科视角对舞蹈训练方法进行融汇创新,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科学理念与方式方法,唤醒舞者身心的感知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气”为基的训练,不断挖掘舞者身体最大潜能,提升训练效率和质量。
    • 陈群志
    • 摘要: 如果修身哲学在于求得真实的自我,那么人们要解决“如何成为自己”的问题,就要追问“本真自我”是何样态。在《知识意志》中,福柯以“欲望身体”为中心来思考与理解自我,只是他的这种理解自我的方式是一条“隐线”。福柯的阐述暗含两种追问“我们是什么”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科学话语”的规范来确证我们的身份;另一种是叩问生命本身,亦即对个体“修身技艺”的内在体证。然而,通过考察可知,“修身技艺”才是最重要的,它是一种对“主体性真理”的觉悟,是一种生命的觉悟,完全不同于“智解性真理”的“科学话语”路向。
    • 林忠军
    • 摘要: 汉代流行的天人之学是以阴阳灾异为内容的、可感可证天人感应体系。同时,汉代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天人之学。它是以太一(太极)神为主宰,以十二月为纲目,运用当时多学科知识编织起来的对称而共存的天人之宇宙图式。迎合汉代天人之学,《易纬》大量吸收了当时天文、历法、生物、中医等自然科学知识,重构一种具有易学特色的天人之学。在这个体系中,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功能、德性、行为及安恙与整个自然世界紧密相连,再次凸显人体在世界万物中的地位。此时身体不再是人体器官的简单合体,而是活生生整体宇宙的显现。《易纬》对于人体疾病发生与防治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防病治病仍有重要意义。
    • 韩天骄; 苏德
    • 摘要: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身体哲学的视角对劳动教育进行本质解构,可知劳动教育的本然是复归学生“身体主体”本位,实然是建构学生的身体知觉场,应然是实现学生“身体需要”的本质,必然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破解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为了实现学生“身心同构”的教育目标,创设“身体在场”的劳动教育实践情境、确立“身体间性”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多重知觉”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加强“体验式反思”的劳动教育评价是今后劳动教育的可为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