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新

开新

开新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国际展望、兵团工运、人文杂志等; 开新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明、刘日明、吴寄南等。

开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94.89%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5.11%

总计:235篇

开新—发文趋势图

开新

-研究学者

  • 刘志明
  • 刘日明
  • 吴寄南
  • 崔丽娜
  • 张建平
  • 李元鹏
  • 李国玺
  • 梁兆建
  • 欧阳飞
  • 沈开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再林
    • 摘要: 众所周知,当代哲学正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无疑,这种转向也势必对中国武术文化研究产生深刻影响。在笔者看来,近日,金玉柱等青年学者所著《中国武术文化的守护与开新》一书不啻为对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的先声之响。
    • 黄力平; 李伟昉
    • 摘要: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继承传奇传统素材中的历险、爱情、奇幻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时代背景予以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戏剧叙事等方面的推陈出新。莎士比亚传奇剧作的“源于传统”,既助力他汲取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并发掘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又体现出他对当时外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的敏锐察觉。莎士比亚传奇剧作的“突破传统”,既寄托他的至高理想的创作风格,又彰显他的深厚细腻的创作情感,更生成他的对立统一的创作机制。这种“源于传统、突破传统”的创作范式不仅让莎士比亚享誉西方,而且使他跻身于世界一流文学作家行列。莎士比亚启示我们,文艺创作既要增强自觉的历史意识与素材过滤意识,又要力求实现“跨”“精”“深”三个层面的突破。
    • 叶志衡
    • 摘要: 《越文化专志》是一部定位精准的越国文化史专题志书,在全面甄别已有文献和各种发现的基础上集前人之大成,总结叙述了越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主要成就,同时考证严密、新见迭出,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创新专著。该书出版的价值,不仅仅在回溯历史,体认浙江文化史上相当漫长的一段“高光”时刻,还在于为历久弥新的越文化研究开启一套新的话语体系,为新时代的浙江文化高地建设引入丰厚历史文化资源。
    • 李大维
    • 摘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吉祥图案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记录了宝贵的人文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有关传统吉祥图案、当代家用纺织品设计的文献很多,多数为一般性地介绍吉祥图案的种类,很少详述吉祥图案在当代家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家用纺织品设计者应担起传播文化、指引消费的重任,使消费者能够准确清晰地认识吉祥图案的幸福寓意.在当代,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图案的精髓,借古喻今、去粗取精,赋予吉祥图案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运用当代设计对传统吉祥图案艺术元素进行提取、归纳、再创造,让古老的图案艺术不断地延续下去.
    • 高文超
    • 摘要: 《董生与李氏》《踏伞行》是福建省戏曲院团创作的优秀新编古装戏,演出后获得了广泛赞誉.因其题材、风格相似,可将其作为同类考察对象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文章具体从题材选择、创排原则、剧种特色分析"返本"特点;从现代意识与时尚品格、现代审美分析"开新"特点;从故事、舞美分析"简约"特点,对《董生与李氏》《踏伞行》进行剖析探究,以期为当前的戏曲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董根洪
    • 摘要: 王阳明以"全体恻怛"和"真诚恻怛"完善和完成了儒家的仁学;而在深入构建其"天地人万物一体之仁"的同时,最终突破"等差之爱"而引入实质是"兼爱"的原则,从而实际终结了儒家仁学,或创新了儒家仁学;而由于在理论和现实上,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并不能完成"一体之仁"的仁学理想,真正实现"一体之仁"的必须有一种现代新仁学,这就是新发展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构成的"开新"性的现代新仁学.
    • 陈晓华
    • 摘要: 乾隆四库修书,汉学达至独尊地位,四库馆内外的声气几乎完全一致.然而,实际上,四库馆内外是存在新声的.四库馆内外汉学的开新,得追溯到黄宗羲、顾炎武等身上.黄宗羲、顾炎武等是清代汉学的开山,但发展到乾嘉时的汉学,却和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最初所提倡的汉学并不尽一致.汉学,其实并非一成不变,也在与时俱进.因此,在四库修书使汉学独尊之际,新的学术也同时潜滋暗长着.基于此,文章就四库馆内外学者对汉学开新而生出的新学术,即汉宋兼采、今文经学、边疆史地等展开论述.
    • 郭萍
    • 摘要: 从儒学现代转向的维度看,两宋儒学不仅是传统儒学的完备形态,而且也是儒学现代转向的发端,兼具守成与开新之两面性.两宋儒学内部的紧张正是其两面性的集中反映:在形上层面,体现为以“理”驭“心”与以“心”融“理”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前者强调“理”的至上权威而日趋“守成”,后者突显“心”的自主性而导向“开新”;在形下层面,既存在“人极”与“皇极”的政治博弈,也存在理欲、义利的伦理对峙.这在加强维护帝制纲常的同时,也高扬了个人价值,由是在客观上开启着一种现代转向的可能.当前,我们有必要认清两宋儒学的两面性及其时代效用,推进儒学的现代转型.
    • 朱迪光
    • 摘要: 张立文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成果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船山学研究成果之一,张立文先生运用自己独创的研究方法研究王船山哲学思想:从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来研究中国哲学,从和合学的角度研究王船山哲学;张立文船山哲学研究受熊十力、唐君毅、曾朝旭的影响而超越新儒学;张立文先生根据中国哲学的特点来讲中国哲学,突破了民国以来的哲学体系表述如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论等旧套,提出了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虽不主张王船山哲学是唯物论,但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证王船山“气”“诚”“太极”“絪缊”等范畴的实有性,一方面说明张先生浸染和承接的是唯物论的话语,另一方面表明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构有特色的船山和合学.
    • 董根洪
    • 摘要: 王阳明以“ 全体恻怛” 和“ 真诚恻怛” 完善和完成了儒家的仁学; 而在深入构建其“ 天地人万物一体之仁” 的同时, 最终突破“ 等差之爱” 而引入实质是“ 兼爱” 的原则, 从而实际终结了儒家仁学, 或创新了儒家仁学; 而由于在理论和现实上,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并不能完成“ 一体之仁” 的仁学理想, 真正实现“ 一体之仁” 的必须有一种现代新仁学, 这就是新发展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构成的“ 开新” 性的现代新仁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