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79433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新闻传播、世界教育信息、现代教育管理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第十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等;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喜兰、刘敏、刘翔等。
质量评估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433篇
占比:99.87%
总计:179662篇
质量评估体系
-研究学者
- 冯喜兰
- 刘敏
- 刘翔
- 周岩
- 尹建华
- 徐国庆
- 徐院珍
- 李芳媛
- 杜朝仙
- 杨莉
- 王荔
- 王锐
- 祝勇
- 章圣苗
- 罗荣慧
- 耿在丹
- 陆亚勤
- 陈俊傲
- 陈卓
- 陈春梅
- 丁小燕
- 丁岩
- 丁慧鸽
-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 于北方
- 于大治
- 于导华
- 于岩平
- 于清海
- 于畅
- 于连顺
- 付玉喜
- 任艳丽
- 任野
- 伊志宏
- 何学敏
- 何干君
- 何建
- 何旭瑾
- 何晗冰
- 何曼
- 何钦成
- 余瑞玲
- 余颖烨
- 俞玲玲
- 傅勇
- 傅雅慧
- 冯丙奇
- 凌华
- 凌春英
-
-
于畅;
高向辉;
李明;
徐琪
-
-
摘要: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信息化、和国际化,高校绩效评价成为推进我国高校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绩效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构建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思考和破解有关高校绩效评价的实践困惑,成为我国推进高校绩效评价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高校绩效评价的思想和技术根植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目标管理理论。高校绩效评价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L省高校绩效评价的改革实践发现,目前国内开展的高校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仍不成熟,高校绩效评价在其科学性、规范性、社会认可度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
陆秋萍;
王景莹;
高梦洁;
柴金妤
-
-
摘要: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出台返乡创业利好政策,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引发返乡创业热潮。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质量良莠不齐;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质量的科学评估体系也鲜有探讨。本文基于182位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的调研数据及23位返乡创业者的深度访谈,以CIPP质量评估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主要维度、2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质量评估体系,并对评估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为开展大学生返乡创业质量评估及探寻质量提升路径提供新的视角。
-
-
刘梅;
吴玲
-
-
摘要: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大为缓解,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估体系,契合了人们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要求。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提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和正确成才观”;《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出的“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等,都体现了家庭在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是表明了家庭与幼儿园等合作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3~6岁幼儿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家园合作共育形式是开展好家长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其中教师和家长是这两个环境的主要经营者,两者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环境创设的关键。而在幼儿生活中,由于家长过度关注幼儿,出现了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这些都是对教育者的不信任的表现,不利于家园共育活动的展开。下文从多角度剖析家长的“算账”行为,旨在帮助教师了解不信任背后的原因,进而与家长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
-
-
-
谢梅;
荆聪
-
-
摘要:
[目的/意义]当前,国内慕课课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缺失、课程设计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慕课建设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源支持等诸多问题.[设计/方法]依据泰勒"课程评估"的经典理论,构建了慕课课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当前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论/发现]要优化当前的慕课质量就要改变传统慕课仅仅是内容提供者的落后观念,围绕教学内容制作,构建从教学资源提供、问题解答、学习指导到接受效果分析以及学习成果分享的系统链服务体系,使慕课成为一个文化集成的服务平台;同时线上线下一起发力,打造知识服务的教学品牌,实现网络课程的新跃升和新发展.
-
-
赵熹
-
-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新思维为主,训练其创新创业技能为辅,培养具备创业素养与开创个性的优秀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可有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就高校而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建设,构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是考核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据此,本文面向数控技术专业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针对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构建了相关规范,以保障评估体系切实可行。
-
-
王小萌
-
-
摘要: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今后就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逐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国家鼓励高校加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但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不完善的局面,如何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高效合理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评估,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与"互联网+"时代背景相结合,以期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
-
袁鲲
-
-
摘要:
通过研究、建立4/5G融合的语音和数据投诉两类不满意单用户信息分析系统,结合DPI的多元数据采集,规范可量化的AI感知评估体系,根据端到端的定界定位思路,提升感知差用户溯源分析效率。
-
-
黄素容
-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质量改革的切入点,是高校教育观念的巨大革新。在产教融合形式下,学与教的模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那么,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应该逐步实施创新及改革。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坚持动态性、激励性、系统性、多样化原则,构建系统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
-
李芳媛;
杨蓉
-
-
摘要:
“金课”建设质量评估是值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探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的深度访谈及焦点组访谈数据,构建了包含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大学英语“金课”建设质量评估体系模型.过程评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3个静态指标用于评估“金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3个动态指标用于评估“金课堂”建设,而结果评估中的评估方式与建设效果用于评估“金成果”建设.该模型可为评估大学英语“金课”建设质量提供一定借鉴.
-
-
朱若萍;
盛中来;
张宏旭
- 《2017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4G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业务感知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情况,分别对时延类、速率类、视频类业务进行感知优化需求分析,给出互联网业务质量评估的架构,引入相应的移动互联网感知质差问题的定位和优化方法,构建出一套简单可行、贴近用户实际感知的移动互联网质量评估体系,以实现先于用户发现、解决和优化业务感知问题,促进提升用户感知.
-
-
-
李文海
- 《第十六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
| 2011年
-
摘要:
统计数据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概念,一般是指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数据"适合使用"(fitness for use)的程度,它涉及到整个统计生产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通用性、全面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以便对统计数据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通过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充实相关人员力量,细化质量评估的内容及标准,利用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特别是用户的广泛参与,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必将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透明度,进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
杨晓江;
朱明
- 《全国第十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提出硕士学位点的质量评估问题.通过分析这类点的教育本质特征,明确了具体质量评估思路,并对评估所应达到的质量目标作了阐析.同时,系统剖析了现有点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合理的硕士学位点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
-
-
李军
- 《第十五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新常态下,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及知识更新特点的变化,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转型发展,其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目前地方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虽然规模较大,但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从培训项目的创新性和效益上来讲,也大多不太理想.面对新常态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必须依据发现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对非学历教育重新定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的非学历教育管理、支持服务、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使地方高校非学历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
-
李军
- 《第十五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新常态下,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及知识更新特点的变化,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转型发展,其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目前地方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虽然规模较大,但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从培训项目的创新性和效益上来讲,也大多不太理想.面对新常态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必须依据发现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对非学历教育重新定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的非学历教育管理、支持服务、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使地方高校非学历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
-
李军
- 《第十五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新常态下,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及知识更新特点的变化,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转型发展,其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目前地方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虽然规模较大,但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从培训项目的创新性和效益上来讲,也大多不太理想.面对新常态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必须依据发现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对非学历教育重新定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的非学历教育管理、支持服务、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使地方高校非学历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
-
李军
- 《第十五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新常态下,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及知识更新特点的变化,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转型发展,其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目前地方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虽然规模较大,但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从培训项目的创新性和效益上来讲,也大多不太理想.面对新常态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必须依据发现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对非学历教育重新定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的非学历教育管理、支持服务、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使地方高校非学历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