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培养
责任感培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216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现代交际、职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等;责任感培养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为祥、康士凯、李占萍等。
责任感培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2167篇
占比:99.93%
总计:112248篇
责任感培养
-研究学者
- 刘为祥
- 康士凯
- 李占萍
- 杨玲
- 王雪敏
- 苏国安
- 陈爱平
- 严学军
- 付艳萍
- 任蕊
- 候乐仁·卓玛
- 倪勇胜
- 刘丹
- 刘冬梅
- 刘博敏
- 刘宝忠
- 刘福兰
- 叶建松
- 吕春菊
- 周亚维
- 周垚
- 宋巍
- 宋敏
- 宋树青
- 巫小芳
- 张先连
- 张坤香
- 张新岐
- 张梅
- 张涛
- 张珂
- 张金邦
- 徐岩
- 成都市青龙中心校课题组
- 方立霏
- 朱彩虹
- 李晓弘
- 李月红
- 李蓉
- 李颖怡
- 杨国英
- 杨梅
- 杨爱珍
- 杨美娟
- 杨西艳
- 林寒冰1
- 江文娟
- 汤小芳
- 汪代华
- 王俭平
-
-
邓卫斌;
肖诗雨
-
-
摘要:
对人类心理发展而言,培养责任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对儿童而言,责任感是儿童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文章以情境认知为理论指导,分析该理论对儿童责任感培养的意义,并提出儿童责任感培养玩具设计的原则,以协助儿童玩具相关的设计者创造出更有趣的教育类产品。
-
-
巫小芳;
张先连
-
-
摘要:
幼儿的品格教育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责任感作为幼儿一种重要的道德性品格,一直被家长、教师及教育研究学者广泛关注。在责任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诸多方面都需要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家园共育中存在家园双方地位不对等、教育资源浪费、评价片面等问题,导致在幼儿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家园协同。为了解决责任感培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多方互助、资源共享、多方互评的三维家园共育策略。
-
-
闫晓英
-
-
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发展观和人生观,明确自身权利。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现状,并分析了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树人是教育的事业,而立德则是包含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四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在小学生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并输送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让小学生能够承担起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当前小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站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
-
王艳容
-
-
摘要:
青年一代是社会的脊梁。“四史”教育的落实是“立德树人”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政治信仰,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有力一步。“四史”教育的推进要坚持历史与实践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熏陶相结合,更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步并举,以教育者的信仰自觉对学生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以对错误思潮的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倡导学生学习参与,激活学生尝试实践的热情。
-
-
候乐仁·卓玛
-
-
摘要:
高中是每位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众多的学科中,政治与社会关联度较大。通常通过新闻、热点、时事等方面内容,均可了解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培养出复合型的综合人才至关重要,对社会的治理与安全保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
杨美娟
-
-
摘要: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可谓呵护备至,但是这样往往会让事情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孩子们太过骄纵,人也变得自私自利,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倒退,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在减弱。这些现象令人担忧。针对这些现象,我有目标、有条理地在本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感培养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
张金邦;
田培沛;
付艳萍
-
-
摘要:
思想政治作为院校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文章以高职院校农村学生为研究主体,在分析其责任感现状及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其思想政治责任感的培养方式.
-
-
陈冬力;
赵争
-
-
摘要: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教育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许多家庭娇惯宠溺孩子,使孩子的依赖性、惰性日趋明显,淡漠了自己所应承担的公民责任,弱化了自身的责任感。孩子只有从小树立责任意识,长大了才能和谐地融入社会;从小形成为小事负责任的优秀品质,长大了才能担起社会重任。基于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培养的紧迫性,我们转换视角,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设计"父亲参与"的班级活动,从而促进小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