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烯基苯
二乙烯基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0822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精细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及塑料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0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等;二乙烯基苯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先艳、刘才林、杨海君等。
二乙烯基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08225篇
占比:99.98%
总计:708389篇
二乙烯基苯
-研究学者
- 任先艳
- 刘才林
- 杨海君
- M·S·文德兰德
- M·W·科贝
- 沙栩正
- 邹应全
- 陈朝辉
- 杨莉
- 罗炫
- 王玉平
- 孙秋新
- 张林
- 李伟
- 李杨
- 计福春
- 陈曼华
- A·H·辛莱顿
- D·L·卡弗
- G·C·图斯丁
- 亓秀娟
- 刘迎伟
- 单玲
- 危春玲
- 宋磊
- 崔轶
- 张春庆
- 彭碧辉
- 徐宏德
- 曾思泉
- 朱岩
- 李秀春
- 李铁虎
- 林起浪
- 缪长喜
- 罗雯利
- 钟润洪
- 陈文姣
- 黄荣贵
- 龚绍峰
- 付名利
- 余莉
- 倪军平
- 刘文杰
- 叶代启
- 吴军良
- 吴小进
- 周立清
- 张彬
- 晏欣
-
-
王广;
严月萍;
于伟东;
刘洪玲
-
-
摘要:
为了制备环保无氟的超疏水超亲油棉织物,先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再喷涂纳米多孔聚二乙烯基苯(polydivinylbenzene, PDVB)分散液,得到PDVB/PDMS超疏水涂层棉织物,并对涂层织物的表面形态、接触角、化学组成及耐久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涂层棉织物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62±3)°,滚落角为(3±1)°;具有超亲油性,油滴可以瞬间透过织物;其还具有稳定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耐久性。因此,制备的涂层棉织物有望应用于油水分离、自清洁、防污等领域。
-
-
刘小林;
张勇;
王艳;
陈擘威
-
-
摘要:
以壳聚糖(CS)、马来酸酐(MAH)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原料,制备了三元体系聚合物材料CS/MAH/DVB。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系统研究了对甲基紫(MV)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温度为298 K、pH值为10、吸附剂质量浓度为0.25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298 K时CS/MAH/DVB对MV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49.65 mg/g。
-
-
樊佳伟;
李瑞江;
朱学栋;
徐维辰;
宋佳琳
-
-
摘要:
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采用GS脱氢催化剂,研究了二乙苯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建立了二乙苯脱氢反应网络,根据不同反应机理,提出了4种二乙苯脱氢反应模型:L-H模型、Carra模型、经验模型、幂函数模型。通过模型筛选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L-H模型中各关键组分的ρ^(2)均大于0.9,F检验值大于10倍F_(0.05),最终确定L-H模型为二乙苯脱氢反应最佳动力学模型。
-
-
巩高旭;
李瑞江;
孙白新;
朱学栋;
朱江毅
-
-
摘要:
为研究二乙烯基苯的热聚合特性,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二乙烯基苯的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和阻聚剂对二乙烯基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烯基苯聚合为典型的热聚合行为,与苯乙烯热聚合相比,二乙烯基苯的聚合速率更快;在90°C,分别考察了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OH-TEMPO)、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DNBP)和复配型阻聚剂对二乙烯基苯聚合反应的影响,OH-TEMPO的诱导期与OH-TEMPO的量成线性关系;DNBP的加入没有诱导期产生,但会降低聚合反应速率;在90°C,质量分数为0.04%的阻聚剂在30 min时,OH-TEMPO、DNBP和复配型阻聚剂对二乙烯基苯聚合的转化率分别为3.2%、3.0%和1.9%,复配型阻聚剂对二乙烯基苯的阻聚效果更好。
-
-
孙白新;
沈灵沁
-
-
摘要:
针对高纯度二乙烯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在脱氢工序、提纯工序和尾气处理工序中,通过构筑理想的高效催化剂和系列技术改造,降低了生产工艺的能耗、物耗和副产物生成,实现了高纯度低萘二乙烯苯的生产技术的集成优化.
-
-
樊佳伟;
李瑞江;
朱学栋;
徐维辰;
宋佳琳
-
-
摘要:
对二乙苯脱氢制取二乙烯基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反应特性研究.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间、对位二乙苯一步脱氢反应r1和二步脱氢反应r2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m)、标准摩尔Gibbs自由能(Δr G-m)及平衡常数(K-P).结果表明:间、对位二乙苯脱氢热力学性质相近,脱氢反应r1和r2的 Δr H-m一致;相同温度下,脱氢反应r1的 Δr G-m小于脱氢反应r2、K-P大于脱氢反应r2.采用工业GS-11脱氢催化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二乙苯的脱氢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体积空速越低、水比越大、压力越低,二乙苯的转化率和二乙烯基苯的选择性越高、乙基乙烯苯的选择性越低;在常压、温度630°C、水比5:1、空速1.0 h-1的条件下,二乙苯脱氢反应的转化率为82.02%、乙基乙烯苯的选择性为30.97%、二乙烯基苯的选择性为55.43%.实验结果显示间、对位二乙苯脱氢反应r1的性能基本一致,对乙基乙烯苯较间乙基乙烯苯更容易发生脱氢反应r2,且活化能比间乙基乙烯苯更小.
-
-
危春玲;
宋磊;
缪长喜
-
-
摘要:
采用Fe2O3-K2O氧化物催化剂,针对二乙苯脱氢制二乙烯基苯过程进行反应特性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对二乙苯脱氢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XRD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体相中明显含有K2Fe10O16和K2Fe22O34两种多铁酸钾晶相时,催化剂的活性较好.工艺条件试验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水与二乙苯质量比,可以提高二乙苯转化率,降低产物中单双烯比值,提高二乙烯基苯产物的间对比.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异构体的影响,发现间位和对位二乙苯总脱氢的能力差异不大,且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异构化转变,但以间二乙苯为原料时,其脱氢容易停留在第一步获得乙基乙烯苯,而对位二乙苯的脱氢较容易获得二乙烯基苯.
-
-
WANG Fayang;
DU Jun;
DAI Lu;
WU Haichao;
WANG Youyong;
SONG Yongming
-
-
摘要: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二乙烯基苯(DVB)接枝聚乳酸(PLA-g-DVB/MAH)对微晶纤维素(MCC)/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熔融接枝法,将DVB作为MAH的共聚单体接枝到PLA分子链上制备PLA-g-DVB/MAH接枝聚合物,然后以PLA-g-DVB/MAH为相容剂,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对PLA-g-DVB/MAH进行表征,探究了PLA-g-DVB/MAH对MCC/PLA复合材料流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PLA上,并得到接枝聚合物PLA-g-DVB/MAH;添加PLA-g-DVB/MAH后,MCC/PLA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复数黏度、平衡扭矩以及剪切热都有明显升高;PLA-g-DVB/MAH的添加有利于改善MCC和PLA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高了MC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
赖小娟;
张引引;
谈泊;
刘佳慧;
王磊
-
-
摘要: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丁酸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WPUA)预聚体;采用二乙烯基苯(DVB)为新型交联剂与预聚体进行聚合作用,合成交联改性无胺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DWPUA)复合乳液;探讨了DVB的加入量,并对DWPUA复合乳液及胶膜进行测试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DWPUA复合乳液,呈规整的核壳结构,改性后胶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拉伸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当DVB含量为0.3%(w)时,胶膜的拉伸强度由16 MPa提高到45 MPa(最大值);改性后的DWPUA胶膜较纯的WPUA胶膜相比,热分解温度提高了.
-
-
-
Wang Li;
王利;
Zhang Sheng;
张胜;
Gu Xiaoyu;
谷晓昱;
Sun Jun;
孙军;
Li Hongfei;
李洪飞
- 《2018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采用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共聚微球、石墨烯、己二胺、苯基磷酰二氯制备出了低卤阻燃剂FR,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谱分析对低卤阻燃剂FR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作为协效阻燃剂与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OP930)进行复配加入到尼龙6(PA6)中,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并用极限氧指数、UL-94等方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万能拉伸仪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低卤阻燃剂FR与OP930具有协效作用,且当PA/(FR+OP930)的质量比为85/15(其中FR/OP930质量比为1/2)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佳,其UL94测试能达到V-0级别,氧指数可达33.4%,且还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
-
牛国臣;
韩丙勇;
吴有平;
张兴英
- 《中国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全国第二届化工新材料学术技术报告会》
| 2006年
-
摘要:
为降低汽车轮胎的滚动阻力成为重要的性能要求,但同时又希望不损害轮胎的耐磨性、抗湿滑性等因素.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技术,如锡偶联、化学改性及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的集成橡胶.本文先引发异戊二烯聚合,然后加入二乙烯基苯将活性种偶联,再加入丁二烯、苯乙烯增长.这样既确保了合成的星型聚合物含有不同组成的臂,又使各自不同的橡胶品种达到分子状态的结合.对其进行的GPC测试表明,偶联效果明显,分子量分布变宽;并对所得聚合物进行核磁、DSC等表征.
-
-
李磊
- 《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超交联微孔聚合物材料是多孔材料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后交联法和直接聚合法.随着被利用的构筑单元和合成反应越来越多,超交联微孔聚合物的家族越来越庞大,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然而,寻找反应活性高且廉价易得的构筑单元,以及更简单有效的聚合反应,一直是材料应用的关键.超交联方法制备微孔聚合物的主要缺点是结构不可控,且需要过量Lewis酸催化剂和后脱除工艺。课题组最近利用二乙烯基苯和不同双马来酰亚胺单体自发的交替自由基共聚巧妙地回避了这些制备难题。元素分析结果证实聚合物中两单体的比例为1:1。自由基聚合不需要大量催化剂,也不会产生副产物,实现了简单、高效制备超交联微孔聚合物。
-
-
-
-
李晴;
魏荣卿;
刘晓宁;
王瑾
- 《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南京麦科-菲高效分离载体有限公司的高聚物型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高效液相色谱柱(MKF-DCH)分析多西环素。对流动相中的叔丁醇,离子对试剂,EDTA的含量和pH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多西环素样品分离柱效达到4036,超过药典的要求。
-
-
-
熊洁;
许云书;
黄玮;
王和义
- 《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偕胺肟型螯合树脂以其特殊的官能团结构、性质而成为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最佳材料.早在60年代就已有人开展了含偕胺肟基高分子螯合剂的合成与制备研究工作,国内对该类材料的研究也逐年活跃,其所吸附的离子种类也正在拓广.聚苯乙烯系列的树脂颗粒有很强的耐辐照性,采用预辐照法所需剂量很大,从节能的角度讲共辐照接枝聚合丙烯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定位接枝是控制接枝物在基体所处部位的方法。基本方法是将聚合物浸入单体或单体溶液中,使它有限膨胀而不被溶解。辐照前的溶胀时间决定了单体的透入深度,在此情况下,只有受单体溶胀的薄层才能发生接枝共聚反应。
-
-
霍稳周
- 《第3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06年
-
摘要: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主要原料,经聚合、物理结构稳定化、卤化、磺化和活性基团稳定化技术路线,制备了耐高温树脂催化剂.通过ASAP2400吸附仪研究了共聚物的物理结构,使用13C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了树脂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制备的耐高温树脂催化剂应用于丁烯水合、酯化、醚化、烷基化和酮缩合等反应过程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
-
霍稳周
- 《第3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06年
-
摘要: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主要原料,经聚合、物理结构稳定化、卤化、磺化和活性基团稳定化技术路线,制备了耐高温树脂催化剂.通过ASAP2400吸附仪研究了共聚物的物理结构,使用13C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了树脂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制备的耐高温树脂催化剂应用于丁烯水合、酯化、醚化、烷基化和酮缩合等反应过程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
-
-
-
-
-
- 西索斯公司
- 西索斯卓里第七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1-10
-
摘要:
本发明涉及N,N’,N”‑取代六氢‑1,3,5‑三嗪在共轭二烯单体与乙烯基芳烃单体的阴离子聚合中的使用。此极性添加剂的使用产生同时具有高乙烯基芳烃含量和低乙烯基含量的共聚物,同时可以调整乙烯基芳烃单元的嵌段程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