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育
识字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汉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365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父母必读、现代特殊教育、汉字文化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国立嘉义大学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等;识字教育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汝潜、段生农、王晓霞等。
识字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365篇
占比:98.04%
总计:19753篇
识字教育
-研究学者
- 戴汝潜
- 段生农
- 王晓霞
- 王萍
- 郝嘉杰
- 陈树民
- 余丽琼
- 余华
- 倪海曙
- 常庆华
- 彭秀良
- 徐红
- 李勇
- 段伟丽
- 汪宝元
- 游鸽
- 王喜海
- 王曙光
- 王霞
- 穆淑华
- 聂远明
- 胡佳
- 范远波
- 董兆杰
- 贾宁
- 郑丹
- 郭定和
- 钟启泉
- 陈志慧
- 陈雪儿
- 隋影影
- 韩宝忠
- 丁剑鸣
- 丁炜1
- 东津
- 严碧芳
- 乌日娜
- 乐传永
- 乔树仙
- 付会臣
- 付楠楠
- 付海鸿
- 付红霞
- 任川燕
- 何庆华
- 何淑群
- 何蕾
- 余云燕
- 余博
- 余萍1
-
-
-
-
摘要:
新近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所通过的国难方案里面已经承认小先生对于解决国难的贡献。它很明显地指出前进的小孩、前进的学生、前进的大众,都要总动员来做这非常时期之教师。在过去的普及教育运动中,小先生已经采取了即知即传的原则,很有效地推广了寻常的教育工作。他们今后的任务不能停止在教人识字或是教人一些普通科学了,他们应当集中力量向大众宣传民族的危机和民族解放的路线。二良乡的小先生救国会的工作是值得我们钦佩的。这种救国会应该普遍地组织起来。我们的小先生是在参加一个最伟大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有五万万先生,五万万学生,五万万同学,我们只有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就是民族解放运动。一切识字教育、科学教育都要以它做中心。
-
-
裘燕如
-
-
摘要:
掌握丰富的字词量能够为语文阅读和写作带来便利,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育不能与小学时一样,只是要求掌握字形的写法,同时也要习得字理,善用字词。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识字教育并不被教师重视,对识字教学的探索也显得尤为重要。一、初中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识字的自主性不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直接影响到识字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由于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度降低,学生也随之在心中降低对识字的重视度,使得本处于被动学习的识字教育,变得更加恶劣。
-
-
黄劲草
-
-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平民教育运动中最富有成果的实践之一是识字教育。知识阶层在重估与确认了平民的价值之后积极开展具体行动试图给予平民以获取知识的自由,实现平民向公民的转变。本着将识字教育作为开启民智之首要任务,知识精英借助可用的媒介形式面向平民实施启蒙教育。他们结合当时中国平民的生存现实情境,编辑完成了以《平民千字课》为代表的一系列识字读本。这些出版物的形式及其传播模式建构了平教运动中知识精英与底层民众的基本交流框架。从这个框架搭建的背景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员的具体选择方式可以看到知识精英、底层民众及知识媒介之间的关系,分析与反思这一实践过程对面向大众的教育出版仍有启发意义。
-
-
周彦俊
-
-
摘要:
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只有当小学生认识了字之后,才能对其他知识进行探究,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为此,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回注重对于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以及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字、理解字,进而开始深入知识的学习。识字是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小学生进入小学系统学习的开始阶段,此阶段学习理念、思想及行为的养成将会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小学生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极其有必要且重要的。
-
-
-
刘帅;
石怀佐
-
-
摘要:
新科技的广泛应用,需要教材具备融媒出版物的特征.5G时代的到来为新科技应用融入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场景,书法教育如何开展,书法教材如何编辑出版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科编辑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古代书法教育与教学用书的特征为当今的书法教育和教材的编辑出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5G教学场景中书法教育的解构分析新形势对书法教材编辑出版的新要求.
-
-
陈雪儿;
段伟丽
-
-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的影响下,我国妇女扫盲教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扫盲经验,取得了瞩目成就.同时,我国妇女扫盲教育也存在着偏重工具性和实用性价值取向、扫盲工作停滞不前、工作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阻碍了妇女扫盲教育功能的发挥.新时代,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妇女扫盲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亟须通过重塑扫盲理念、重构扫盲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推进资源开发、实现重点转向、提升学术研究等来促进其转型升级,从而保持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
陈雪儿;
段伟丽
-
-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的影响下,我国妇女扫盲教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扫盲经验,取得了瞩目成就。同时,我国妇女扫盲教育也存在着偏重工具性和实用性价值取向、扫盲工作停滞不前、工作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阻碍了妇女扫盲教育功能的发挥。新时代,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妇女扫盲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亟须通过重塑扫盲理念、重构扫盲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推进资源开发、实现重点转向、提升学术研究等来促进其转型升级,从而保持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
陈晓梅
-
-
摘要: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确保识字教育与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则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课程,就识字教育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
-
华伟丽
-
-
摘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在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文化.现如今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对识字的教育起到了启示的作用,在低年级教育中合理规范的结合优秀文化开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识字教育的影响做出了研究,探讨合理的教学开展方式,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
-
范远波
- 《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识字教育不只是对字的认读写用问题,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借助人名设置进行识字教育,既是对蒙学教材《百家姓》识字方式的继承,也是对一定时代的文化取向和教育理想的反映,有效发挥了识字教育的整体功能.但是,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人名设置形成了一种实用化、口语化的趋势,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官本位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蕴缺失的导向.
-
-
敬文君
-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汉字是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文字.汉字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正是汉字教育的"根",这也是汉字教育最具生命活力的要素所在.而汉字教育的"本"正是儿童,关注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关注儿童之趣就是抓住了汉字教育的"本".简言之,汉字之"理"与儿童之"趣"就是汉字教育的根本."理",依托于"趣"而存在,"趣"根植于"理"而创设."理""趣"并重正是理趣汉字教育的核心命意.理趣汉字教育以情趣活动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源于活动而非汉字),在汉字教育中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也就是说,识字应以情趣活动为兴趣的起源,但最终要回归到汉字文化本身,以汉字文化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
-
李柳益
- 《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
-
摘要: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古文教学为主,传统文化渗透的能力较差,小学生对古文学习缺少鉴赏过程,不能很好的从中吸收传统文化.“字以传情,文以达意”的传统文化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要利用课本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诵读,发展传统文化,创设情境,体会作者情感,在识字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