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7761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氢分子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等;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文献由9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昌、周善璧、葛红岩等。

角膜新生血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761 占比:99.16%

总计:48164篇

角膜新生血管—发文趋势图

角膜新生血管

-研究学者

  • 张明昌
  • 周善璧
  • 葛红岩
  • 陆晓和
  • 刘平
  • 柳林
  • 高晓唯
  • 李立
  • 江萍
  • 石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舒; 丁芝祥
    • 摘要: 角膜新生血管是由多种眼表疾病引起的病理改变,也是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角膜新生血管通常与炎症、感染、退行性和创伤性疾病有关。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抑制其形成的药物,一直是角膜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病机制研究为基础,对角膜新生血管当前和新兴的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 李维纳; 林超群; 阳昇; 陈光胜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为阿柏西普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观察两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对比新生血管面积。两组小鼠于造模后第14天,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角膜组织炎症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实验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碱烧伤后第3天开始,A组CNV面积和IF均明显小于B组(P=0.022、0.037);第7、14、21、28天时,两组CNV面积和I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B组新生血管面积最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A组角膜组织血管VEGFA和VEGFB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03、0.028);A组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数量、新生血管管腔少于B组;A组角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0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1、0.002)。结论阿柏西普通过抑制VEGFA和VEGFB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对角膜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
    • 曾澳; 闫语; 王淑荣; 张妍; 何宇茜
    • 摘要: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病理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CNV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蛋白参与调控。研究表明,Smad蛋白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CNV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Smad蛋白调控CNV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晶晶; 梁珍; 卢萍; 张振; 张俊杰
    • 摘要: 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55、8.802,均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F=6.345、7.149、18.650,均P<0.01;第6天:F=6.749、5.105、5.023,均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 陈晓冬; 陆慧琴; 王彤
    • 摘要: 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药。自从2013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康柏西普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过程中显示出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康柏西普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康柏西普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探讨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和治疗效果。期待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会更广,给药方案会更多,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 龚雨婷; 王林农
    • 摘要: 炎症、缺血、缺氧、理化损伤等各种病理因素可引起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一定程度上抵抗感染并促进修复,但是CNV影响角膜透明度和光的折射,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致盲的重要病理性改变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调控介质之一,其上调可诱发CNV。抗VEGF治疗是目前CNV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其作用途径也多种多样,既有常规的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基质内注射药物等,也有水凝胶、纳米技术等新型途径。本文将对目前CNV抗VEGF治疗途径新进展进行阐述。
    • 靳荷; 杨彬彬; 蒋冬冬; 郑柳; 丁芝祥; 陆素青
    • 摘要: 目的分析分泌粒蛋白III(Scg3)抗体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未做碱烧伤的5只作为对照组,剩余40只白兔用碱烧伤法构建CNV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干预组(20只),自碱烧伤之日起每隔2 d结膜下分别注射0.1 mL 1×PBS溶液或0.5 mg·L^(-1)的Scg3抗体工作液。碱烧伤后14 d,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与模型组兔角膜组织中Scg3的蛋白表达。分别在碱烧伤后1 d、7 d、14 d应用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NV的面积和长度,应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眼表变化,利用蛋白芯片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4 d,模型组兔烧伤区域出现大量CNV,而干预组兔角膜无明显CNV生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兔角膜中Scg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兔的角膜缘内出现大量活动性CNV。角膜碱烧伤后7 d和14 d,干预组兔角膜中CNV的长度和面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为P<0.001)。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果发现,碱烧伤后7 d、14 d,干预组兔眼表泪液中ICAM-1、IL^(-1)0、TGF-β1等炎症因子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结论0.5 mg·L^(-1)的Scg3抗体能够降低兔角膜碱烧伤后的炎症反应,抑制CNV的生长。
    • 尹智坚; 李才锐; 赵薇; 马麦聪; 李娟; 孙若梅; 盖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通过不同途径给药对角膜移植术后兔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兔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做处理),实验组(贝伐单抗)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根据不同给药途径各随机分为滴眼液组、结膜下注射组、角膜层间注射组3个亚组。注射后1、7、14、21 d取下兔角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3种途径给药后14 d,实验组兔角膜中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照组3种途径给药角膜中VEGF表达持续增加,给药后7 d、14 d、21 d,实验及对照组角膜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途径给药实验组滴眼液滴眼、结膜下注射及角膜层间注射7 d、14 d、21 d角膜VEGF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511±0.020、0.520±0.016、0.550±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滴眼、结膜下注射、角膜层间注射贝伐单抗对角膜VEGF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陈行; 汤永强
    • 摘要: 基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眼用缓释制剂,在患者眼部长期缓慢释放药物从而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以达到长期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且减少了重复多次用药可能导致的眼睛局部并发症或者其他全身性不良反应.本文就缓释制剂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角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母细胞瘤、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庄家圆; 王方; 邓杰; 洪作权
    • 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退赤汤对碱烧伤诱导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10只(10眼)不做处理.剩余30只(30眼)利用1 mol/L NaOH滤纸片建立右眼碱烧伤模型.碱烧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予葛根退赤汤灌胃14 d.于造模成功后第4、8、13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CNV生长情况,并对角膜炎症反应进行评分.第14天,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夹心法(ELISA)检测SD大鼠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第4、8、13天,治疗低、高剂量组角膜炎症反应评分、CNV的面积均明显小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病理染色显示,碱烧伤组角膜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CNV生成,治疗组角膜可见少数CNV.ELISA检测显示,治疗低、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VEGF-A的表达值均明显低于碱烧伤组,且高剂量组表达值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退赤汤能够减轻碱烧伤后SD大鼠角膜炎症反应,抑制CNV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VEGF-A表达,促进CNV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