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52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山东省第七届危重病医学大会、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烧伤疮疡学术会议等;补液疗法的相关文献由102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森、盛志勇、杨念生等。

补液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1 占比:4.9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521 占比:94.95%

总计:6868篇

补液疗法—发文趋势图

补液疗法

-研究学者

  • 胡森
  • 盛志勇
  • 杨念生
  • 侯经元
  • 周建军
  • 车晋伟
  • 陈炯
  • 饶丽芬
  • 周国勇
  • 覃有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巧云; 刘文硕; 李晓克
    •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补液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FD患儿9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与补液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肠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恶心呕吐、纳差少食、腹痛腹胀、泛酸嗳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补液疗法治疗FD患儿效果良好,可减轻患儿症状,缓解其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儿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吴倩; 郁晓曼; 于蓉; 李倩倩; 魏丽丽
    • 摘要: 目的检索并评价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液体管理相关证据,形成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中国指南网、CINAH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及数据库内关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液体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液体评估、计算、预防及管理、监测4个方面总结了1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 王朵朵; 黄春霞; 李云; 徐杏梅; 唐佳; 胡宪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补液疗法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的中老年(≥50岁)患者19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液组(RF组)97例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DT组)98例.RF组:麻醉诱导时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麻醉诱导后以5 mL/(kg·h)的流率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GDT组:麻醉诱导时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麻醉诱导后根据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中的脉压变异率(PPV)调整输液速度维持9%≤PPV≤13%.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尿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30 min(T3)、术中60 min(T4)、术中90 min(T5)、术中120 min(T6)、手术结束时(T7)和拔管后5 min(T8)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脑氧饱和度(rSO2)以及T2、T7的血乳酸(LAC)值,术后3 d连续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AM-CR)评分.结果 与RF组比较,GDT组MAP和rSO2在T5~T8时均明显升高,CI在T6~T8时明显升高,而HR在T6~T8明显降低(P<0.05).与RF组比较,GDT组术中使用麻黄素较少[(1.5±0.5)mg vs.(4.7±5.8)mg,t=3.309,P<0.05],术中输液总量较多[(1826.1±608.5)mL vs.(1345.4±548.7)mL,t=5.791,P<0.05]、术中尿量较多[(470.9±296.8)mL vs.(380.8±228.1)mL,t=2.326,P<0.05].GDT组患者POD发生率低于RF组(4.1%vs.12.4%,χ2=4.448,P<0.05).结论 目标导向输液可以稳定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降低POD的发生率.
    • 余惠; 朱飘飘; 陈丽映; 祝芳芳; 胡蓉丽; 李孝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监测方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3 ±13)岁]与常规监测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9 ±9)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常规监测组通过监测患者尿量、血压等指标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常规监测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综合患者情况及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追求参数达到正常水平)指导液体复苏.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的胶体系数与电解质系数[同时将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电解质系数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0.75 mL ? kg1-%体表总面积(TBSA)-比较]、总补液系数、尿量,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 h乳酸、碱剩余水平及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病死比例;统计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24、48、72 h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异常的病例数.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或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 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的胶体系数为(0.69±0.15)mL-kg--%TBSA-1,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的(0.85 ±0.16)mL-kg-1-%TBSA-1(t =-2.612,P <0.05);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比较,仅常规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明显增多(t=2.847,P <0.05).2组患者伤后第2个24 h胶体系数及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总补液系数、尿量相近(i = 0.579,-0.011、0.417,-1.321、-0.137,0.031、1.348,P >0.05).2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48 h 乳酸水平、碱剩余水平、氧合指数及入院后24 h氧合指数相近(t=-1.837、0.620、0.292,-1.792、1.912、-0.167,1.695,P >0.05).PiCCO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分别为(4.8 ± 1.4)、(1.2 ±5.5)mmol/L,明显优于常规监测组的(7.0 ± 1.5)、(-2.8 ± 3.0)mmol/L(t =-3.904、2.562,P<0.05或P <0.01).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 =-0.699、-0.697,P >0.05),病死比例相近(P >0.05).PiCCO监测组患者GEDVI和ITBVI在伤后24、48h低于正常值低值,在伤后72 h处于正常值范围;心脏指数逐渐升高,于伤后48 h恢复正常;SVRI在伤后24 h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至正常;EVLWI均数在伤后各时间点均< 10 mL/kg.伤后24 h,PiCCO监测组≥8/15的患者大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之后异常比例有所下降.结论 在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技术结合患者综合情况,不以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为目标指导严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可减少胶体的使用量,更好地改善组织灌注,复苏效果优于常规监测.
    • 李志山; 于菁; 刘友章; 张晋峰; 张玮玮; 郭富全
    • 摘要: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GDFT,患者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监测系统,根据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的变化指导补液,维持MAP≥60 mmHg(1 mmHg=0.133 kPa)、SVV≤13%、心脏指数2.5~4.0L·min-1·m-2.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方法,根据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调整输液速度,维持MAP 60~110 mmHg、CVP 8~12 cmH2O(1 cmH2O=0.098 kPa).记录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及尿量,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2、24、36 h抽取动脉血、中心静脉血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量增加(t=-7.738,P< 0.01),晶体液用量降低(t=-13.439,P<0.01),胶体液用量增加(t=-8.360,P<0.01),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t=6.694,P< 0.01),肛门排气时间缩短(t=-10.326,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t=-7.377,P< 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和26.7%(8/30)(x2=4.812,P=0.028;x2=4.320,P=0.03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2 h(t=2.983,P=0.004)、24 h(t=6.452,P<0.01)、36 h(t=-3.880,P<0.01)的IFABP浓度降低,在术后12 h(t=-7.377,P<0.01)、24h(t=-6.036,P<0.01)、36 h(t=-8.933,P< 0.01)的乳酸浓度降低,观察组在术后12 h(t=2.710,P=0.009)、24 h(t=2.387,P=0.020)的ScvO2增加.结论 GDFT可维持胃肠道黏膜细胞的氧供氧需平衡,促进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 沈锦龙; 朱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被动抬腿试验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术后患者补液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胸腹部手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被动抬腿试验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乳酸(Lac)水平;比较2组手术3d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Scr)水平,评价2种液体处理方案的优缺点.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24 h 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48、72 h L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HR、CVP、S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动抬腿试验联合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缩短高乳酸血症的持续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 谭成维; 朱昭琼; 董良; 刘德行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前2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术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无痛肠镜检查者120例,随机分为术能组、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空白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无任何补液干预;术能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口服术能5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输液对照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静脉滴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口渴和饥饿视觉模拟评分(VAS)、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测量受检者入室(T0)、诱导即刻(T1)、入镜即刻(T2)、退镜时刻(T3)及进入PACU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查结束后记录3组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受检者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反复使用率下降(P<0.05).T1、T2、T4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H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2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SBP、DBP和MAP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出PACU时,术能组口渴、饥饿VAS评分明显低于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检查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严重低血压和苏醒时间延长发生率以及出室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2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可以减轻检查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减轻饥饿感和术后疲劳程度.
    • 刘俊; 武鹏宇; 刘莉; 孙晓滨
    • 摘要: 背景 液体复苏是急性胰腺炎(AP)早期治疗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初始评估未达到重型标准的AP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案研究较少,而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对非重型AP向重型AP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尚无定论.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对初始评估未达到重型标准的A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2018-01-01至2018-12-31收治的初始评估未达到重型标准的AP患者219例,根据入院后24 h液体复苏总量分为对照组118例(液体复苏总量<3200 ml)和观察组101例(液体复苏总量≥3200 ml).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48、72 h液体复苏总量,临床转归,治疗后3、7 d液体复苏达标率及转为重型AP者所占比例,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液体复苏总量大于对照组,禁食水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后3、7 d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治疗后3、7 d转为重型AP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的轻型AP患者禁食水时间长于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者,SIRS发生率高于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者(P<0.05);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的中度重型AP患者禁食水时间、住院时间长于轻型AP患者,行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行有创/介入治疗者所占比例、转重症监护室(ICU)者所占比例及治疗后3、7 d转为重型AP者所占比例高于轻型AP患者(P<0.05);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的中度重型AP患者禁食水时间长于轻型AP患者,治疗后7 d转为重型AP者所占比例高于轻型AP患者(P<0.05).结论 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入院后24 h液体复苏总量大于入院后48 h液体复苏总量的1/2或≥3200 ml)有利于改善初始评估未达到重型标准的AP患者临床转归,提高液体复苏达标率,降低重型AP进展风险,且与初始AP严重程度(轻型或中度重型)无关.
    • 张宇; 任疆; 张越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休克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PICCO监测,研究组患者予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入量管理相关指标[24 h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乳酸]、治疗转归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4 h病情缓解率、28 d病死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 研究组24 h液体总入量[(2 516.98±254.78)mL]、乳酸[(0.60±0.05)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920.02±295.33)mL、(1.34±0.15)mmol/L](t=16.573、3.837,P<0.001、P=0.041).研究组CVP[(13.38±1.41)mmHg]、MAP[(82.34±8.22)mmHg]、氧合指数[(224.06±23.21)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0.85)mmHg、(70.92±7.18)mmHg、(192.30±19.70)mmHg](t=5.152、6.754、-2.498,均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7.54±0.72)d]、ICU入住时间[(11.46±1.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72±1.13)d、(18.29±1.73)d](t=4.727、5.224,均P<0.05).研究组24h病情缓解率[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63.41%(26/41)],28 d 病死率[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12/41)](x2=5.185、6.608,均 P<0.05).研究组SOFA 评分[(6.86±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0.91)分](t=4.814,P<0.05).结论 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人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液体总入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转归相关指标.
    • 姜帅宇; 路晓光; 吴萌萌
    • 摘要: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维普和万方的数据库,搜集有关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7个RCT,6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足量液体复苏组相比病死率降低,(OR=0.65,95%CI=0.43~0.98,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与常规足量液体复苏相比,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都降低,但是虽然液体输入总量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却没有改善。总体而言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效果和经济角度都优于常规足量液体复苏,可以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