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
莼菜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47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长江蔬菜、上海蔬菜、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中国名特产蔬菜恢复与发展学术讨论会等;莼菜的相关文献由714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慧中、雷波泽、龚恒翔等。
莼菜
-研究学者
- 潘慧中
- 雷波泽
- 龚恒翔
- 汪静姝
- 施国新
- 周毅峰
- 唐巧玉
- 苏华山
- 陈勇
- 徐德锋
- 涂华
- 何正有
- 吴永尧
- 屠银芳
- 胡涛
- 董元火
- 于杰
- 马良
- 龚汉雨
- 丁小余
- 周大寨
- 张宇昊
- 张官贵
- 牟来明
- 苏向东
- 邹桂怀
- 龙琼
- 周志
- 常福辰
- 应元芳
- 王强
- 谭明富
- 谭晓宇
- 陈秀竹
- 陈艳
- 严泽生
- 伍玉娇
- 余万
- 余光辉
- 冉永安
- 冯思敏
- 刘庆连
- 刘馨
- 叶圣陶
- 吴洪梅
- 孙树侠
- 张霞
- 李俊鹏
- 李浩宇
- 杜开和
-
-
宋宪章
-
-
摘要:
玉带羹是南宋美食家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记载的一道春天文人的私房菜。这道名菜的出现,与三位文人的一次聚会有关。有一年春天,林洪去拜访一位名叫赵莼湖的朋友,刚好一位叫茅行泽的朋友也在场。三个人坐下后,一边喝酒一边谈论诗文,一直吃到夜里,桌上已没有可吃的菜了。莼湖说,我带来了鉴湖(当时属绍兴的)产的莼菜。行泽说,我带来了会稽山出产的竹笋。林洪听了笑了起来,说这可以凑成一道菜了。于是,主人叫仆人去做这道菜。因山笋白如玉,莼菜色如翡翠,林洪就将此菜取名为“玉带羹”。
-
-
张秋玉;
陈晶;
周雪妹;
龚汉雨;
余光辉
-
-
摘要:
为研究莼菜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挖掘莼菜的内生细菌资源,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莼菜不同组织及水样进行了Alpha、Beta多样性分析,分析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以及对比KEGG数据库进行内生细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莼菜样品和水样中获得16S rRNA基因V3-V4区高质量序列1124709条,1391个细菌OTUs隶属于21个门和399个属.分析结果表明:莼菜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水样和莼菜组织间共有29个共有菌属,占内生细菌所有种类的7.27%.PICRUSt2功能预测发现内生细菌菌群共有34个子功能,菌群功能丰富,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莼菜茎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大于其他组织,且不同组织均有各自特异的菌属,推测植物组织结构可能会促进内生细菌选择合适的组织生态位为植物体提供动力.
-
-
李娉婷;
廉争皓;
朱芹;
许明峰
-
-
摘要:
莼菜多糖既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物质,也可作为饮料的天然增稠剂,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考察影响莼菜多糖提取率的4个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则,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以莼菜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绘制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200 W、液料比42.82∶1、提取时间30.66 min、提取温度73.04°C条件下可得到最大提取率6.454%.莼菜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可达39.62%,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
龚汉雨;
柯金松;
董琪琪;
邓红平;
冉露;
周富忠;
邓楚洪;
余光辉
-
-
摘要:
随机检测了5处主产区水土的农化因子,并分析了与莼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各田块间部分因子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但基本低于相关标准或处于前人研究的正常值范围内。说明莼菜田水土未受到人类农事活动的污染,化学性质总体上较稳定,田块间莼菜生长发育和产量未出现显著差异,且与农化因子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当前莼菜田水土和周边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莼菜的生长和产量可能主要与栽培管理措施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探索莼菜高产栽培技术和制定保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
-
朱雪珍;
周毅峰;
唐巧玉;
杨洋;
周利娟
-
-
摘要:
莼菜是一种传统的珍稀水生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对莼菜进行综述,并对莼菜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展望。从生长环境与分布、形态、解剖学、遗传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莼菜的特性特征,以期为研究莼菜与环境间的适应机理、保证莼菜引种扩种以及保护莼菜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莼菜的营养价值与生物活性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莼菜应用价值、开发莼菜食品、抗菌抗肿瘤药物等新型莼菜产品提供依据;结合莼菜的生长环境、设施栽培、种苗的选育与定植和水肥管理对莼菜的栽培技术、生产机械进行介绍,以期指导田间莼菜生产工作,提高莼菜的产量和质量;介绍莼菜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提出开发安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易降解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意义;对莼菜中农药残留现状进行概述,提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莼菜农残的检测方法对于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水体环境、保证莼菜高质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
韩芳;
李京凌;
袁婧;
于杰
-
-
摘要:
为研究莼菜黄酮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抑菌体外功能活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中国四大产区莼菜总黄酮、黄酮类物质组成及含量,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三种抗氧化法评价各产区莼菜黄酮抗氧化能力,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莼菜黄酮对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石柱莼菜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505±0.458)mg/g,西湖莼菜最低,为(15.845±0.119)mg/g;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7种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各产区莼菜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其大小变化顺序一致,均为:石柱莼菜﹥利川莼菜﹥雷波莼菜﹥西湖莼菜.该结果为莼菜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
孙海红;
薛鲁燕;
孙永红;
张瑞巧;
王文娇;
蔡葵;
赵征宇
-
-
摘要:
莼菜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从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中提取胶质多糖,采用碱提和酶法预处理提取莼菜多糖,经过除蛋白、醇沉、透析得到多糖组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现代仪器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单糖组分、纯度及分子量测定等分析.莼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W/V),纤维素酶100 U/g、果胶酶100 U/g、木瓜蛋白酶1100 U/g,pH为5,预处理温度为50°C,时间3 h.再用0.02 mol/L NaOH溶液30°C加热3 h提取,得率为0.3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莼菜多糖中单糖组成分为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摩尔比约为1.0:1.0:6.8:2.0:0.3:3.0,凝胶渗透色谱测得分子量2.44×106.部分酸水解后单糖组成表明莼菜多糖的中心链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支链的边缘结构或末端残基结构为鼠李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和木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知莼菜多糖是呈网状交联的凝胶结构.
-
-
贾小丽;
陈加展;
刘兰;
董艺凝
-
-
摘要:
以全脂奶粉、莼菜粘液、蔗糖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莼菜炼乳,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以粘度和粒度为指标研究莼菜粘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以及乳糖添加量三个因素对于莼菜炼乳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得出莼菜炼乳最优配方:莼菜粘液添加量为10%,蔗糖添加量为20%、乳糖添加量为0.04%时,此时莼菜炼乳粘度为9.63g,粒度为5.08μm,具有良好的品质.
-
-
王伟
-
-
摘要:
生活在江南的人,既坐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良辰美景,又享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的丰饶物产,就连郊外野塘也有“水八仙”飨客一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姑、荸荠、莼菜、菱角。有老天眷顾,江南人当然有底气“不时不食”,有道是“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
-
陈银花;
覃章辉;
沈永琴;
钟克;
王明红
-
-
摘要:
以不同生态型莼菜叶片(冬季休眠生态型莼菜植株功能叶DL和休眠芽叶片WB,冬季非休眠生态型植株叶片ND)为试验材料,利用光照培养箱对其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型莼菜叶片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明确不同生态型莼菜植株对低温和高温抗性机制的异同,为莼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增加,ND和WB的MDA含量显著低于DL,其CAT、APX、POD和PPO活性均增加,各酶的协同作用有效抑制或清除活性氧的积累;低温胁迫下,ND和WB的MDA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始终保持较低含量.可见ND和WB对温度胁迫(低温和高温)具有较强的耐性,或可用于莼菜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