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获得性耐药

获得性耐药

获得性耐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52186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等;获得性耐药的相关文献由8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为民、杨军、张曦等。

获得性耐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2186 占比:99.95%

总计:452424篇

获得性耐药—发文趋势图

获得性耐药

-研究学者

  • 张为民
  • 杨军
  • 张曦
  • 何勇
  • 刘浩
  • 周娟
  • 周崧雯
  • 孙辉
  • 张颖
  • 曾云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旺珍; 蔡永广
    •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中,特别是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与标准化疗相比,EGFR-TKI单药治疗已获得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而EGFR-TKI在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及晚期一线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中的疗效尚未明确,获得性耐药成为了限制其疗效的主要问题。分子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指导下的治疗,开启了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与“精准”治疗时代。本文就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价值及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王理槐; 孙银辉; 张领兄; 刘欢; 周琴; 袁苏云; 张亚茹; 朱乐; 张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获得性耐药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Balb/c小鼠40只,腋下接种NSCLC EGFR-TKI获得性耐药细胞株构建皮下移植瘤,随机分为空白组、TKI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高剂量+TKI组,共五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均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厄洛替尼(TKI)30 mg/(kg·d),血府逐瘀汤低剂量含生药15 mg/ml、30 ml/(kg·d)给药,高剂量含生药45 mg/ml、30 ml/(kg·d)给药。空白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0.4 ml/只)。比较各组瘤体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细胞增殖指数、Wnt3α、P-GSK3β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给药第16天、第20天时,高剂量+TKI组瘤体体积小于空白组及TKI组,在给药第20天时,高剂量组瘤体体积小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高剂量+TKI组肿瘤增殖Ki67指数均低于空白组,高剂量+TKI组肿瘤增殖Ki67指数低于高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高剂量+TKI组Wnt3α、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GSK3β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高剂量血府逐瘀汤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通过下调Wnt3α、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P-GSK3β蛋白表达来延缓EGFR-TKI获得性耐药NSCLC小鼠肿瘤进展,抑制腋下移植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 商凯; 刘洋洋; 吴芳; 陈丽
    •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显著改善了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然而获得性耐药的出现难以避免。既往研究 [1] 显示,继发T790M突变是EGFR-TKIs治疗后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约占一代EGFR-TKIs全部耐药机制的60%;近年来,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作为另一种少见的耐药机制也被越来越多地报道 [2] 。由于发生SCLC转化后肿瘤的侵袭性显著增加,且治疗方案有限,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吉非替尼、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经伏美替尼联合胸部病灶姑息放疗后患者短期内即获显著缓解,现报告如下。
    • 赵林林; 王艳亭; 李小江; 李翀; 杨仕蕊; 顾丽丽; 王晓群; 陈鸿祥; 贾英杰
    •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对化疗及靶向药物的获得性耐药严重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期,NSCLC获得性耐药机制复杂,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肿瘤来源或与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参与调控NSCLC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可以通过传递核酸、蛋白质等赋予敏感细胞耐药性。本综述主要介绍近年来外泌体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NSCLC获得性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 蒙家泉; 焦丽静; 许玲
    • 摘要: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因肺癌死亡者180万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近1/5[1]。其中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NSCLC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2]。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已取代了经典的含铂双药化疗,被推荐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3-4]。尽管如此,患者在接受第一代EGFR-TKIs治疗9~13个月后,仍不可避免地产生获得性耐药,发生疾病进展[5]。
    • 潘思思; 王娜; 宋霞
    • 摘要: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扩增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耐药的重要驱动因素,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联合EGFR-TKIs的治疗策略可以克服MET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研究表明,MET扩增也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RET、ROS1等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接受TKIs类药物治疗后耐药的驱动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ET扩增作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靶向治疗耐药驱动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克服这种耐药机制的治疗策略。
    • 代欣; 曹博然; 李丹; 袁雅琴; 李斌
    • 摘要: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原发性癌症,也是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CC)约占肝癌的90%。由于其发病隐匿,8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晩期,致使HCC成为重大的医疗负担。尽管免疫治疗在晩期HCC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仅有20%〜30%的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这表明HCC肿瘤微环境(TME)通过复杂的机制导致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耐药。阐明其耐药机制对于重塑免疫微环境以及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HCC免疫抑制微环境及免疫治疗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机制,为未来HCC耐药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 刘子齐; 文昱琦; 武连莲; 颜博威; 杨冬; 何松; 伯晓晨
    • 摘要: 目的 利用GEO数据库中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在癌症中引发获得性耐药的基因表达谱,探究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和模式.方法 经数据预处理后,将涉及14种激酶抑制剂和11种癌症的42个获得性耐药实例基因表达谱中的上下调印记基因集构成数据集.根据Jaccard相似性距离,利用ward.D法进行层次聚类及模式划分.结果 通过计算分析,将42个耐药实例划分为11个社团和4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一些启发性的结果,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中引发获得性耐药机制与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相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在不同癌症中引发获得性耐药的机制集中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等通路的激活,黑色素瘤中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与PI3K、酪氨酸激酶受体3(ErbB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通路相关.结论 利用基因表达谱印记构建的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在宏观上对不同模式的获得性耐药机制进行解析.
    • 刘宇文; 杨炎; 钟佳宁; 谢斌辉
    • 摘要: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由于疾病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治疗选择有限等原因导致HCC患者预后差,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索拉非尼是一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来治疗晚期HCC的靶向药物.但是,往往因为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治疗失败.HCC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对于索拉非尼治疗耐药性的产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了解索拉非尼治疗HCC患者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 刘浩; 方素萍; 张潇潇
    • 摘要: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组、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测定荷瘤小鼠抑瘤率,应用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T790M突变,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c-Met基因扩增.结果:吉非替尼单药对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抑瘤率为31.02%;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3.43%;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7.5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45.11%.上述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扶正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组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单药组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显著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能够降低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药能够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作用机制与降低T790M突变及抑制c-Met扩增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