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臭氧化

臭氧化

臭氧化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8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82723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广东化工、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臭氧专业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等;臭氧化的相关文献由3631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广利、马军、刘岩等。

臭氧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2723 占比:99.90%

总计:283001篇

臭氧化—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甄帅; 王少坡; 王哲; 常晶
    • 摘要: 近年,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产量和用量不断提升,导致废水中PPCPs的检出浓度和检出频率递增.在环境中多数PPCPs不易分解,可持续存在并保持毒性,对水生态造成慢性影响.大量研究证明,污水二级处理很难实现PPCPs的稳定去除,需要依托臭氧等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分子仅对某些特定结构的PPCPs活性高,且氧化速率易受pH值、PPCPs基团电子特性等影响.催化臭氧化技术因可以大量产生具有强氧化性且对PPCPs结构无选择性的·OH而受到关注.笔者综述了PPCPs水污染现状,对比分析了臭氧工艺、催化臭氧化工艺对水中PPCPs的控制效果,总结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在提高PPCPs矿化效果与工艺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并对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张丹丹; 郭志勇; 周薇薇; 郭鹏飞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和严格管理推动污泥减量技术的发展。剩余污泥可以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如化学氧化、超声波裂解、热解和碱性分解,确保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实现污泥减量。目前,利用臭氧进行污泥减量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综述了臭氧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臭氧化污泥回流对污泥减量的影响,展望了臭氧污泥减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推进污泥减量。
    • 薛冰; 陈思思; 刘宾寒; 王先恺; 贲伟伟; 董滨
    • 摘要: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和杀菌剂,此前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以改善污水出水水质,近年来在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总结了臭氧处理对剩余污泥原位减量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臭氧联合厌氧消化技术对污泥资源化的促进作用;接着,从无害化角度总结了臭氧处理对污泥中痕量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臭氧处理污泥技术的经济成本与能耗进行了总结分析.
    • 刘春; 高立涛; 张静; 郭延凯; 陈晓轩; 刘洁; 杨建元
    • 摘要: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模拟高浓度乙酸乙酯气体,考察了强化吸收与氧化去除体系的性能、反应动力学及氧化反应的过程.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能明显提高易溶性乙酸乙酯气体吸收-氧化处理的效率,乙酸乙酯气体整体平均去除率高于96%,氧化矿化率可达到90.22%,高于普通气泡臭氧化过程的63.25%和47.15%.微气泡臭氧化可提高臭氧利用效率,累积臭氧利用率可达到85.5%,高于普通气泡中的58.6%;同时,还可强化·OH氧化反应,提高臭氧化反应效率,反应中臭氧消耗量与乙酸乙酯TOC去除量比值(R)仅为1.04mg·mg-1,明显低于普通气泡臭氧化过程的1.53 mg·mg-1.微气泡臭氧化处理中,乙酸乙酯传质吸收和氧化矿化反应均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方程,氧化矿化速率与传质速率基本平衡.以上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处理可实现长期稳定高效处理乙酸乙酯气体.
    • 仪修玲; 余波平; 金兴良; 戴知广
    • 摘要: 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臭氧对水体中四溴双酚A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臭氧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实现对四溴双酚A快速去除,反应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四溴双酚A的去除率随臭氧投量升高而增大;较低的pH和温度有利于臭氧对四溴双酚A的去除.GC-MS分析发现,四溴双酚A降解中间有机产物主要包括三溴双酚A、二溴苯酚等,分析推测得出其降解反应途径.臭氧降解四溴双酚A的同时会有无机副产物的生成,主要包括溴离子及溴酸盐.
    • Yousef Sultan; Naresh Magan; 任菲
    • 摘要: 研究考察在不同水分活度(aw,0.89~0.97=13.1%~24%水分含量)和体外25 °C条件下,气态臭氧(O3)对黄曲霉菌株(a)孢子萌发,(b)菌丝生长,(c)产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影响.此外,以埃及花生为研究对象,在0.93 aw下,带壳花生接种两种浓度的黄曲霉分生孢子(103、105分生孢子/g)置于气态O3中然后储存.在所有情况下,臭氧处理设置为30 min,流速为6 L/min.通常,大于100 ppm浓度的O348 h内,可显著抑制黄曲霉菌株(EGP-B07;SRRC-G 1907)在特定酵母蔗糖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萌发.然而,浓度高达300ppm的O3,对黄曲霉的生长和菌落的扩展没有影响.相同浓度在0.89 aw时能显著影响AFB1的产生.0.93 aw条件下,储存带壳花生中的两种黄曲霉菌株在100~400ppmO3的数量显著减少.然而,两接种量水平下,AFB1产量仅在400 ppmO3处理中显著降低.对使用O3气体控制采后带壳花生中的黄曲霉种群和AFB1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 Yousef Sultan; Naresh Magan
    • 摘要: 研究考察在不同水分活度(aw,0.89~0.97=13.1%~24%水分含量)和体外25°C条件下,气态臭氧(O_(3))对黄曲霉菌株(a)孢子萌发,(b)菌丝生长,(c)产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影响。此外,以埃及花生为研究对象,在0.93 aw下,带壳花生接种两种浓度的黄曲霉分生孢子(103、105分生孢子/g)置于气态O_(3)中然后储存。在所有情况下,臭氧处理设置为30 min,流速为6 L/min。通常,大于100 ppm浓度的O_(3)48 h内,可显著抑制黄曲霉菌株(EGP-B07;SRRC-G 1907)在特定酵母蔗糖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萌发。然而,浓度高达300 ppm的O_(3),对黄曲霉的生长和菌落的扩展没有影响。相同浓度在0.89 aw时能显著影响AFB_(1)的产生。0.93 aw条件下,储存带壳花生中的两种黄曲霉菌株在100~400 ppm O_(3)的数量显著减少。然而,两接种量水平下,AFB_(1)产量仅在400 ppm O_(3)处理中显著降低。对使用O_(3)气体控制采后带壳花生中的黄曲霉种群和AFB_(1)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 冯华良; 毛文龙; 王晓君; 陈少华
    • 摘要: 老龄垃圾渗滤液因其成分复杂且可生化性差,故传统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降解,且利用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缺乏系统性评估报道.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臭氧/过二硫酸盐(S2O82-,PS)、臭氧/过一硫酸盐(HSO5-,PMS)和臭氧/过氧化氢(H2O2)氧化体系,探讨了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考察了初始pH、温度、O3及H2O2、Na2S2O8、 KHSO5的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优化条件下,O3/PMS、O3/H2O2和O3/PS的单位数量级能耗(electrical energy per order,EE/O)分别为1 007.5、1 233.7、662.6 kWh·m-3,O3/PMS氧化体系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效果与O3/H2O2氧化体系相似,且优于O3/PS.由综合处理效果与能耗评估结果可知,O3/H2O2氧化体系最佳,在温度为25°C,pH=6,O3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3 g·h-1和2 125 mg·L-1,反应时间为60 min条件下,能耗最低,EE/O降至443.9 kWh·m-3,且TOC去除率和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1%和0.005 3 min-1,BOD5/COD也由0.18增至0.26.综合上述结果,基于臭氧体系的高级氧化法能耗较高,可将臭氧催化氧化与低成本的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污染物高效经济降解.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 张明; 睢国慧
    • 摘要: 以环己烯为原料,采用Zn-CH3 COOH为还原剂,经臭氧氧化和还原分解得到1,6-己二醛.讨论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反应温度、氧气流量、氧化反应时间、还原剂种类、还原分解时间、还原剂用量对环己烯臭氧化合成1,6-己二醛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反应条件(以0.05 mol环己烯计)为:采用冰乙酸和1,2-二氯乙烷混合溶剂,冰乙酸6 g,1,2-二氯乙烷30 mL,臭氧化温度(0~5)°C,O2流量(100~200)mL·min-1,臭氧化反应时间180 min,活化锌粉为还原剂,n(锌粉):n(环己烯)=1:1,还原分解时间6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重复实验三次,1,6-己二醛平均收率可达61.6%.
    • 陈方; 李佳; 奚桢浩; 许志美; 赵玲
    • 摘要: 为了研究天然棉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臭氧化反应历程,合成高过氧化值的臭氧化油,以棉籽油为原料,通过臭氧氧化制备了一系列臭氧化油,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NMR),异核碳氢相关谱(HMQC)和长程异核碳氢相关谱(HMBC)解析了棉籽油中双键臭氧化的反应历程和产物结构,并优化了乙酸乙酯溶剂体系的臭氧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溶剂中,羰基氧化物与醛反应,主要产物为臭氧化物;而甲醇溶剂中,羰基氧化物易与过量醇发生反应,主要产物为过氧羟基和甲氧基的双官能团产物;在棉籽油的加入量为25 g,进口臭氧浓度80 mg/L,进口流量3 L/min,乙酸乙酯添加量50 g,反应时间2 h下,棉籽油双键转化率可达99%,产物过氧化值为1990.73 mmol/kg,所获得的臭氧化棉籽油热稳定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