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酸
壬二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2573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今日科技、科学技术与工程、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第十八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 、第四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化工应用技术开发热点研讨会等;壬二酸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春薇、吾满江·艾力、张亚刚等。
壬二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5733篇
占比:99.98%
总计:525853篇
壬二酸
-研究学者
- 史春薇
- 吾满江·艾力
- 张亚刚
- 胡书明
- 陈烨璞
- 高军军
- 董昕
- 樊莉
- 陈平
- 冯自伟
- 孙自才
- 俞中江
- 宋河远
- 宋锦玉
- 徐守斌
- 童进
- 赵杉林
- 闫玉玲
- 阿依夏木古丽·努尔艾买提
- 陈欣
- 陈静
- 周一民
- 埃尔兹别塔·伊兹比卡
- 宋官龙
- 朱进
- 杜俊超
- 梁晓江
- 洪滟
- 王亚新
- 聂勇
- 谢小俊
- 仲崇民
- 卢美贞
- 原阳
- 叶婷
- 哈丽丹·买买提
- 孙峰
- 尚艳
- 张于
- 张捷杰
- 张钰坤
- 张雨澄
- 彭志光
- 施志明
- 曹国华
- 李建芳
- 李晓红
- 李梦娇
- 李英春
- 汪婧
-
-
许文静;
韩鑫鑫;
蔡蓓蕾;
张理涛
-
-
摘要:
壬二酸(AzA)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物,其有抗菌、抗炎、调节毛囊角化、抑制油脂分泌、减少色素沉着、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机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皮肤病,如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等,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本文就壬二酸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
-
-
罗金安;
冯自伟;
徐守斌;
秦一别;
胡刚
-
-
摘要:
以壬二酸和2-乙基己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薄膜蒸发技术合成了壬二酸二辛酯。测定了产物的酸值、羟值、色泽、倾点及开口闪点,并采用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考察了薄膜蒸发真空条件、催化剂用量、2-乙基己醇和壬二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真空度为0.06 kPa,催化剂用量为0.5%(占酸和醇总质量分数),醇酸摩尔比为2.8。与传统合成法相比,薄膜蒸发法的酸值达标所需时间缩短了92.5%,羟值达标时间缩短了89.3%,产品色泽较好。
-
-
高远真;
原阳;
叶婷;
李梦娇;
张钰坤;
邢东明
-
-
摘要:
目的探讨壬二酸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融合度达80%以上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壬二酸组,正常组以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模型组以5μmol/L阿霉素处理24 h,壬二酸组以10μmol/L壬二酸和5μmol/L阿霉素共处理24 h,采用CCK-8法和微量酶标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9c2心肌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细胞中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与线粒体荧光探针(Mitotracker)共定位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9c2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ad)及BNIP3的表达水平。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仅第1天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壬二酸组(在模型组处理基础上壬二酸20 mg/kg连续灌胃7 d),每组8只小鼠,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小鼠心功能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化的情况。结果两组细胞LDH漏出量、ROS水平、ATP含量、ΔΨm、BNIP3与Mitotracker的Pearson系数、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Bad、BNIP3、P6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54~17.37,P<0.05)。正常组、壬二酸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EF%、FS%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3.41~6.49,P<0.05)。结论壬二酸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实现的。
-
-
黄飞;
张浩冉;
戴璐;
汪婧;
吴琳;
王宁;
胡晓奇
-
-
摘要:
制备固体超强酸23-24-Fe O SO催化壬二酸和2-乙基己醇合成了壬二酸二辛酯.通过实验对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壬二酸和2-乙基己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各实验因素对合成壬二酸二辛酯产率的影响.经过实验优化,当催化剂固体超强酸23-24-Fe O SO用量为壬二酸质量的0.4%、壬二酸和2-乙基己醇物质的量比为1:3、反应温度为210°C、反应时间为2.5 h时,壬二酸二辛酯产率可达97.2%.该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壬二酸二辛酯的产率仍可达到88.7%,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
艾罡;
万书晓;
程亮;
杨巍
-
-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轴承日益向高速、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方向发展,这同时就要求用于轮毂轴承等部件的润滑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长寿命.文章就采用不同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稠化剂体系(分别是:12-羟基硬脂酸-壬二酸稠化体系,12-羟基硬脂酸-癸二酸-硼酸稠化体系,12-羟基硬脂酸-癸二酸及氢氧化锂-氢氧化钙体系,12-羟基硬脂酸-己二酸稠化体系)制备的润滑脂的性能及其在轮毂轴承上的应用影响及不同的工艺条件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性能测试结果对比可以得出采用12-羟基硬脂酸-壬二酸稠化体系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在车用轮毂轴承润滑脂中具有更好的综合适应性能.
-
-
王刚;
钮腾飞;
王晶晶;
倪邦庆
-
-
摘要:
以溴代十八烷烃和四甲基乙二胺合成双子型表面活性剂,并与磷钨酸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双子型磷钨酸季铵盐[C42 H90 N2]HPW12 O40.利用1 H NMR、13 C NMR、FT-IR、XR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采用该催化剂催化油酸氧化裂解制备壬二酸.结果表明:双子型磷钨酸季铵盐不仅保留了均相催化剂高效传质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非均相催化剂易于回收的优势,在回收率方面优于单子型磷钨酸季铵盐.在油酸质量1 g、m(氧化剂)/m(油酸)2.5、稳定剂(锡酸钠)用量为氧化剂(30%H2 O2)质量的0.5%、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8%、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4 h条件下,壬二酸产率为85.1%,壬酸产率为90.8%,在此条件下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壬二酸产率在82%以上.
-
-
姜媛;
陈文琦;
徐雨婷;
戴洁
-
-
摘要:
目的:研究传统的单纯使用羟氯喹、盐酸多西环素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和15%壬二酸联合羟氯喹、盐酸多西环素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02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传统治疗组单纯使用口服羟氯喹和盐酸多西环素进行系统治疗12周,联合壬二酸治疗组在传统单纯治疗基础上同时外用15%壬二酸凝胶12周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疗效、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综合临床评估.最后继续观察12周,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传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37%,联合壬二酸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前后差值评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复发率方面,传统治疗组复发率为24.07%,联合壬二酸治疗组复发率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壬二酸凝胶联合羟氯喹、盐酸多西环素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
刘丹;
许静;
李志平;
何皎;
宫灿仪;
韦甫;
夏笔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壬二酸凝胶稳定性新剂型的制备工艺,并开展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加入非离子型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EL制备壬二酸凝胶,建立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种柱前管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壬二酸含量的方法.通过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壬二酸凝胶的稳定性.结果 壬二酸凝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凝胶剂的规定;壬二酸在0.100~6.40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n=9,RSD=0.55%);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个菌株3次试验的回收率均在0.5~2.0.经离心试验、耐热耐寒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壬二酸凝胶无分层和破乳,含量和微生物限度在12个月内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新剂型壬二酸凝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可控,为开发壬二酸凝胶提供理论基础.
-
-
-
-
摘要:
近日,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4)发布《化妆品中壬二酸的检测气相色谱法》征求意见通知。壬二酸Azelaic Acid(CAS 123-99-9),又名杜鹃花酸,白色至微黄色单斜棱晶、针状结晶或粉末。工业中用作增塑剂和化工合成。对皮肤、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或摄入对身体有害。
-
-
朱琬莹;
曾建立;
杜泽学
-
-
摘要:
介绍了壬二酸的生产概况和生产工艺.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裂解是制备壬二酸的主要工艺,常用的原料是油酸,工业油酸氧化裂解的主要产物为壬二酸和壬酸,依据油酸氧化裂解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可以分为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和分子氧氧化法等.臭氧氧化法是唯一实现工业生产的方法,具有反应活性高、选择性高等优点,但存在溶剂用量大、臭氧化及氧化反应放热温度不易控制等缺点.过氧化氢氧化法具有反应选择性高、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存在过氧化物爆炸分解的风险.分子氧氧化法是一种新型的氧化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
-
-
史春薇;
陈烨璞
- 《2006全国化工应用技术开发热点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以油酸为原料,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氧化法合成了壬二酸,并对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过氧化氢的浓度、用量,臭氧的浓度及通入时间,不同种类钨化合物与季铵盐组成的相转移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C,通入臭氧时间8 h,在合适的催化剂及原料配比情况下,壬二酸的得率为71%.
-
-
宋河远;
陈静;
童进
-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以5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钨化合物为催化剂,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锭(DODMAC)为相转移试剂的条件下,考察了油酸氧化制备壬二酸的催化反应活性.探讨了不同含钨催化剂、相转移试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体系中N与W摩尔比与反应活性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