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乌鳢

乌鳢

乌鳢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9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乌鳢的相关文献由16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桂芹、朱树人、柳富荣等。

乌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4 占比:81.9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69 占比:17.88%

总计:945篇

乌鳢—发文趋势图

乌鳢

-研究学者

  • 王桂芹
  • 朱树人
  • 柳富荣
  • 杨成胜
  • 安丽
  • 陈昆慈
  • 张龙岗
  • 朱永安
  • 牛小天
  • 谢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恒甲; 黄辉; 戴瑜来; 郭炜; 王宇希; 谢楠; 刘新轶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都有所降低。替代50%鱼粉后,肌肉脂肪酸中月桂酸(C12:0)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提升(P<0.05),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D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D1组。研究结果揭示,黑水虻干虫、虫粉替代乌鳢饲料50%鱼粉对其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其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说明黑水虻虫粉替代鱼粉补充鱼油后乌鳢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升。
    • 杨凤香; 郑伟力; 张丽娜
    • 摘要: 水产养殖减量用药技术就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宜的养殖技术措施,使养殖对象少发病甚至不发病,从而进一步减少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这项技术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养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选了两家乌鳢养殖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在淡水池塘养殖乌鳢成鱼过程中,集成应用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技术,降低了水产养殖品种发病率,达到了药物使用明显减少的效果。本文结合采用的技术、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做好淡水池塘养殖乌鳢减量用药技术探讨如下,供参考。
    • 摘要: 乌鳢是中国居民喜爱的重要水产品。但近年来在监管中发现仍然存在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呋喃唑酮、氯霉素等禁用药物、氧氟沙星等停用药物、地西泮等未经批准使用的药物,以及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等常规药物残留平均超标1.6倍问题。为确保乌鳢质量安全,特制定技术性指导意见。
    • 曾建刚; 王曙; 公翠萍; 曾泽国; 沈中华
    • 摘要: 为解决“渔粮争地”问题,稳定粮食生产,促进渔业绿色发展,提升粮食、水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德清县不断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2019年开始在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德清县新市镇学群家庭农场,试验示范稻鳢共生综合种养模式360亩,成效显著。稻鳢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或微打农药,乌鳢养殖密度低、活动空间大,稻鳢共生有效提升了稻米、乌鳢的品质。稻鳢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鱼沟占比小,既保障了水稻种植面积,又实现了亩均增效的目标。
    • 李秦蕾; 刘香; 张宁; 夏静怡; 郑雪丽; 夏继刚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猎物鱼个性的种间差异及其捕食者效应,实验以乌鳢(Channa argus)为天然的捕食者,选取自然界通常形成混合种群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作为猎物鱼,设置有捕食者和无捕食者处理组开展同质园实验;之后,分别测定了经历捕食环境处理的两种猎物鱼的探索性、活跃性和勇敢性3类个性特征,分析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及其环境依赖性。结果发现:(1)高体鳑鲏和麦穗鱼个性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不管是否经历捕食者处理,高体鳑鲏的探索性、活跃性和勇敢性均显著强于麦穗鱼(P0.05);(3)捕食者处理弱化了高体鳑鲏和麦穗鱼不同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强化了各自不同个性特征的偶联。结果提示: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且均具有捕食者效应,有捕食者环境下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变小,表现出趋同化适应的趋势。
    • 张露; 樊威; 苏建; 焦晓磊; 周剑; 黄志鹏; 赵瀚; 赵仲孟; 段元亮; 李强; 杜军; 卓婷; 苏全森; 吴俊; 罗煜
    • 摘要: 【目的】为了解7个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乌鳢(Channa argus)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点。【方法】采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共计350尾个体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分型检测,分析了所有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信息,并分析了群体间遗传分化特点。【结果】所有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出35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_(a))介于4~40个,每个位点平均有17.8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_(o))介于0.000~0.791,平均值为0.578;期望杂合度(H_(e))介于0.31~0.91,平均值为0.732;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71~0.901,平均值为0.700,且所有乌鳢群体的N_(a)、H_(o)、H_(e)、PIC均高于白化乌鳢群体。7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在0.07876~0.40303,所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达显著水平(P<0.05)。将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为两组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这几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占遗传变异来源总量的69.65%。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显示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别被聚类到了2个独立分支上。【结论】本研究的3个白化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相对低于4个乌鳢,在繁育过程中应加强白化乌鳢遗传多样性保护,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本研究为乌鳢和白化乌鳢的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娴; 朱树人; 刘羽清; 安丽
    • 摘要: 乌鳢(Channaargus)又称黑鱼、生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名优品种。乌鳢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无肌间刺,具有祛瘀生肌、滋养调补的药用价值,是日常滋补和术后调理的常用食材,深受国内和东南亚市场欢迎。近5年,我国乌鳢(包括杂交鳢)年产量一直保持在50万t左右,在我国淡水养殖品种中产量位居前十。
    • 陈秀梅; 邹记兴; 孔祎頔; 李若铭; 田佳鑫; 李金长生; 王桂芹
    • 摘要: 研究旨在探索乳酸乳球菌发酵复方中药对乌鳢生长和肠道炎性损伤指标的影响。将360尾乌鳢随机分为对照组、乳酸乳球菌发酵复方中药添加组、嗜水气单胞菌肛灌组以及嗜水气单胞菌肛灌+乳酸乳球菌发酵复方中药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30尾,养殖8周,随后检测乌鳢生长及肠道炎性损伤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乳酸乳球菌发酵复方中药添加显著提高乌鳢的末重、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P0.05),但肠道TNF-αmRNA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进一步提高嗜水气单胞菌肛灌引起的血清C3、LZM水平的上升(P<0.0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乳球菌发酵复方中药添加不仅促进乌鳢的生长和肠道健康,还能改善嗜水气单胞菌肛灌带来的生长抑制和肠道炎性损伤。
    • 王晓磊; 谭劭雯; 李子雁; 温际富; 刘学美; 姜彤彤; 隋智海
    • 摘要: 为探究引发山东省临沂市某养殖场乌鳢(Channa argus)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从患病乌鳢病灶处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WL-3,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染色、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和gyr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完成菌株分类鉴定,检测其环境适应性、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WL-3在LB平板上呈边缘整齐、中间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淡黄色圆形菌落,为革兰阴性菌;16S r RNA和gyrB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WL-3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高达99.70%和99.81%;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葡萄糖、蔗糖、甘露醇、乳糖、甘露糖、精氨酸双水解酶和V-P试验等7项指标为阳性;药敏试验显示,WL-3对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丁胺卡那、新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等16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12种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WL-3在温度为25~37°C(最适温度为37°C)、pH值为5~8(最适pH值为7)时可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毒力基因检测显示,WL-3携带了aer、alt、ahyB、act等4种毒力基因。
    • 喻志新; 张哲溶; 张玥; 张洋; 张树冰
    • 摘要: 乌鳢,也称"黑鱼""乌鱼"等,主要栖息在我国长江流域,北至黑龙江流域.乌鳢体内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乌鳢提取液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影响到伤口愈合中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乌鳢鱼中所富含的氨基酸如脯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也有助于伤口愈合.乌鳢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其提取物治疗的实验动物相比未治疗组表现出关节软组织肿胀明显减少,说明乌鳢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作用.服用乌鳢提取液的下段,对于剖宫产后女性的子宫伤口恢复效果较为显著.乌鳢不同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5-HT系统和NA能系统有关.因此,乌鳢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