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饲料利用

饲料利用

饲料利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97383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动物营养学报、中国饲料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等;饲料利用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歧存、王桂芹、朱晓鸣等。

饲料利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7383 占比:99.96%

总计:397554篇

饲料利用—发文趋势图

饲料利用

-研究学者

  • 周歧存
  • 王桂芹
  • 朱晓鸣
  • 杨云霞
  • 解绶启
  • 吴莉芳
  • 杨奇慧
  • 陈秀梅
  • 韩冬
  • 刘海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尧; 陈晨光; 张洁若; 高煜杰
    • 摘要: 本研究拟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最适养殖密度;同时,利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组,分别为0.15 kg/m3(50尾/桶)、0.24 kg/m3(80尾/桶)、0.34 kg/m3(110尾/桶)、0.42 kg/m3(140尾/桶)和0.50 kg/m3(170尾/桶),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周期为42 d.结果 显示,当养殖密度从0.15 kg/m3逐渐升高到0.50 kg/m3时,厚颌鲂幼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最大密度时(0.50 kg/m3)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0.34 kg/m3密度实验组(P<0.05).同时,最高养殖密度处理组(0.50 kg/m3)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密度实验组(0.15、0.24和0.34 kg/m3) (P<0.05),说明过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实验表明,提高养殖密度并未影响厚颌鲂幼鱼成活率(P>0.05),各组存活率均较高(>97%).当养殖密度为0.34 kg/m3时,厚颌鲂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密度实验组(P<0.05).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受到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其中,0.24和0.34 kg/m3密度处理组鱼体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最低密度组(0.15 kg/m3)和高密度组(0.42、0.50 kg/m3)(P<0.05);最高密度实验组(0.50 kg/m3)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34 kg/m3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最低密度实验组(0.15 kg/m3)厚颌鲂幼鱼肠道细胞色素P450 (CYP1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较高密度实验组(0.42 kg/m3)(P<0.05);最高养殖密度组(0.50 kg/m3)鱼体肠道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相对表达量最低,与0.34 kg/m3密度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时能引起鱼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表明,体重为0.45~1.36 g的厚颌鲂幼鱼最适养殖密度为0.34 kg/m3,该结果可为提高厚颌鲂苗种培育效率,促进其种质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 马恒甲; 黄辉; 戴瑜来; 郭炜; 王宇希; 谢楠; 刘新轶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都有所降低。替代50%鱼粉后,肌肉脂肪酸中月桂酸(C12:0)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提升(P<0.05),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D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D1组。研究结果揭示,黑水虻干虫、虫粉替代乌鳢饲料50%鱼粉对其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其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说明黑水虻虫粉替代鱼粉补充鱼油后乌鳢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升。
    • 张悦; 王彦懿; 王永辉; 郭晴晴; 张配瑜; 刘海燕
    • 摘要: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后对中华鳖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200只中华鳖稚鳖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0(F0组)、2%(F2组)、4%(F4组)、6%(F6组)、8%(F8组)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的5种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各组中华鳖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F8组摄食率显著高于F0组,F8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F0组,酶解羽毛粉显著提高了中华鳖的饲料系数(P<0.05);F8组中华鳖的腹部红度(a*)值显著低于F6组(P<0.05)。综合酶解羽毛粉对中华鳖生长、饲料利用及体色的影响,推荐其在中华鳖饲料中的添加量为6%。
    • 李琪; 刘鉴毅; 孙艳秋; 邹雄; 王妤; 庄平;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杨俊
    • 摘要: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湿体质量为1.19±0.35 g的多纹钱蝶鱼幼鱼进行养殖,实验为期60 d。1)投喂频率实验:实验设计4组,分别为F1(8:00投喂1次),F2(8:00、20:00投喂2次),F3(8:00、14:00、20:00投喂3次),F4(8:00、12:00、16:00、20:00投喂4次),每组随机放80尾实验鱼,各2个平行,观察多纹钱蝶鱼幼鱼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各组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肥满度均随投喂频率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F2与F3无显著差异(P>0.05),F1与F4无显著差异(P>0.05)。F4组存活率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2)投喂水平实验:实验设计5组,分别为T0(对照组,每天饱食投喂2次),T1(每天投喂鱼湿体质量2%),T2(每天投喂鱼湿体质量4%),T3(每天投喂鱼湿体质量6%),T4(每天投喂鱼湿体质量8%)。每组随机放80尾实验鱼,设置2个平行,观察多纹钱蝶鱼幼鱼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结果显示: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肥满度均随投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T1、T2、T3、T4组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T0、T3、T4组摄食率与其他2组差异显著(P0.05),T1、T2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和养殖成本,本实验中多纹钱蝶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投喂水平为6%~8%,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高学政; 张配瑜; 史雪莹; 贲玲芝; 郭晴晴; 刘海燕
    • 摘要: 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茯苓(Poria cocos Wolf.)、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ill.)、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和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9种中草药合煎而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以水煎剂的形式分别添加0、1%、2%和4%的复方中草药配制4种试验饲料(对照组、1%组、2%组、4%组),大菱鲆幼鱼[(22.01±0.01)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5尾鱼,饱食投喂40d。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的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1%的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肥满度和脾指数(P<0.05),但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的脏体比、肝体比和体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血浆补体C3和溶菌酶的水平(P<0.05),而对血浆免疫球蛋白M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表明,复方中草药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在大菱鲆饲料中的推荐添加剂量为1%。
    • 周娟; 祁敏丽; 潘振亮
    • 摘要: 自2008年以来,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实现了跨域式发展,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5%,奶牛场单产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化养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面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国内奶牛养殖面临贸易战、新冠疫情、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奶牛场饲料利用、饲养管理、选种选育、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新形势下奶牛养殖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给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 曾延清; 王立改; 徐冬冬; 谭朋; 陈睿毅; 竺奇慧
    • 摘要: 使用本实验室所开发的黄姑鱼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进行为期66 d的黄姑鱼养殖试验,旨在研究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对黄姑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74.82±1.62 g的6000尾健康黄姑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结果显示:终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在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5)。配合饲料组黄姑鱼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配合饲料组黄姑鱼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黄姑鱼(P<0.05),而配合饲料组黄姑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黄姑鱼(P<0.05);配合饲料组黄姑鱼肌肉和肝脏中IGF-1表达量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而配合饲料组黄姑鱼肌肉和肝脏中IGF-1R表达量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5)。2组黄姑鱼养殖水质相比,配合饲料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均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5)。综上所述,配合饲料组的黄姑鱼在生长性能上与冰鲜杂鱼组黄姑鱼无差异,但该组饲料系数较低,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因此,黄姑鱼专用配合饲料在其养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若要完全取代冰鲜杂鱼,其配方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 张莹; 张家松; 高春山; 赵全东; 尹文金; 韩铭明; 高娜; 彭思博; 郭军; 李天爽; 张敬春
    • 摘要: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鳜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75±0.08)g的鳜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D1组(1.52)(%干重,下同)、D2组(1.88)、D3组(2.16)、D4组(2.58)、D5组(3.02)、D6组(3.49)的等氮等能饲料。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可提高鳜幼鱼的终末体重、日增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在终末体重上,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 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 0.05),鱼体中灰分水平随各组赖氨酸水平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鳜幼鱼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2.90%,占饲料蛋白质的5.58%,生长和饲料利用效果较好。
    • 蔡涛; 骆梁涛; 尼加提·夏开尔; 王欢; 程洁; 舒婷; 王坤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富含鞣酸的柿子皮对泌乳期奶牛饲料利用、产奶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48.85±8.98)kg、泌乳量为(7.20±0.56)kg/d的8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玉米-米糠-菜粕型日粮,处理组在日粮中添加10%柿子皮(鞣酸含量为1.2?mg/kg),试验为期10周.结果: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奶牛体重、代谢体重、采食量、养分摄入量及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奶牛的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4.90%和32.29%(P<0.05),但料比显著降低15%(P<0.05),同时处理组奶牛乳中脂肪和总固形物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9.44%和5.36%(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26.96%(P<0.05),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和总硫醇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27%、27.27%、26.47%和11.95%(P<0.05).结论: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柿子皮(鞣酸含量1.2?mg/kg)对奶牛泌乳量和抗氧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 邓奇志; 王乐
    • 摘要: 文章旨在评估一种商品复合碱性矿物质对比目鱼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144.06±0.17)g的比目鱼900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饲养60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和4?mg/kg碱性矿物质,试验持续105?d.结果:随着日粮碱性矿物质添加水平的升高,比目鱼的料重比表现为显著线性和二次趋势降低(P<0.05),蛋白效率和杯状细胞数量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2和4?mg/kg碱性矿物质组比目鱼的存活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8.95%和33.91%(P<0.05),肝脏指数分别提高21.11%和29.44%(P<0.05),肠道相对长度分别提高28.36%和27.57%(P<0.05).2?mg/kg碱性矿物质组比目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和4?mg/kg碱性矿物质组显著提高5.76%和4.68%(P<0.05),同时血清溶解酶活性较对照组和4?mg/kg碱性矿物质组分别显著提高76.01%和61.39%(P<0.05).结论:日粮添加碱性矿物质可以改善比目鱼饲料利用率和干物质消化率,对消化道组织学和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有积极影响,其中本试验条件下2?mg/kg的添加水平最适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