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型可塑性

表型可塑性

表型可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7635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四届四次全委会暨第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等;表型可塑性的相关文献由8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允菲、史刚荣、张丽辉等。

表型可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635 占比:99.12%

总计:27879篇

表型可塑性—发文趋势图

表型可塑性

-研究学者

  • 杨允菲
  • 史刚荣
  • 张丽辉
  • 杨继
  • 陈家宽
  • 高乐旋
  • 孙嘉蔓
  • 宋金枝
  • 李静
  • 潘晓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双伟; 朱俊奇;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 摘要: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系统中光截获的行间差异。于2017—2018年开展了玉米和大豆单作、2行玉米和2行大豆的2:2 MS间作以及3行玉米和6行大豆的3:6 MS间作田间试验。基于植物生长平台GroIMP开发了玉米-大豆间作的FSPM,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株高和光截获系数动态三个指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24~0.70 m^(2)/m^(2)、0.06~0.17 m和0.06~0.1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显著增加了玉米节间直径。受玉米遮阴影响,大豆节间变长、变细,且随大豆条带变窄差异越明显。模型模拟的2:2 MS间作玉米光截获比单作玉米高35.6%,3:6 MS边行玉米和内行玉米的光截获分别比单作玉米高27.8%和20.3%。2:2 MS与3:6 MS边行大豆的光截获比单作大豆分别少36.0%和28.8%;3:6 MS大豆内Ⅰ行和内Ⅱ行比单作大豆的光截获分别少4.1%和1.8%。基于三维FSPM,未来可进行不同生长环境下间作种植模式等的布局优化,以达到最佳系统光截获优势。
    • 王丹; 李江飞; 李亚麒; 颜廷雨;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苗龄植物各性状间的异速生长能客观反映其生长关系随植物发育的变化,探究苗龄差异对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及表型可塑性,为云南松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各苗龄云南松生物量和针叶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同苗龄云南松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均有显著差异,均随着苗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在苗龄为2、3 a时有较高的变异度;在各苗龄器官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分析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异速生长模式,个体大小和苗龄同时影响异速生长斜率的变化趋势,其中叶受苗龄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显著,斜率为递增趋势,而在苗龄为3 a时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且显著大于1.0,表明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茎与根的异速生长关系呈比例稳定生长,异速生长轨迹未发生改变,发现不同苗龄苗木器官间存在趋同进化;由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发现,3年生苗木各器官间针叶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这时资源分配上向针叶倾斜;由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发现,4年生苗木显著小于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针叶长的生长速率,即2年生苗木、3年生苗木有较大的针叶长。【结论】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有较高的变异度,苗龄对茎与根的生长关系影响不显著,存在趋同进化;苗龄会对云南松根、茎、叶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叶与根,茎及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叶生物量和针叶长较为敏感,在苗龄为3 a时有较大的叶生物量和针叶长,因而3年生云南松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 张智; 王菊英; 王新红; 穆景利
    • 摘要: 环境污染是驱动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进化生物学理论的逐步更新,进化毒理学(evolutionary toxicology)这一交叉学科快速发展。进化毒理学研究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方法,以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基础,试图描述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机制、原则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体适应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回顾了进化毒理学的理论发展,归纳总结了进化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进化毒理学在未来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化毒理学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对进化毒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进行梳理和简介,为丰富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途径。
    • 陈娟; 张小晶; 李巧玉; 陶建平
    • 摘要: 表型可塑性是植物生长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植物个体在环境胁迫下的适合度。但是关于植物表型可塑性的驱动机制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为了探讨植物表型可塑性的影响因素,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同一海拔梯度但坡向相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向竞争强度与10种树木叶片功能性状表型可塑性的关系的差异。研究发现:(1)研究样地中阴坡水分和养分资源优于阳坡;(2)阴坡上林木平均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高于阳坡,阴坡上林木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树木个体大小的增加而显著性减少,阳坡上林木种内竞争强度却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3)阴坡上叶片表型可塑性高于阳坡,表型可塑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在阳坡上却随着个体大小增加而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阴坡上水分等资源环境条件优于阳坡,林木生长受到环境资源限制较少。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较高的竞争强度引起的资源重叠加剧,尤其是种内竞争强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阴坡上较高的叶片表型可塑性。因为较高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个体大小的增加,树木需要更高的可塑性赢得竞争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生长。但是在阳坡上,资源相对缺乏,环境资源对树木生长的限制降低了叶片表型的可塑性,因为环境资源的限制,随着树木个体大小的增加越容易受到资源限制的影响,因此阳坡上表型可塑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说明,阴坡上叶片表型可塑性主要受到竞争强度的影响,而阳坡上则主要受环境资源的限制。
    • 李秦蕾; 刘香; 张宁; 夏静怡; 郑雪丽; 夏继刚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猎物鱼个性的种间差异及其捕食者效应,实验以乌鳢(Channa argus)为天然的捕食者,选取自然界通常形成混合种群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作为猎物鱼,设置有捕食者和无捕食者处理组开展同质园实验;之后,分别测定了经历捕食环境处理的两种猎物鱼的探索性、活跃性和勇敢性3类个性特征,分析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及其环境依赖性。结果发现:(1)高体鳑鲏和麦穗鱼个性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不管是否经历捕食者处理,高体鳑鲏的探索性、活跃性和勇敢性均显著强于麦穗鱼(P0.05);(3)捕食者处理弱化了高体鳑鲏和麦穗鱼不同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强化了各自不同个性特征的偶联。结果提示: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且均具有捕食者效应,有捕食者环境下两种猎物鱼个性特征的种间差异变小,表现出趋同化适应的趋势。
    •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 摘要: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本研究设置对照(CK)、刈割(C)、模拟绵羊采食(CS)三个处理,测定短花针茅叶长、叶宽、单叶面积等11个表型性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的差异性及可塑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刈割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比叶面积(P<0.05),模拟绵羊采食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丛茎,显著降低了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和地上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单叶质量和比叶质量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敏感性状;单叶面积、平均叶长,株高及株丛径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惰性性状;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及株丛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短花针茅在模拟绵羊采食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 卡吾沙尔·库都斯; 刘会良; 张岚; 迪力夏旦木·塔什买买提
    • 摘要: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具有春/秋萌现象的早春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hinchum)为材料,通过分析春/秋萌植株及子代种子的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重点探讨尖喙牻牛儿苗春/秋萌间的表型可塑性及繁殖策略差异。结果表明:(1)冬季尖喙牻牛儿苗秋萌株通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来抵御胁迫伤害;(2)胁迫环境中,春萌株主要依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清理活性氧(ROS)产生的毒害,而秋萌株主要依靠过氧化物酶(POD)和CAT清理毒害;(3)抗性综合评价表明,秋萌株抗性大于春萌株;(4)单株秋萌株种子数量超60粒,种子百粒重为0.323±0.0026 g;单株春萌株种子量在20粒左右,种子百粒重为0.376±0.0014 g;(5)对春/秋萌株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高低温胁迫下,种子4种内含物含量与抗氧化酶体系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春萌株种子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与3种抗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而秋萌株种子BR含量与抗氧化酶呈显著正相关;(6)种子性状网络关系分析表明,持续的高低温胁迫对尖喙牻牛儿苗种子网络复杂性产生影响,且春萌株种子网络复杂程度高于秋萌株种子;在胁迫环境下,春萌株种子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更强。总体而言,尖喙牻牛儿苗秋萌株具有更强的抗性,趋向产生多而小的种子,进而使子代具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春萌株抗性较弱,产生数量少但质量大且稳定性强的种子,有助于幼苗在胁迫环境下的生存。这种灵活的适应策略体现了尖喙牻牛儿苗的表型可塑性及春/秋萌株间不同的生存繁殖策略。
    • 张晓龙; 邓童; 刘学森; 郑玲娜; 于超; 罗乐
    • 摘要: 地下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生长和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通过人工装置模拟30 cm(D30)、40 cm(D40)、50 cm(D50)、60 cm(D60)、70 cm(D70)5个潜水梯度,从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与分形维数以及表型可塑性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同潜水埋深对单叶蔷薇幼苗的影响,力求揭示单叶蔷薇幼苗对不同水分环境的适应性策略,这将对今后开展单叶蔷薇植被恢复和保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单叶蔷薇幼苗可通过增加扎根深度、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和根系干物质来应对不同潜水埋深带来的干旱胁迫,D50、D60、D70和CK处理下的幼苗还可以通过提高根冠比来适应更长久的干旱环境。(2)不同潜水埋深处理下,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拓扑指数基本保持在0.8—0.9之间,说明该根系属于典型的人字形分支模式,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中,短而细的密集细根(0—2 mm)构成了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主体。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该种拓扑结构相对简单、内部竞争较小、碳消耗少,有利于根系扩大土壤资源获取效率,从而保障植株生长发育的物质供需平衡,这是单叶蔷薇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策略。(3)适度的干旱,如50—70 cm的潜水埋深,可以促进单叶蔷薇幼苗扎根深度;而在较浅的潜水埋深(30—40 cm)环境中,单叶蔷薇幼苗能快速解除干旱,转向地上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它通过降低垂直根系长度、增加分支和根尖数量来获取更多氧气和适应水分充足的新环境,到第75天时生长旺盛,在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根系干物质、根组织密度和分形维数10个指标上与CK组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单叶蔷薇幼苗对水分充足和严重干旱的极端环境均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表型可塑性强。
    • 罗久富; 罗忠新; 赵世麒; 吴赛男; 罗小林; 隋欣
    • 摘要: 植物生态策略是石漠化光伏场区植被恢复的关键。以石漠化光伏场区2种典型生境(光伏板间和板下)中4种植被恢复植物(鹅掌柴、红花檵木、假连翘、黄金菊)为研究对象,通过可塑性指数等综合分析其鲜质量、干质量、含水率、厚度、面积、比叶面积、体积、组织密度8个叶功能性状在2种生境下的差异及生态策略。结果显示:(1)叶功能性状可塑性大小为黄金菊>鹅掌柴>假连翘>红花檵木,叶含水率是4种植物共同的惰性响应性状;(2)光伏板遮阴后,4种植物叶片含水率和叶面积增加,叶组织密度降低;鹅掌柴和黄金菊增加叶厚、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实现物质积累;红花檵木、假连翘形成较大比叶面积和较低叶鲜质量、叶干质量等增强光资源获取但是降低物质积累的功能性状组合;(3)影响石漠化光伏场区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物种、生境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可得结论,石漠化区光伏板遮阴激发植物对资源获取功能的投资,降低植物抗机械强度能力,但是在物质积累方面存在种间差异,鹅掌柴和黄金菊采取促进物质积累积极生态策略,而红花檵木和假连翘倾向采取增加资源获取和降低生长速率的积极和保守协同的策略。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功能性状组合反映其生态策略,为石漠化光伏场区植被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 初丽爽; 李海燕; 杨允菲; 郭健
    • 摘要: 本研究以未刈割为对照,设置轻度刈割(剪除株高的1/4)、中度刈割(剪除株高的1/2)和重度刈割(剪除株高的3/4)3个强度以及3个频次(刈割1、2和3次)的刈割处理;研究刈割对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生长和繁殖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刈割处理下牛膝菊干质量补偿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刈割强度和刈割频次对牛膝菊生长和有性生殖特征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与对照相比,刈割处理会减少牛膝菊分枝数、茎干质量和叶干质量,促进其分枝伸长。重度刈割会明显降低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总干质量和茎干质量分配;刈割3次会明显减少牛膝菊茎干质量、叶干质量、花序干质量、百粒质量、茎干质量分配、叶干质量分配和生殖分配,增加根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分配。刈割1和2次的牛膝菊会将资源优先分配到繁殖器官。轻度刈割3次的牛膝菊种子干质量和种子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百粒质量显著低于对照;重度刈割3次的牛膝菊种子干质量和种子数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牛膝菊在面对外界频繁干扰时会首先产生小而多的种子,实现种群的扩散和延续,但当干扰超过一定强度时,其有性生殖会受到抑制。此外,牛膝菊干质量补偿指数总体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重度刈割均会使牛膝菊出现显著的欠补偿生长。总之,刈割能够控制牛膝菊的地上部分生长,多次重度刈割可抑制其有性生殖,最终实现有效防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