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81976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浙江创伤外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文献由9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璋、李玉香、林成业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1976 占比:99.78%

总计:182378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文趋势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研究学者

  • 刘璋
  • 李玉香
  • 林成业
  • 王博
  • 肖海松
  • 陆志锋
  • 马廉亭
  • 高文
  • 黄智
  • 周运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85%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中显示,aS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芬兰和日本两国aSAH年发病率可高达(22.5~27.0)/10万;我国北京地区aSAH的年发病率为2.0/10万。
    • 杜玉民; 谭冬; 袁宇
    • 摘要: 扰动系数是“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的1个集成参数,是电磁波在大脑组织传递过程中相对衰减程度改变、幅值改变、速度改变、时差改变的集成,通过特定算法复合而成的具体数值,能直观反映颅内病变情况。扰动系数可早期、及时、无创地了解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水肿及压力变化,为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颅内病情变化提供更优化的监测诊疗手段。
    • 吉洁; 江晔; 罗聪; 吴少帅; 毕永延; 徐福林; 李小六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中MTHFRC677T基因TT型(纯合突变型)的分布频率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62例、老年非动脉瘤SAH组28例),另选取90例体检者作为老年正常对照组。循环酶法测定3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3组的MTHFR C677T基因型(TT型、CT型、CC型)的频率分布特点;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数;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患者中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的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高;而CC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低;所有入组研究对象中,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显示血清低Hcy水平群体低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群体。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MTHFR C677T的TT型与颅内动脉瘤有相关性,其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何丽娟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均接受C T A与D S A检查,对比C T A与D S 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统计分析CTA与DS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直径、动脉瘤口直径的结果、图像质量。结果:160例患者中,CTA检查阳性59例,阴性101例;DSA检查阳性61例,阴性99例。与DSA检查对比,CTA检查的敏感度为95.1%(58/61),特异度为99.0%(98/99),准确度为97.5%(156/160),阳性预测值为98.3%(58/59),阴性预测值为97.0%(98/101)。C T A与D S 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直径、动脉瘤口直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 T A与D S 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图像质量优良率98.8%(158/160)、97.5%(156/16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A与DS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类似。
    • 徐世道; 史若琪; 蔡福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螺旋CT平扫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平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螺旋CT平扫诊断SAH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螺旋CT平扫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DSA检查,98例疑似为SAH患者中,90例确诊为SAH;病因:脑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28例;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平扫诊断SAH的灵敏度97.78%(88/90),特异度62.50%(5/8),准确度94.90%(93/98),阳性预测值96.70%(88/91),阴性预测值71.43%(5/7);经螺旋CT平扫诊断SAH符合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81).结论 螺旋CT平扫诊断SAH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且诊断结果与DSA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SAH提供参考依据.
    • 段永红; 刘小飞; 何健; 梁日初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入院时是否被误诊分为误诊组(n=35)及非误诊组(n=571),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患者被误诊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因素对误诊的预测价值.比较2组患者动脉瘤再破裂情况及不同预后. 结果 2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首诊科室、动脉瘤直径、医院级别、首诊医生接受宣教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OR=12.284,95%CI:5.397~27.958,P=0.000)、动脉瘤直径≥10 mm(OR=2.871,95%CI: 1.276~6.456,P=0.011)、首诊非神经内外科(OR=9.279,95%CI: 4.019~21.420,P=0.001)、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OR=2.907,95%CI: 1.258~6.721,P=0.013)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首诊非神经内外科及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54,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误诊组、非误诊组患者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分别为37.1%、5.3%,出院时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分别为42.9%、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首诊非神经内外科、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直径≥10 mm及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容更容易被误诊;加强对各级医院非神经内外科医护人员关于动脉瘤破裂的专业宣教可降低误诊率.
    • 程晶晶; 赵萍; 李莉; 卢伟伟; 陈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团队护理模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细节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实施个体团队护理干预.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质量进行评价;以卡氏评分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康复质量、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的GPS、卡氏、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RS、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个体化团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 梁前垒; 郭永川; 杨金鑫; 李朝晖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aSAH并于发病后3~7d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的患者.共72例纳入研究,男31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1岁,范围为36~71岁.入院时WFNS分级:Ⅰ级24例、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V级3例.Fisher分级:2级21例,3级38例、4级13例.13例合并有急性脑积水.动脉瘤位于Willis环56例,非Willis环动脉瘤16例.开颅夹闭37例,介入栓塞35例.依据腺垂体功能的情况,将72例分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组(34例)和腺垂体功能正常组(38例).中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3个月时进行随访,以GOS评分评价患者恢复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例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47.2%.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和年龄、性别、合并脑积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2,P=0.430;x2=0.387,P=0.526;x2=0.279,P=0.597).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4级、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开颅夹闭的患者更易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x2=4.726,P=0.039;x2=5.615,P=0.018;x2=4.298,P=0.042;x2=20.251,P<0.001).3个月随访时腺垂体功能减退组恢复良好(GOS≥4分)的比例低于腺垂体功能正常组(x2=4.188,P=0.048).结论 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4级、Willis环动脉瘤和开颅夹闭是急性期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急性期发生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影响aSAH患者的预后,其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积极治疗.
    • 廖招娣; 林征; 於梅; 王洪干; 马建芬; 仲朦朦
    • 摘要: 目的:探讨咀嚼运动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AS)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1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增加咀嚼口香糖运动,实验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增加TEAS干预.对比3组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便秘发生率、大便性状及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耗时、颅内再出血发生率及便秘相关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共6例患者退出,最终纳入174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对照1组58例、对照2组59例、实验组57例.实验组周SBMs多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大便性状比对照1组、对照2组松软;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每次排便耗时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运动联合TEAS实施简单、安全,可以有效预防SAH患者发生便秘,提升患者的便秘相关生活质量.
    • 廖招娣; 林征; 於梅; 王洪干; 马建芬; 仲朦朦
    • 摘要: 目的:探讨咀嚼运动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AS)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1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增加咀嚼口香糖运动,实验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增加TEAS干预。对比3组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便秘发生率、大便性状及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耗时、颅内再出血发生率及便秘相关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共6例患者退出,最终纳入174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对照1组58例、对照2组59例、实验组57例。实验组周SBMs多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大便性状比对照1组、对照2组松软;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每次排便耗时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运动联合TEAS实施简单、安全,可以有效预防SAH患者发生便秘,提升患者的便秘相关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