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0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27765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整脊分会学术交流大会、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十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等;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由280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远超、王晓东、孙兆忠等。

腰椎滑脱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0 占比:3.47%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7765 占比:96.29%

总计:28835篇

腰椎滑脱症—发文趋势图

腰椎滑脱症

-研究学者

  • 谭远超
  • 王晓东
  • 孙兆忠
  • 张建华
  • 周跃
  • 唐天驷
  • 姚珍松
  • 张琥
  • 朱大成
  • 王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昌震; 孙宁; 朱锴; 刘鑫; 窦永峰; 王建业; 毕经纬; 朱腾月; 孙兆忠
    • 摘要: 背景:新型的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但尚无该技术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观测骨性标志点与L_(4)、L_(5)神经及椎间隙位置关系,评估单孔分体内镜L_(4/5)滑脱症椎体间融合术的安全性。方法:26例Ⅰ度L_(4/5)滑脱症患者(滑脱组)和26例志愿者(正常组),均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参数:①测量垂直距离。a,b:L_(5)上终板与L_(5)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交点(N)分别至乳突后缘最高点(R)和L_(5)上关节突尖部(S);c:L_(4)下关节突尖部(X)至N所在矢状面与L_(4)下终板交点(M)。②测量水平距离。d:R至N所在横断面与L_(4)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1));e:R至M所在横断面与L_(4)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M_(1));f:N至N所在横断面与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N_(2));g:N_(1)至N_(2);h:M_(1)至M_(2);i:N_(2)至M_(1);j:M_(1)至L_(5)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_(1))。③9例患者行单孔分体内镜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采用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36条目简明量表(Short-form 36,SF-36)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①滑脱组b,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显露L_(4/5)椎间盘只需去除等量的上、下关节突和/或椎板骨质。②两组d,e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退行性滑脱未改变行走与出口神经的位置关系,在两者恒定不变的横向工作区置入融合器是安全的。④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JOA、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5)。⑤安全开窗范围:S向下(11.78±2.34)mm至N、X向上达L_(4)下终板分别显露椎间盘上、下缘;向外开窗至M_(1)不会伤及L_(4)神经;向内减压谨防损伤N及其附近的L_(5)神经。了解新型的单孔分体内镜技术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 邓同霞; 钟晓丽; 罗淑娴
    • 摘要: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TS)理论下目标性干预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腰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017年1月—2020年4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FTS)理论下的目标性干预,比较2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尿路感染、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数字评分(NR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DI、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理论下的目标性干预可有效促进腰椎滑脱症患者TLIF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腰背功能改善。
    • 张旺; 孔鹏; 汲长蛟; 刘浩; 张建新
    • 摘要: 腰椎后入路融合术是临床上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相关疾病常用的术式,其中对于较重的退变性疾病,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过程中,易出现硬膜破裂等并发症。据报道,腰椎手术中硬膜撕裂发生率为1.8%~17.4%[1-2],术中及时修补可避免术后脑脊液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若未及时修补可能出现神经根疝,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
    • 叶利娣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病房环境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普星宇; 骆文远; 高明暄; 马贵福; 张超; 迟飞; 钱耀文
    • 摘要: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系统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显微镜下后正中小切口和经皮椎弓根螺钉两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MIS-TLIF手术组(显微镜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MIS-TLIF手术组(经皮组)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组(开放组)。其中显微镜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42~83(63.29±9.09)岁;经皮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5~82(63.37±7.50)岁;开放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51~82(63.76±8.21)岁。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等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3 d,3、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评价腰腿疼痛缓解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腰椎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评价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Siepe椎间融合标准分析椎间融合率。结果:11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显微镜组有1例术后8 d皮下积液,经皮穿刺引流腰围加压后,延迟愈合;经皮钉组有2例出现减压侧椎旁肌肉肌肉坏死,经清创手术治疗后延迟愈合;开放组有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术中即予游离脂肪组织填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①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均增加,开放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减少(P0.05)。③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 d时增高,开放组在术后3 d,3、12个月时均增高;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增高(P0.05)。⑤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腰椎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的MIS-TLIF和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的MIS-T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是安全有效的,显微镜下的MIS-TLIF手术可能更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和短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 张明昱; 程维
    • 摘要: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约为5.4%[1-2],当患者出现腰背部或腿部疼痛较重或出现神经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3]的常规手术方法,其目的是纠正脊柱畸形,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手术入路对椎旁组织损伤较大,可导致长期慢性腰痛[4-5]。斜侧腰椎体间融合(OLIF)是近年来由法国学者Silvestre[6]提出的新型手术入路,该手术入路通过腹膜后间隙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了对肌肉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可置入较大的融合器,撑开椎间隙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但单纯的O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时往往不能有效矫正腰椎滑脱。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纠正腰椎滑脱后,使用OLIF切除椎间盘实现椎管间接减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们采用后路微创经皮钉联合OLIF治疗1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并与同期采用PLIF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 刘权祥; 程维; 郭天明; 白长双; 熊靖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接受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同时一期联合斜外侧入路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行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进行腰痛及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对比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0.0±2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6.8±21.6)mL。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6.8±1.6)分、(5.6±1.8)分和(57.6±13.4)%下降至随访时(1.5±1.0)分、(1.5±0.9)分和(13.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36的生理方面总结(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精神方面总结(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分别由术前(27.3±11.8)分和(52.4±14.6)分上升至随访时(57.6±10.5)分和(76.1±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较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3D打印椎间融合器上下界面融合率为10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该项技术可为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 王滕羽; 罗科宇; 刘瑶瑶; 吴剑; 张健
    • 摘要: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不同入路联合TLIF治疗的轻、中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35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后正中组(46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均随访8年以上。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定临床疗效;测量多裂肌面积以评价多裂肌萎缩情况;比较2组椎间融合、邻椎病、内固定失效等情况以评价中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和后正中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12.5±8.4)个月、(137.1±5.8)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联合TILF治疗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与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远期下腰痛症状。
    • 刘继鹏; 李文钧
    • 摘要: 目的观察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收治的11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创口感染、创口血肿、下肢麻木、硬膜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传统开放式手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之下,后者在治疗效果、手术稳定性、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更高的优越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 张刚建; 王庆德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采用不同的入路方式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及滑脱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和郑州市骨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峡部裂性DLS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正中入路TLIF,观察组采取Wiltse入路TLIF。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滑脱相关参数[椎间隙高度、滑脱度(PS)、滑脱角(SA)]、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磁共振成像评分(MR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125.03±18.34)min、住院时间(10.53±3.07)d短于对照组(158.96±22.07)min、(15.60±4.22)d,术中失血量(376.51±60.31)mL、术后引流量(85.11±20.06)mL少于对照组(738.49±102.45)mL、(130.74±41.15)mL(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9.86±2.03)mm、(9.21±1.72)mm高于术前(5.58±1.50)mm、(5.64±1.44)mm,PS(4.52±1.10)%、(4.39±1.06)%、SA(5.14±1.01)°、(5.23±1.17)°低于术前(23.61±6.12)%、(23.49±5.87)%、(7.24±2.09)°、(7.20±2.16)°(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25.30±2.49)分高于对照组(22.71±3.10)分,ODI评分(22.19±3.14)分低于对照组(25.73±3.69)分(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痛VAS评分(2.06±0.51)分低于对照组(2.75±0.55)分,肌萎缩MRI评分(2.10±0.31)分高于对照组(0.87±0.23)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16.95%(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治疗峡部裂性DLS患者,在改善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及滑脱相关参数方面与正中入路疗效相当,但能优化手术情况,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