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仪
中频治疗仪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2364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医疗装备、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等;中频治疗仪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龙航、孙九峰、戴迪等。
中频治疗仪—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3646篇
占比:99.99%
总计:623736篇
中频治疗仪
-研究学者
- 龙航
- 孙九峰
- 戴迪
- 李宁宁
- 王建明
- 祁斌
- 张文
- 刘永峰
- 裴之秀
- 关琪
- 周立才
- 唐纯磁
- 张亮
- 张金芝
- 朱海明
- 李恺阳
- 王宗继
- 王毓舒
- 申安彬
- 谢运广
- 丁明超
- 余超秀
- 刘刚
- 刘生
- 史建军
- 史翰缨
- 向文林
- 向阳
- 周洪伟
- 咸宏伟
- 孙源
- 宫迎娇
- 崔静
- 席慧芬
- 张元良
- 张生
- 彭辉
- 徐燕玲
- 朱江涛
- 李伟丽
- 李华荣
- 李易妍
- 李泽新
- 李纪平
- 李魁
- 杜广青
- 杨贺
- 杨鹏远
- 林世德
- 林国华
-
-
叶利娣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病房环境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
-
-
王偲宇;
孟志平
-
-
摘要:
根据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要求,中频治疗仪的患者耦合部分在进行传导发射试验时需接入模拟手和电阻电容(RC)元件。然而,现有测试标准对模拟手的连接方式阐述不够详尽。通过对工作原理不同的两种中频治疗仪进行传导发射测试,对比测试结果并分析,从而给出此类设备进行该项试验时模拟手和RC元件连接方式。
-
-
张淑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结合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中活动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干预方法 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频治疗仪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活动度及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康复训练患者给予中频治疗仪结合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活动度,提高生命质量.
-
-
吴芳圆;
陈静;
任停停;
周晨洁;
郑冬图;
王炜芳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Mulligan手法在特勤人员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某院的80例特勤人员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Mulligan手法,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2.96±0.41)分低于对照组(4.07±0.45)分,前屈(42.79±3.02)°、后伸(42.45±1.15)°、左转(69.68±5.41)°、右转(72.19±3.58)°活动度高于对照组(38.12±2.87)°、(39.89±1.21)°、(66.11±5.23)°、(69.9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勤人员颈椎病患者应用中频治疗仪与Mulligan手法联合治疗后,颈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且增强其颈椎关节活动度.
-
-
李国淼;
胡月;
赵美辉;
焦国亮
-
-
摘要:
目的 分析颈椎牵引机联合中频治疗仪对颈椎病患者颈椎肌力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拔罐结合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组给予中频治疗仪联合颈椎牵引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肌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1,P=0.003);治疗前,观察组的颈椎活动度积分为(3.21±0.72)分,对照组为(3.15±0.7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60,P=0.720);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度积分为(1.87±0.3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 ±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结论 颈椎牵引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颈椎肌力,改善颈椎活动度,利于病情恢复.
-
-
程茜
-
-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中频治疗仪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热敏灸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治疗仪,比较两组关节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压痛及肿胀个数.结果 干预前,两组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及肿胀个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中频治疗仪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缩短关节晨僵时间,减少关节压痛及肿胀个数.
-
-
苏都尔
-
-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中频治疗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集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平均分得3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中频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王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126例肩周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联合中频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CMS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频治疗仪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康复效果.
-
-
侯琴琴
-
-
摘要:
目的:浅析中医导引术联合中频治疗仪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中医导引术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中频治疗仪治疗,评价中医导引术联合中频治疗仪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导引术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
黄珍珠;
罗静;
刘美娟;
魏雅云;
万绮雯;
罗程;
王笛誉;
饶赟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84例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肢体功能及伸、屈膝肌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及伸、屈膝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伸、屈膝肌峰力矩(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伸、屈膝肌力.
-
-
李显妮;
忤晓莉
- 《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电脑中频仪在患者肢体各组肌肉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本组15例患者,痊愈2例,占13.3%;显效12例,占80%,好转1,占6%例.结论:电脑中频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能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恢复神经肌肉功能从而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
-
董三明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手段;方法:对77例该病患者针刀松解肩胛背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在肩胛骨内上角与C6棘突连线的中点以及3、4胸推棘突旁3cm四点的粘连和瘢痕.并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77例患者,有效75例,有效率为97.4%.
-
-
-
朱蜀云;
房硕;
赵岳;
杨康;
李峥;
王巍;
蔡栋斌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马氏手法和中频治疗仪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120例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马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变化情况.rn 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非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马氏手法比中频治疗仪在降低膝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更显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