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8个月,体重7 kg,临床表现有发热、肢体障碍、抽搐、运动发育倒退、吞咽功能损伤、表情淡漠等,头颅及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多脑叶、脑干及脊髓受累,予糖皮质激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等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第6天再次出现体温波动,逐渐出现强直状态,吞咽功能消失,在脑脊液及血清中检测出抗NMDAR抗体弱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脑炎。再次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d^(-1))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1 g·kg^(-1)·d^(-1))冲击治疗,连续应用3 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延长应用至7 d,后每3 d减量5 mg·kg^(-1)·d^(-1),直至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 mg·kg^(-1)·d^(-1)),3个月逐渐减停。患儿体温正常,强直状态消失,吞咽功能完全恢复,表情多样,未再抽搐,肢体障碍仍存在。结论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出现体温波动、强直状态、吞咽功能消失等表现,应注意继发抗NMDAR脑炎,尽早完善血清及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等监测,及早进行个体化的免疫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