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9721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疾病监测、微生物与感染、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第十四次长江流域、第八次华东地区、第十四次江苏省麻醉学术大会、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相关文献由13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明丽、甘霖、陈敬贤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721 占比:99.27%

总计:60160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文趋势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研究学者

  • 王明丽
  • 甘霖
  • 陈敬贤
  • 王官清
  • 井上直樹
  • 冉玉平
  • 卢珍玲
  • 李福民
  • 段德鉴
  • 程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倩; 韩子明; 韩玫瑰; 赵德安; 朱小娟; 张芳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导致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VZV感染引起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复习VZV及胰腺炎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水痘1周后出现头痛、呕吐,检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CT提示胰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28×10^(6)个/L。给予抗感染、降颅压等治疗后未再头痛,但呕吐剧烈、唾液分泌增多。水痘16d后出现腹痛,复查胰腺炎检查:淀粉酶310μ/L,脂肪酶2310μ/L。给予抗感染、生长抑素及血液滤过等综合治疗后,淀粉酶、脂肪酶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呕吐及腹痛。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VZV感染引起胰腺炎合并病毒性脑炎罕见。引起胰腺炎时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腹痛、剧烈呕吐,病初胰酶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胰酶逐渐升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死亡率。
    • 王庆谊; 秦艳玲; 郭雯; 孟昭影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发热伴痰中带血8d,全身泛发水疱3d于2020-12-16日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患者8d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T38.5°C,伴咳嗽、咳白色黏痰,痰中可见血丝,首先就诊于肺病科,查胸部CT见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影,结核菌素试验(PPD)弱阳性,拟诊为肺结核病,连续3d检查痰抗酸杆菌均为阴性。
    • 谷洁冰; 李琳芳; 付玲玲; 汪娣; 王秀婷; 于乐; 韩雪梅
    • 摘要: Ramsay Hunt综合征(RHS)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耳痛及耳廓外耳道皮肤疱疹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少数起始症状不典型的病例,预后较典型RHS差[2]。本文报道1例累及第Ⅴ、Ⅶ、Ⅷ、Ⅸ颅神经以及脑干的Ramsay Hunt综合征,通过探讨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眩晕伴左面部疼痛、口角歪斜25天,加重6天就诊。恶心、呕吐,不能起床,面部疼痛及眩晕明显加重。既往3年前肺结核病史,自诉已治愈,入院查体:神清语明,表情淡漠,精神萎靡,自发眼震水平向右,改变凝视方向眼震方向不变。左侧面部痛觉过敏,张口下颌偏向左侧,左侧眼睑闭合无力,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鼻唇沟浅,舌前2/3味觉减退,左耳概测听力下降,左侧外耳道可见疱疹。辅助检查:内听道核磁共振平扫+增强(见图1)可见:左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均较对侧明显强化。左侧延髓背侧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见图2)。头颅MR平扫提示左侧乳突内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
    • 袁福杰; 裴颖; 王英
    • 摘要: 目的: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例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女性,5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40余天入院。查体,左眼结膜充血,角膜弥漫性水肿,可见大量色素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混浊、闪辉,虹膜脱色素,部分虹膜后粘连,眼底视不清;房角镜检查见房角大量色素沉积,房水病毒抗原检测显示VZV呈强阳性,确诊为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给予局部联合全身抗炎、抗病毒和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下降不明显,行前房冲洗术后患者眼压下降,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房水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的有效方法,对于房角大量色素沉积的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前房冲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何花; 范晶华; 张燕玲; 李杨; 李海雯; 武彦
    •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人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免疫低下人群感染VZV38例为观察组,40例普通人群感染VZV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2组的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脏器功能的指标;以及IL-6、IL-8、CD^(+)4 T淋巴细胞等评估机体免疫的指标。结果将2组的肝功能、心肌酶进行对比,观察组GGT/AST/AL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细胞因子IL-6、IL-8对比;观察组IL-6、IL-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4^(+)T淋巴细胞数对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低下人群感染VZV,由于免疫被抑制,更容易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病情更重,常易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病情进展快,若能早期识别,积极救治,能改善其预后。
    • 李楠; 焦健; 尹延旭; 蔡大幸
    • 摘要: 目的:总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aricella zoster virus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ZV-HP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例VZV-HPS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检索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筛选并提取17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8例VZV-HPS患者中男女比例3.5∶1,12例(66.7%)≤17岁。18例患者均出现皮疹和血细胞减少,17例(94.4%)发热,15例(83.3%)查见噬血细胞,13例(72.2%)ALT或Fer升高,11例(61.1%)LDH升高。治疗上主要是应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中位周期28(5~56)天。15例患者噬血症状完全缓解,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VZV-HPS好发于17岁以下男性,以皮疹、发热、血细胞减少、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病情复杂凶险但治愈率高。
    • 李程; 周旻; 雷博雅; 常青; 曹文俊; 王朱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房水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载量和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例接受8周强化疗法的ARN患者,在确诊当天和治疗第4天、1周、2周、3周、4周和8周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房水100μL,分别检测VZV DNA载量和IgG抗体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病毒载量对数值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例ARN患者治疗前房水VZVDNA载量为(6.97±0.57)lg(拷贝/mL),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房水VZV DNA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P<0.000 1)。治疗8周后,11例ARN患者中有10例(90.91%)房水VZV DNA低于检测下限。11例ARN患者治疗前房水VZV IgG抗体水平(S/CO值)为4.84±1.72,与治疗前VZ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45,P<0.05)。接受抗病毒治疗后,ARN患者房水VZVIgG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P=0.001)。治疗8周时,11例ARN患者房水VZV IgG抗体水平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但仍均呈阳性。结论 8周强化疗法可有效降低ARN患者患眼中的VZV载量。VZV DNA载量检测可用于监测ARN病情的进展,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
    • 马朝东; 杜素萍; 丁克云
    •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致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完整病历资料、出院后门诊复诊记录,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5例,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前驱痛占比、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皮损性质和面积评分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种类数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就诊时间(3.37 d)短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6.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早期治疗不规范患者(15例,占比27.27%)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38例,占比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0.01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密切相关。病毒感染重、自身健康状况差、就诊时间晚、早期治疗不规范是引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高危因素。
    • 田广强; 黄咏梅; 王萍; 黄新凯; 闫小宁
    • 摘要: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特征明显。带状疱疹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其病情会逐渐好转,但少数患者会遗留终身的神经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臭氧技术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技术手段有臭氧大自血疗法、外用臭氧疗法、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等。关于用臭氧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及原理,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明确,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本文就不同臭氧技术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