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09-08

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会议文集: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首先对采用Vero细胞从EV71感染流行地区患者体内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约为20-30nm的圆形病毒颗粒,呈典型的肠道病毒形态;采用特异性EV71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可与EV71特异性单抗结合,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感染细胞呈现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由于EV71和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病原,并且二者核苷酸有一定的同源性,为进一步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分别采用EV71和CA16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对其核酸进行扩增,结果发现采用EV71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出约226饰的特异性条带、而CA16特异性引物不能扩增出相应条带;VPl基因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两株病毒均为C4基因亚型。
  • 摘要:目的:观察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抗体持久性。rn 方法:对45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300人(试验组)接种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150人(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纯化疫苗,按照0天、3天、7天、14天、28天免疫程序。观察每针次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0天(首剂接种前)、3天、7天、14天、28天血清中和抗体水平(GMT)。首剂免疫后365天后采集试验组血样212份,对照组血样97份;首剂免疫后730天采集试验组血样175份,对照组血样80份,同上法检测GMT。rn 结果: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和全身反应。首剂免疫后3天、7天、14天、28天、355天和730天试验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2.35%、80.78%、100%、100%、98.6%和74.6%;GMT分别为:0.12 IU/ml、1.01 IU/ml、9.83 IU/ml、12.61 IU/ml、3.68 IU/ml和2.81IU/ml。首剂免疫后3天、7天、14天、28天、355天和730天对照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00%、87.2%、100%、100%、97.9%和76.3;GMT分别为0.13 IU/ml、1.18 IU/ml、10.24 IU/ml、11.61 IU/ml、4.18 IU/ml和1.92IU/ml。以上所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抗体持久性。
  • 摘要:目的:优化重组质粒DNA DH5α工程菌发酵工艺条件。rn 方法:控制相关发酵参数,观察溶解氧浓度、生长速率和培养时间对工程菌生长和质粒浓度的影响。rn 结果:发酵培养对数生长期溶解氧浓度控制在30%~50%。补料方式选用每小时补料。连续发酵3批工程菌,8h后收集菌体,得到菌体平均产量为119.4g/L,质粒平均产量为109.8 mg/L。3批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意义。rn 结论:此发酵工艺得到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较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的冻干A、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稀释液。rn 方法:选择注射用水(H2O)、生理盐水(NS)、磷酸盐缓冲液(PBS pH6.8-7.2)作为稀释液,进行溶解度、pH、渗透压、异常毒性、免疫原性的检测比较。结果溶解度、pH、免疫原性。rn 结果:显示三种稀释液无差异;H2O作为稀释液的渗透压不符合人用制剂渗透压的要求,另两者则可行;三种稀释液复溶制品后的pH检测数据均符合要求,但PBS的缓冲能力更强。rn 结论:PBS更适合作为冻干A、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稀释液。
  • 摘要:目的:观察NY-ESO-1/HSP65融合蛋白(NY-H)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及抗肿瘤作用。rn 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NY-H组、NY+H组、NY组、HSP组和PBS对照组,分别用100μg NY-H、100μg NY+HSP65、100μg NY-ESO-1、100μg HSP65和200μlPBS腹腔免疫4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7天,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及亚类。末次免疫后第7天,取小鼠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脾细胞增殖水平、CD4+与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情况。rn 结果:NY-H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了较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NY-H组小鼠在第一次免疫后就产生了较强的抗体,抗体滴度(100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NY-H组抗体亚类IgGl和lgG2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NY-H组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泌能力最强、细胞增殖最显著并且小鼠体内CD+、CD8+细胞数量大幅增高。NY-H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其脾细胞能特异性杀伤表达有NY-ESO-1的B16小鼠瘤细胞。rn 结论:NY-H融合蛋白免疫效果优于两种蛋白单独免疫及混和免疫,HSP65能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协同NY-ESO-1有效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 摘要:本实验通过TNF与FHA30融合表达的方法,既带动动物产生抗TNF的抗体。又消除了TNF本身的活性,是较好的通过主动免疫治疗TNF-α过高的免疫原。融合表达代替化学偶联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工艺生产、质量控制等要求,对研发此类产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摘要:本文将两个胃泌素释放肽G17替代白喉毒素的A亚单位中的一段线状环路,简称(G17-DTA),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嵌合蛋自在经尿素变性复性后,呈较好的均一性且与野生型DTA相近。该嵌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能激发小鼠对G17小肽的抗体,显示了小肽插入到DTA以后,利用DTA作为载体蛋白,诱导小鼠产生依赖T细胞的抗体。本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小肽疫苗,可应用于其它小肽疫苗。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交流促进了质量标准研究与发展,分析了高端理化方法用于生物制品质量研究、新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以及替代定量方法研究。
  • 摘要:本课题采用美国Halloran建立的非线性模型,对参数进行修正,利用现有文献发表的结论,推算中国水痘疫苗纳人免疫规划后的水痘流行病学规律。
  • 摘要:本文为了评价肺炎链球菌英膜多糖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用0.8%的二甲基酸胺(DMF)诱导分化4天后的HL-60细胞作为效应细胞、4个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作为靶细菌,检测了本科室用不同方法制备的8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功能性抗体水平,并与其对应的ELISA检测的总抗体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 摘要:目的:为了评价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现场流行病学效果和疫苗的安全性。rn 方法:选择近3年未发生过水痘流行、无患病史和疫苗接种史的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盲法和对照的方法,将人选的观察对象分成试验组接种2476人和对照组接种2534人。rn 结果:经追踪随访水痘发病率观察组为8.7‰,试验组发病率0.8‰,根据二项分布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B.P=0.000017,<0.0001)。疫苗保护率(VE(%)90.8%,保护率95%可信限下限(L)=88.87%。rn 结论:结果表明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现场流行病学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对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TgPrx)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rn 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I和Xhol酶切位点,RT-PCR扩增编码TgPrx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质粒pET30a(+)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F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进行鉴定,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rn 结果:从弓形虫RH株eDNA中扩增出591bp的TgPrx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Prx;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32kDa,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能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rn 结论:RH株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优化及定向插入多拷贝的方法构建高表达的HPV16L1蛋白重组质粒,并研究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情况。rn 方法:优化HPV16L1基因序列及质粒结构,构建了四种表达质粒pPIC3.5K-HPV16L1、pPIC3.5K-HPV16L1-UTR-O(optimized)、pPIC3.5K-HPV16L1-O、pPIC3.5K-HPV16L1-O-UTR-O分别电转化入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经甲醇利用表型鉴定,挑取Mut+表达阳性重组菌株,甲醇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 blot特异性检测蛋白表达,以比较不同基因优化手段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选取蛋白表达较好的质粒进行多拷贝构建,比较不同拷贝数对HPV16L1蛋白的表达影响。rn 结果:pPIC3.5K-HPV16L1-O、pPIC3.5K-HPV16L1-O-UTR-O两种质粒结构转化毕赤酵母菌株后有目的蛋白可见量的表达,而另两种结构的质粒pPIC3.5K-HPV16L1、pPIC3·5K-HPV16L1-UTR-O没有目地蛋白可见量的表达。构建的三拷贝表达质粒转化菌株的HPV16L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拷贝质粒转化菌株。rn 结论:HPV16L1蛋白密码子的优化对蛋白表达量的提高有显著影响,质粒结构即UTR的优化不是影响HPV16L1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量提高的关键因索;构建含高拷贝数表达质粒的工程菌可提高HPV16L1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 摘要:目的:制造鼠疫菌V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经抗体表位分析建立单抗系统,并通过此单抗系统建立免疫学检测鼠疫菌V抗原含量的方法,进行鼠疫疫苗研制中V抗原的质量控制。rn 方法:用鼠疫菌V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多株分泌V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各株细胞制造小鼠腹水得到单抗,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经组位抑制法进行表位分析,检测单抗的特异性。通过将针对各表位的单抗进行组合配对优化模式的分析,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V抗原含量的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范围。rn 结果:得到四株鼠疫菌v抗原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表明单抗均识别参考抗原制品中相对分子量36 kD的V抗原蛋白,这些单抗分为针对三个不同V抗原表位;筛选其中两株单抗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抗原含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灵敏度最低检测值为10ng/ml。rn 结论:建立了鼠疫菌V抗原的单抗系统和双抗体夹心ELISA免疫学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实验室参比品。以抗原和单抗参考制品及测定标准曲线可进行疫苗质量控制,同时也适用于其它鼠疫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用于同时检测吸附百白破疫苗及相关生物制品中的残留溶剂甲苯、三氯甲烷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rn 方法:采用HP-5色谱柱,设置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40℃、进样体积:1μl、分流比:10:1,通过优化确定色谱载气(氮气)流速:1ml/min,进行定位,确定最低检出限和定量限,进行线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性(加样回收)试验及样品测定。rn 结果:本色谱条件下,三氯甲烷、甲苯分离效果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5μg/ml、0.38μg/ml;重复性好;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5以上;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101.0%。rn 结论:本方法适合同时检测吸附百白破疫苗等生物制品中的残留溶剂甲苯、三氯甲烷。
  • 摘要:目的:建立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灭活验证实验方法。rn 方法:将9批狂犬病疫苗灭活样品和含有不同病毒量的CTN病毒悬液在Vero细胞上连续培养21天,丙酮固定细胞后,用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抗及相应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做免疫荧光检测,同时将上述样品颅内接种小鼠,观察小鼠发病死亡情况。rn 结果:Vero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的9批狂犬病疫苗灭活样品结果均为阴性,与小鼠接种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细胞培养法的检测灵敏度比小鼠接种法高10倍。rn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灭活验证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狂犬病疫苗的灭活验证。
  • 摘要:生物制品,这里主要指疫苗、血制品或相近产品,其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多年来早已被业内所熟知和公认。从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来看,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得更加突出。“高投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硬件投资,一个典型的生物制品企业,如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由10年前全部固定资产5000万元左右到现在单一车间新、改、扩建一般都要上千万元直至5000万元;近年来各企业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谋求有效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业务或产品少的企业一般要2亿元左右。业务或产品多的则可能接近10亿;随着研发成本的提高,购买技术和自我研发的成本也不断增加;通过购并企业而获得业务和技术扩展的成本则更高;作为生物制品重点业务之一的血制品业务,最近两年的单采血浆站收购、改制以及建设投资在空前的加大。rn “长周期”一般指研发周期,可以定义为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再到最终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还应该加上转化生产甚至初期市场培育阶段。一个典型的疫苗品种从研发到体现商业利益总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rn 一个新疫苗的研究或引进成功,往往伴随着市场“高收益”。rn "高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周期长、成败不确定、成功后商业前景变化等方面。rn 针对生物制品行业或企业的上述特点,资本市场分层的融资功能、规范的制度和原则、先进的激励机制恰与之契合,对生物制品行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凸显。rn 首先从总体情况来说,生物制品行业的高回报和成长性是资本的偏好,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其次资本与资本市场分类与生物制品企业或项目发展阶段存在很好的契合关系。相对来说,创业板市场适合于创业甚至是科研阶段的项目。中小板市场针对规模不大,业绩良好,成长性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的企业和项目。对于具备规模、业绩稳定的成熟企业,在新产品上马和购并扩张时需要资金量较大时,则主板市场是首选融资目标市场。再次,市场制度和规则对生物制品行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作用。如股权激励可以有效解决关键技术人员稳定和科研积极性的问题,使生物制品行业“技术+资本”或者说“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的资本模式逐渐清晰。rn 最后,资本市场有助于企业资本与资产快速提高和完成产业集中。目前国内生物制品企业处于数量多、规模差距小、低水平重复多、竞争激烈的总体状态下。趋势必将是一些企业资本和资产快速提高,通过并购完成产业集中。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及其制度和机制都有助于这种集中的实现。rn 未来的时代,生物制品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越来越密切。
  • 摘要:随着结核分枝杆菌(MTB)多重耐药株(MDR)和HIV/MTB共感染患者的增多,结核病的预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就近年来对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尤其是与机体防御机制的互相作用及其对疫苗设计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rn MTB的感染过程分为初始感染,潜伏感染,再次大量增殖造成的疾病复燃三个阶段。约90%的MTB感染都导致原发性肺结核,其后进入潜伏感染期。除CD4+T细胞外,CD8+T细胞在感染及肉芽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分泌IFN-γ和TNF-α,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和颗粒酶可协同杀伤感染的巨噬细胞。针对MTB上大量存在的磷基和糖脂,γ/8 T细胞和CD1/脂类复合体特异的T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都发挥着生物学效应。rn MTB在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造成潜伏感染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MTB潜伏感染的关键,在于它可以阻止巨噬细胞的成熟,妨碍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从而逃避溶酶体的降解。MTB可以通过补体受体进入巨噬细胞。进入细胞后,铁转运分子、脂类合成分子和俚晶体蛋白等因子都在潜伏感染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rn 由于MTB能干扰免疫反应中的几乎每一个步骤,对潜伏感染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其中包括缺乏足够可靠的动物模型。根据MTB感染过程的特点,疫苗的设计方案有:(1)用于始初免疫的预防疫苗;(2)用于暴露后免疫的带有治疗效果的疫苗;(3)在感染过程中都起作用的多相疫苗。目前新型疫苗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两类疫苗:rn (1)亚单位疫苗和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重组疫苗,用来加强初次免疫的效果;(2)减毒重组疫苗,被期望能取代BCG。rn 理想的暴露后免疫的疫苗需要有治疗效果,研发的困难重重。而利用DNA疫苗产生特异性应答来治疗疾病,有可能通过CpG寡聚脱氧核苷酸和。Toll样受体刺激初始免疫系统,放大对感染的抗原特异性应答。近来还有MTB可以骗取机体产生强烈但无效的免疫应答的证据,使以往用IFN-γ的分泌和CD4+T细胞的应答来衡量疫苗效果的作法也受到了质疑等等问题。因此,应该增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相互促进,临床与实验室的不断互动,才能有效促进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事业的发展。
  • 摘要:目前绝大多数流感疫苗生产绝大部分采用病毒接种鸡胚培养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年公布推荐的疫苗株在鸡胚培养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病毒复制能力,达到产品按时供应疫苗市场的要求,而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流感病毒在鸡胚中的复制能力将提高疫苗的产量和可靠性,有利于流感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发现,影响疫苗毒株在鸡胚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流感病毒株血凝素蛋白(HA)部分位点的氨基酸变异、血凝素蛋白(HA)和神经氨酸酶蛋白(NA)之间的平衡作用、病毒株其他蛋白的作用和病毒株8个基因节段的重配比例等。流感毒株HA蛋白表面的氨基酸变异可能增加毒株在鸡胚中的复制能力,同时也可能改变毒株的抗原性,故如何平衡抗原性和病毒复制能力对于疫苗株显得非常重要。rn 通过改变HA蛋白和NA蛋白,也可使流感病毒毒株达到较好的复制能力甚至在自然环境下去适应新的宿主,HA蛋白的受体结合活性和NA蛋白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之间的作用平衡对于病毒在宿主细胞上有效复制起到重要的作用。至今除了HA和NA蛋白,其他基因对毒株在鸡胚上复制的影响研究较少,目前认为那些重配病毒株具备的鸡胚高产性状也可能是毒株经鸡胚连续传代后,病毒的PB2、PB1、PA、NP、M和NS基因节段点突变积累的结果。rn 重配高产株的制备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三十多年,理论上认为重配高产株的基因节段重配比例应该为6:2,实际操作中并非总是能得到一个重配比为6:2的重配株。rn 只要重配株的抗原性得到保证,在鸡胚上具备较好的生长能力,通常非6:2重配比的重配株可被用于投产。通过应用反向遗传技术来降低疫苗株制备风险,疫苗株制备方法的突破将帮助疫苗生产商选择合适的疫苗候选株。现在流感疫苗生产的B型疫苗株通常采取直接将疫区分离的流行株去适应鸡胚传代生长后制备毒种,但在重配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进展。今后十几年,通过鸡胚培养获取病毒方式制备的流感疫苗仍占据着疫苗市场的半壁江山,加大流感病毒各基因功能和毒株制备新方法的研究力度将是目前改善流感疫苗生产用候选疫苗株复制能力的首要工作。
  • 摘要:目的: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S191生产用毒株病毒结构基因的遗传稳定性。rn 方法: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坛生物)用于麻疹疫苗生产的S191株25代(S191-BJ25)传至29代(S191-BJ29),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保存的S191株24代(S191-SH24)传至33代(S191-SH33)。从S191株传代病毒中提取RNA,对病毒结构基因片段N、M、F、H进行扩增及测序。将测序结果与CenBank中1994年收录的S191株麻疹病毒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S191-BJ25传代病毒N、M、F、H4个基因的总突变率为0.02%,S191-SH24传代病毒为0.15%;相对于1994年的S191疫苗株,S191-BJ25传代病毒N、M、F、H4个基因的总突变率为0.3%,S191-SH24传代病毒为0.4%。rn 结论:目前天坛生物使用的麻疹疫苗S191株生产用三级种子库具有可靠的遗传稳定性,从主代种子到疫苗的传代过程中,N、M、F、H结构基因表现出稳定的分子遗传特征。现在正使用的S191毒株的4个结构基因较1994年以前的疫苗株发生变化。
  • 摘要:通过对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生产用培养基质量指标与培养脑膜炎奈瑟氏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型别的脑膜炎奈瑟氏菌在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培养结果,在对培养基总氮含量、氨氮含量、氯化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在一定能够范围内并未发现明显地与培养菌数之间的关系,但这些质量指标作为培养基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不同批次培养基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可控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 摘要: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的简称,尽管BSE在欧洲的影响已持续下降,目前,公共健康的严重危险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医源性的传播。本文就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和输血安全性目前的状况,以及预防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冻干工艺。rn 方法:运用正交实验法L634考察不同冻干参数对该疫苗成品质量的影响,以外观、残余水分、病毒滴度以及热稳定性为直观分析指标,并对病毒滴度进行方差分析。rn 结果:主干燥时间和主干燥真空压力对病毒滴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的冻干参数为:预冻:温度一35℃、时间2h;主干燥:温度-35℃升温至-10℃,再由-10℃升温至33℃,总耗时16h,真空压力0.220mbar;二次干燥:温度维持30℃,真空压力0.001mbar,终点测试压力无变化时结束。rn 结论:对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冻干工艺参数筛选优化后,已得到较佳的冻干曲线,经验证该曲线适用于生产。
  •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和分析刚地弓形虫Mr70 000热休克蛋白(TgHSP7O)的部分编码基因。rn 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Nde I和XhoI酶切位点,RT-PCR扩增目的编码基因,插入原核质粒pET3Oa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进行鉴定,重组蛋白(r rgHSP7O)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原性,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rn 结果:从弓形虫RH株cDNA中扩增出495bp的TgHSP70的部分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Oa(+)/TgHSP70;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rTgHSP7O的相对分子量约19kDa,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能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TgHSP70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和潜在的抗原决定簇。rn 结论:RH株刚地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及多个功能位点,可作为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 摘要: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血清学及病原学方法,对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做出科学诊断。rn 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分离培养等方法对孔肯稚热病例正确诊断提供依据。rn 结果:中国疾控中心就广东省疾控中心对本患者做出的疑似基孔肯雅热诊断进一步做基孔肯雅病毒抗体和核酸等检测,对扩增出的基孔肯雅病毒特异性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显示,E2区(336nt)和NS1区(314nt)的核苷酸序列与意大利基孔肯稚病毒分离株ITA07-RA1及多株印度的基孔肯雅病毒分离株的序列高度同源(98%以上)。rn 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以确认本例疑似境外感染输入性登革热实为基孔肯稚热病例,也是我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 摘要:目的:对江苏省2008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及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rn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rn 结果:共报告AEFI个案6197例,其中疫苗引起的反应占98.97%,偶合症占0.95%,不明原因占O.02%,待定占0.06%。临床诊断分布是以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等一般反应为多见;其次为异常反应中的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rn 结论:全省AEFI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正常,各项考核指标均完成得较好。采用统一的AEFI分类与临床诊断病例定义,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的三级审核,报告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与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 摘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研制的南果梨果汁和南果梨果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南果梨果汁和南果梨果能有效的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诱导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并且随着发光体系中南果梨果汁和南果梨果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南果梨果汁和南果梨果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 摘要: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HN10全基因组分为4个片段,按照它们在基因组上的顺序依次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并将G-L间隔区的非编码区替换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CFP)的核苷酸,构建出表达GFP的重组狂犬病病毒HN10株全长基因cDNA真核表达质粒;同时,在全长cDNA的两侧嵌入锤头状核酶(HarnRz)和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Rz)的序列,并置于CMV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出全长cDNA真核表达质粒。rn 同样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HN10的N、P、G和L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构建出4个cDNA真核表达质粒。这些质粒即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所需的辅助质粒。构建出所需的全长基因组真核表达质粒和编码N、P、G和L蛋白的四个辅助质粒后,将它们以一定的比例共同转染BHK-21细胞,通过DFA试验和RT-PCR试验证实所拯救出的狂犬病病毒即为预期的重组狂犬病病毒。
  • 摘要:手足口病(Hand font mnuih disease,HFMD )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型;埃可病毒( 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11型(EV71)感染引起,其中以EY71及Cox Alb型最为常见。本文介绍了EV71病毒病原学特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EV71病毒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EV71的发病机制以及EV71病毒爆发的预防等问题。
  • 摘要:目的:构建抗CD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rn 方法:分别扩增人IgG1κ抗体恒定区基因和抗CD4鼠单抗可变区基因并采用SOE(Gene splicing byovertap extension)法进行拼接,然后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TM-TOPO和pOptiVECTM-TOPO进行连接。将构建的抗cD4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H和pcDNA3.3-L以及pOptiVEC-L和pcDNA3.3-H分别瞬时共转染真核细胞CHO-S,以RT-PCR鉴定嵌合抗体基因转录,以间接ELISA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assay)鉴定嵌合抗体基因的表达。rn 结果:成功构建了抗CD4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H和pcDNA3.3-L以及pOptiVEC-L和peDNA3.3-H,并在真核细胞CHO-S中实现了瞬时表达。rn 结论:为抗CD4嵌合抗体基因实现稳定表达打下一定基础。
  •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在rhCNTF的研制和生产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rn 方法:根据rhCNTF的神经营养功能,建立睫状神经细胞培养法和鸡胚背根神经节法,并分别对rhCNTF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利用正常小鼠减重法,对rhCNTF的减肥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通过TF-1细胞增殖法测定rhCNTF的活性单位,并探索不同方法的实验条件及优缺点。rn 结果:建立了睫状神经细胞培养法、鸡胚背根神经节法、TF-1细胞增殖法及正常小鼠减重法,这四种方法均能用于rhCNTF生物活性的测定,以TF-1细胞增殖法及正常小鼠减重法结合使用最为有效。rn 结论:建立了TF-1细胞增殖法和正常小鼠减重法,在重组rhCNTF的研发中,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
  • 摘要:本实验通过DNA重组技术从一株可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G6)中扩增出了抗体的VH,VL基因,通过重叠PCR使连接片段与VH,VL连接成单体ScFv。rn 经测序证实VH,VL为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命名为ScFv-G6。将scFv-G6连接转化PET/26b质粒,构建了抗体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26b/ScFv-G6。用这一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Ni-亲和柱纯化后,小鼠试验证实可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攻击,表明为中和抗体。具有组织穿透力强,不易过敏,可直接靶向于毒素等特点,适合破伤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ELISA法检测疫苗中庆大霉素含量的适用性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市购庆大霉素ELISA试剂盒对生产过程中使用庆大霉素的样品和疫苗样品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的适用性并分析评价。结果:ELISA方法测定限度为4ng/ml;已知阳性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含量相吻合。结论:ELISA方法检测庆大霉素含量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适用性较好。
  • 摘要:目的:对HCV不同抗体片段进行检测分析,分析HCV优势抗原表位,为HCV抗原、抗体检测及疫苗研究提供帮助。rn 方法:收集经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样本90份,使用抗HCV分片段试剂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对抗体阴性样品进行复核,分析不同片段出现的阳性率,从而分析出HCV的优势抗原表位。rn 结果:90份抗HCV阳性的样本用另一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其中阳性78份(86.67%);90份抗HCV阳性的样本中,分片段试剂1个片断以上阳性样品59份(65.56%);在分片断检测阳性的样品中,C片断、NS3片断、NS4片断及NS5片断抗体阳性分别为56份(94.92%)、58份(98.31%)、43份(72.88%)及48份(81.36%),NS3片断及C片断是HCV的优势抗体。rn 结论:HCV-C抗原表位及NS3表位是HCV的优势抗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为优势抗体;HCV分片断抗体与总抗体检测试剂之间阳性检届率存在一定差异。
  • 摘要:我国疫苗市场正迅速发展,疫苗生产技术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新:从大规模转瓶培养动物细胞疫苗工艺技术向生物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疫苗工艺技术的转变。这种疫苗工艺技术的转变,合乎世界生物制药发展趋势,也表明我国疫苗等生产技术正逐步与世界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主流接轨。反应器细胞培养工艺技术不仅提高我国疫苗生产技术、疫苗质量,推动着生物反应器、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在我国疫苗行业中的研发应用和技术发展,对促进我国从疫苗生产大国逐步升级为世界疫苗生产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的历史发展、应用现状、关键技术因素,以及核心设备——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探讨了国产生物反应器以及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在我国疫苗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摘要:我国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复杂多样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现这些疫源地正处于高度恬跃状态,我国面临着鼠疫的严重威胁。上世纪60-70年代开展的全民性的爱国卫生及“灭鼠拔源”运动,曾一段时间使我国大部分疫源地处于隐伏状态。从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间鼠疫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在没有事先侦知动物间鼠疫流行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说明,我国的鼠疫监测离先期发现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快速诊断技术方面。为此因加强ELISA,荧光免疫、免疫胶体金等血清学方法和PCR、生物芯片等核酸诊断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推广。特别是建立以鼠疫噬菌体为病原学和血清学的协同诊断技术。本文介绍了鼠疫自然进化与基因突变,对其预防控制做一探讨,分析了中国鼠疫疫源地的基因分型。
  • 摘要:目的: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基因重组酵母表达HBsAg的量。rn 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rn 结果:在甘油补充量0.9ml、蔗糖补充量0.4ml、不添加色氨酸和维持PH为5.0时,HBsAg的表达浓度可高达58.89μg/ml。rn 结论:适当补充甘油和蔗糖并优化好补充的量,可以提高HBsAg的表达浓度。
  •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取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rn 方法: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pag与pE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E3,诱导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并经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纯化此抗原。rn 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菌株,纯化后PA纯度达90%,且经检测纯化产物具有天然PA的生物学活性。rn 结论:从大肠杆菌中纯化PA较以往从炭疽杆菌中获取PA简便易行。
  • 摘要:近些年来,乙型脑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不断扩大,同一地区毒株的分子特征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中国,从不同地区分离的乙脑病毒株已出现新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株,并同时存在以往流行的基因Ⅲ型病毒株。为了解新分离的二种基因型乙脑毒株与当前生产用乙脑毒株的抗原性关系以及二种疫苗对新流行株的保护效果和保护程度。因此,本文从国内新分离毒株中选取有代表性12株病毒,与上世纪早期分离的4株乙脑病毒作为对照,进行了二种疫苗对这些毒株的保护力实验。结果表明,新分离株与旧分离株在抗原性上没有大的差异。二种疫苗对这些毒株均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说明乙脑新基因型的出现,并未影响疫苗对这些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但发现减毒活疫苗保护机理不同于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虽略高于活疫苗,但后者的保护效果则优于前者,并表现出更为广谱的保护作用。
  • 摘要: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相关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产生的一类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分子。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细胞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根据在炎性反应中的不同作用,细胞因子被划分为诱导炎症反应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如IL-1,TNF-α,IL-17,IL-6,IFN-γ及IL-12)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4,IL-10和IL-13)两大类。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因子具有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调节细胞生理过程,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但在病理状态下,某些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性表达,表现为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缺陷,细胞因子表达过高,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水平增加等。异常性表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肿瘤及MDS等疾病。由于细胞因子具有双重效应,既可以抵御和治疗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和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细胞因子调节疗法分为补充/添加疗法和阻断/拮抗疗法两大类。其中细胞因子阻断/拮抗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阻断细胞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及受体后信号传导过程,使细胞因子的病理性作用难以发挥。该疗法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病、肿瘤、慢性炎性疾病及AIDS等的治疗。早期细胞因子阻断/拮抗疗法是利用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鼠源性单克隆细胞因子抗体、利用DNA重组技术改造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而获得的人.鼠嵌合细胞因子抗体及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的全人源细胞因子抗体被动免疫,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但这些抗体存在过敏反应、细胞因子释放、费用高和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导致其临床广泛应用受限。主动免疫细胞因子疫苗激发体内产生自身细胞因子抗体,阻断细胞因子活性是近来细胞因子阻断/拮抗疗法的主要进展之一。本文对此领域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中与传统试管法的差异以及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与聚凝胺法的差异。找到更适宜用于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rn 方法:2312例患者血液样本用长春博迅ABO、RhD血型定型试剂卡(单克隆抗体)定型后,用长春博迅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法进行DAT检测,然后再用长春博迅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以及试管法、聚凝胺法对患者血液样本及献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对于交叉配血主侧阳性的样本进一步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最后以试管法结果作为标准,将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卡式法DAT’结果并比较卡式法与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的差异。rn 结果:在2312例样本中,卡式法DAT阳性率为6.78%。以传统试管法作为标准,卡式法的DA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4%和99.9%,且在阳性结果中卡式法的阳性强度与试管法相同或强于试管法的样本占97.4%。国产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特异性分别为99.91%、99.74%,次侧特异性分别为99.45%、99.41%,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X2=1.13,P>0.05;X2=0.04,P>0.05)。卡式法和聚凝胺法主侧敏感性均为85.71%,无统计学意义;次侧敏感性分别为96.72%和84.43%,具有显著性差异(X3=10.80,P<0.01)。rn 结论:以传统试管法结果作为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国产微柱凝胶卡DA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其操作较传统试管法简便、快捷,且操作和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和自动化,影响因素少;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聚凝胺法相比,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但次侧敏感性显著高于聚凝胺法,而且卡式法能够排除临床无意义抗体及自身冷凝集抗体的干扰,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摘要:目的:建立疫苗制品中Vero细胞残余蛋白含量检测方法。rn 方法:制备Vero细胞抗原免疫家兔,提纯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并以酶标记,建立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用Vero细胞抗原参考品绘制标准曲线,对各项指标进行验证。rn 结果:确定抗体包被浓度为10μg/ml,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000;Vero细胞抗原参考标准品检测范围为12.5-800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7。rn 结论:建立了用ELISA检测疫苗制品中Veto细胞残余蛋白含量的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种原液的配制浓度的方法。rn 方法:采用细菌比浊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方法优劣,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菌种原液配制浓度A值范围。经过方法验证证明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rn 结果:不同菌种原液配制浓度在660nm波长下A值范围分别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原液配制浓度A值范围为:1.08~1.27;白色葡萄球菌原液配制浓度A值范围为0.48~0.57:奈瑟氏双球菌原液配制浓度A值范围为0.50~0.60。3种菌液等比例混合配制半成品,在660nm波长下测得A值范围为0.65~0.80,符合《中国药典》规定。rn 结论:分光光度法专属性强、线性好、范围准确可靠,可进行原液浓度定量分析。
  • 摘要:耻垢分枝杆菌是一种生长迅速的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较BCG更安全可靠,且具有与BCG一致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疫苗载体。本文从人睾丸mRNA中克隆出睾丸.肿瘤(CT)抗原NY-ESO-1,以耻垢分枝杆菌为载体,构建了表达NY-ESO-1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rM.smcgmatis),通过对rM.smegmatis膜蛋白、细胞壁蛋白、胞质蛋白的分离检测,确定经B半乳糖苷酶信号肽引导表达的NY-ESO-1大部分定位表达于M.smegmatis的细胞壁上;并对经rM.smegmatis免疫的小鼠进行了血清抗体、T淋巴细胞群、脾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体外CTL,杀伤能力等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经rM.smegnmtis免疫的小鼠虽没有检测到明显的抗体,但经NY-ESO-1抗原加强免疫后,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NY-ESO-1抗体水平,即小鼠经rM.smegnmtis免疫后对NY-ESO-1抗原产生了免疫记忆效应;流式检测表明经rM.smegmatis免疫的小鼠,CD4+及CD8+T细胞有很明显的增加,这些淋巴细胞经NY-ESO-1抗原刺激后,呈很明显的增殖反应,并分泌了大量的Thl型细胞因子,如IFN-γ及IL-2;以表达NY-ESO-1的小鼠肿瘤B16细胞作为靶细胞,在体外对脾细胞的CTL杀伤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rM.smegmatis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对NY-FSO-1-B16细胞有很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可达.53%,而NY-ESO-1多肽免疫组为19%。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经rM.smegmatis免疫的小鼠对NY-ESO-1产生了特异性、持续性的细胞免疫应答,高水平的CD4+T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加强了小鼠对表达NY.ESO-1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即以M.smegnm-tis作为疫苗载体的重组疫苗,促进了抗原的提呈,表现了良好的细胞佐剂作用,在少量抗原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记忆性免疫反应。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在肿瘤免疫治疗应用中可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疫苗载体。
  • 摘要: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制备或分离技术制备的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原发性免疫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有着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和新技术的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在血浆蛋白制品中一直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这种倾向仍在继续。本文就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摘要: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Exendin-4是一种从墨西哥巨蜥蜴的毒液中分离得到的含39个氨基酸的多肽,与GLP-1具有同源性,其不但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且具有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的优点,在糖尿病等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xendin-4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摘要:目的:观察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rBS/WC)霍乱疫苗的安全性。rn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3041名5~60岁知情同意的健康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服用疫苗,1组服用安慰剂,服用程序0、7、28d。每次口服后连续3d观察不良反应,全程服后1、2、3个月内随访观察。rn 结果: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服疫苗组不良反应总反生率1.70%,服安慰剂组1.74%,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013,P=0.909)。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也出现了过敏反应;其他反应为头晕、疲劳、乏力等主观不适,均在短时间内自愈,不能排除心因性反应的可能。rn 结论:口服rBS/WC霍乱疫苗在自然人群中安全性良好。
  • 摘要:目的:羊轮状病毒LLR株,血清型为G10P[12],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单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疫苗生产及制造规程中规定疫苗毒种的血清型检测的方法有:核酸探针杂交、中和试验或ELJSA分型法,其中基于型单抗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由于敏感、特异和快速成为首选。型单抗可以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而获得具有高特异性的型单抗相对困难,从而限制了型单抗的应用。目前,在LLR株毒种的鉴定中,我国尚未建立基于型单抗的免疫学方法。因此,建立抗轮状病毒G10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单抗的特性,以便开展轮状病毒疫苗毒株血清型的鉴定或流行病学调查。rn 方法:以超速离心纯化的轮状病毒LLR株(血清型为G10)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挑选出高效分泌抗LL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阳性克隆,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得到抗LLR的杂交瘤细胞株;再以G1-G4 RV全病毒抗原筛选出分泌RV G10型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与G1-G4 RV无交叉反应、抗LL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常规免疫学方法鉴定。挑选其中能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细胞中和试验、免疫印迹和抗原识别表位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泌的单抗,获得G10血清型特异性单抗。应用S-200分子筛层析法纯化G10型单抗。rn 结果:筛选得到了5G5、1H1和7F6共3株可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均具有G10血清型特异性;3株单抗除7F6为IgGl/K型抗体,其余2株均为IgG2a/K型抗体;抗体效价均可达1:1×106:3株单抗分别识别3个抗原位点;相对亲和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1H1>7F6>5G5;Western blot显示5G5、1H1和7F6均识别相对分子量约为34kD的VP7蛋白;中和试验显示5G5、1H1和7F6单抗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活性;5e5和1H1均与G1-C4和G6血清型RV抗原无交叉反应。rn 结论:成功筛选出分泌高特异性的抗轮状病毒G10血清型抗体杂交瘤细胞系,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G10血清型轮状病毒的分型检测或LLR毒株的鉴别。
  • 摘要:本文从结核流行病学、结核病发病机理、结核免疫学机制、卡介苗(BCG)的失效原因、目前新型结核病疫苗研制现状等方面对当今结核病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 摘要:目的:探讨单价羊株轮状病毒活疫苗(LLR)在无菌兔体内的的免疫原性效果,建立研究人RV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的新型动物模型。rn 方法:采用无菌兔傲为实验模型,随机将无菌兔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接种LLR疫苗。利用ELISA检测接种LLR后无菌兔血清中IgA和IgG滴度及便样中RV抗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兔外周血CIM/CD8比值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轮状病毒VP6蛋白来观察轮状病毒疫苗是否在小肠繁殖一感染小肠。rn 结果:LLR接种后,无菌兔体内产生IgA,外周血CIM/CD8比值降低,LLR能在无菌兔小肠绒毛膜上皮细胞内复制,但小肠组织无病理学改变。无菌兔无腹泻发生。rn 结论:在无菌兔体内,LLR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LLR在无菌兔体内免疫效果良好。无菌兔可做为研究人RV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的动物模型。
  • 摘要:目的:对DN-TNFα的生物学活性以及二硫键在TNFα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DN-TNFα对CIA大鼠关节炎的治疗效果。rn 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法对TNFα引入点突变,以pET-28a为载体构建了Native TNFα、二硫键缺失TNFα(C69L,、C69S)和DN-TNFα(A145R/Y87H)四种蛋白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柱层析(CM柱/DEAE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得到四种目的蛋白。对Native TNFα和突变TNFα四种蛋白进行了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NF-κB信号传导一系列体外实验,以及在大鼠CIA模型中使用DN-TNFα和PEG修饰的DN-TNFα进行治疗,研究二硫键缺失对TNFα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以及DN-TNFα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大鼠CIA的治疗效果。rn 结果:二硫键缺失TNFα在细胞杀伤以及诱导NFKB信号传导方面与Native TNFα的生物学活性相当,但DN-TNFα的细胞毒性和NFκB信号传导都表现出极低的生物学活性。在大鼠CIA关节炎发病的起始阶段,DN-TNFα通过抑制TNFα的生物活性,阻断其下游信号传导,有效地控制了关节炎发生发展,但在症状稳定期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rn 结论:二硫键并不是维持TNFα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可以利用TNFα的巯基进行PEG化学修饰;DN-TNFα具有极低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能够抑制Native TNFα的活性,缓解初期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具有成为一种新型的以TNFα为靶向的抗炎症治疗药物的潜力。
  • 摘要:目的: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Sindbis和伪狂犬病毒(PRV)为指示病毒,验证S/D和低pH孵放两种处理.方法对富含IgM制剂的病毒灭活效果。rn 方法:将指示病毒按1:9(v/v)加入富含IgM制剂中,在无保护剂状态下,经S/D法结合低pH孵放两种病毒灭活,测定残余病毒滴度。rn 结果:S/D法对PRV、Sindbis病毒的灭活能力分别≥7.38 Log TCID50/ml和6.35 Log PFU/ml;低pH孵放对PRV、VSV病毒的灭活能力分别≥6.50和7.50 TCID50/ml。rn 结论:S/D和低pH孵放两种处理方法,对模拟脂包膜病毒VSV、Sindbis和PRV病毒,均可起到有效的灭活作用,符合SFDA的要求。
  • 摘要: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欧、美等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亚洲国家,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研究证明重组干扰素β具有减轻MS的发病次数、降低复发的严重程度及减慢疾病进程的功效,成为治疗MS的一线药物。本文从重组干扰素β的特性、重组干扰素β的临床研究及重组干扰素β上市后的进一步评价对重组干扰素β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文介绍了疫苗非临床安全性法规要求和目的,分析了疫苗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与复杂性,就目前使用的国内外指导原则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设计基本要求做一介绍。
  •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由澳大利亚的B. Marshall及R. Warren于1983年发现,并因此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经20余年国际广泛研究证实,Hp是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由于Hp疫苗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就有Hp疫苗动物模型研究的相关报道,20余年过去了,现在全世界Hp疫苗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激烈竞争的研发阶段。Hp疫苗主要分为全菌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本文现做一概述。
  • 摘要: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疱疹;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严重病例集中在1-3岁病原体包括EV71和CA16等严重病例90%以上由EV71引起EV71感染病死率高;易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和认知功能减退。本文简要介绍了手足口病(HFMD)的特征,分析了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对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为了寻找有效的结核亚单位疫苗免疫佐剂,制备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作为结核融合蛋白疫苗的佐剂,并研究其佐剂效应。rn 方法:利用已制备的BCG-PSN,与DDA联用作为融合蛋白AMM(Ag85B-MPT64160-198-Mtb8.4)的佐剂在初免BCG的基础上加强免疫小鼠,设立BCG、PBS、及单独应用DDA作为佐剂联合AMM蛋白加强的各对照组。应用ELISA及ELISPOT技术检测免疫小鼠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并在H37Rv毒株功毒后检测了疫苗的保护效应,进一步分析了各组小鼠在感染毒株后的组织病理损伤。rn 结果:在BCG初免基础上以DDA和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为佐剂的AMM亚单位疫苗加强两次后,在抗原Ag85B的刺激下且能诱导比没有加强,加强一次更高水平的IFN-γ的分泌,更重要的是功毒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另外,组织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佐剂BCG-PSN能减轻和降低结核分支杆菌毒株感染以后所引起的病理损伤。rn 结论:结核亚单位疫苗AMM+DDA+BCG-PSN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且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作为结核融合蛋白疫苗的佐剂能减轻和降低结核分支杆菌毒株感染以后所引起的病理损伤。
  • 摘要:目的:分析HCV感染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rn 方法:以分泌表达HCV包膜E2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 E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HCV E2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32份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然后用免疫荧光分析血清与HCV全长包膜蛋白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的结合反应,再用5株HCV假病毒(HCVpp)及两株细胞培养产生的HCV(HCVcc)为模型分析血清的病毒中和活性。rn 结果:32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26份血清可检测出E2抗体,阳性率81.3%。其中HCV RNA阳性的12份血清均为E2抗体阳性,E2抗体水平与HCV RNA水平呈负相关。HCV E2抗体阳性血清对5株HCVpp以及两株HCVcc的感染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中和活性与E2抗体水平相平行。rn 结论:HCV感染可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交叉中和抗体,提示开发能诱导广泛交叉中和抗体的丙肝疫苗具有可行性。
  • 摘要:目的:用多层培养瓶(细胞工厂)代替转瓶培养沙鼠肾原代细胞制备HFRS疫苗,减少原代沙鼠用量,提高产量。rn 方法:以不同量沙鼠原代细胞在多层培养瓶内培养,以转瓶作对照。观察两种容器内细胞生长、繁殖及病毒表达等。纯化后比较不同培养容器制备HFRS疫苗的效果。rn 结果:多层培养瓶按相同表面积只需接种转瓶培养所需1/3量的沙鼠肾细胞就能在同期产生与转瓶相同的病毒表达效果。rn 结论:使用多层培养瓶培养原代沙鼠肾细胞制备HFRS疫苗不仅收率提高还可减少培养空间,降低污染,可完全替代转瓶大规模生产HFRS疫苗。
  • 摘要:目的:为了建立对潜伏感染细菌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本研究选择结核分枝杆菌休眠期、对数生长期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HspX、Mpt64的190-198位的氨基酸多肽(CD8+T细胞表位)及Ag85B,构建融合蛋白Ag85B—Mpt64190-198-HspX(AMH),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应进行研究。rn 方法:PCR分别扩增Ag85B、Mpt64190_198-HspX基因,并依次插入pE128质粒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纯化AMH蛋白。将该蛋白和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和卡介苗多糖核酸(DDA+BCG-PSN)混合构建亚单位疫苗,分别于1、4、7周皮下免疫C57BL/6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5周后检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最后一次免疫12周后尾静脉攻毒,6周后取肺、脾,部分经细菌培养进行菌落计数,部分固定切片后经HE及抗酸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rn 结果: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能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经Ni-NTA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AMH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受到特定抗原(HspX、Mpt64190-195和PPD)刺激后,产生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单个抗原Ag85B免疫组和另一个融合蛋白AMM组;AMH免疫组所产生的特异性抗HspX IgG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所产生的抗Ag85B抗体水平与AMM组相当,而高于Ag85B组和BCG组。AMM+AMH疫苗免疫小鼠肺组织菌落计数,结核结节面积及抗酸染色阳性度均较低。rn 结论:AMH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AMH和AMM疫苗联合免疫,可增强疫苗保护效应。
  • 摘要:目的:改良支原体培养基配方,评价新型支原体培养基的效果。rn 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规定的灵敏度比较方法,将本实验室制备的新型支原体培养基与《药典》中支原体检查法推荐处方培养基和商品化支原体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效果比较试验。rn 结果:改良后的新型支原体肉汤和半流体培养基,在接种口腔支原体和肺炎支原体与其它支原体精氮酸培养基、支原体肉汤培养基无显著差异;与接种肺炎支原体的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无显著差异;与接种口腔支原体的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差异显著。rn 结论:改良后的支原体培养基灵敏度效果能够满足要求,但操作简便,成本低于现有的支原体培养基。
  • 摘要: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普通级家兔的基础体温进行统计,观察不同基础体温家兔注射血液制品后的升温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的热原检查规定进行,将实验兔基础体温38.0℃~39.6℃分为3组:38.0℃~38.5℃为1组;38.6℃~39.0℃为2组;39.1℃~39.6℃为3组。注射制品后,家兔升温≥0.4℃记为升温家兔,统计升温≥0.4℃的家兔升温百分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卡方检验,升温家兔≥0.4℃的百分率1组与2组、1组与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兔对热原的敏感性随基础体温的高低而有明显的差异,基础体温偏低的家兔对热原更敏感,其升温幅度大于基础体温偏高的家兔。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方法,用于分析和确定相关抗体的抗原表位。rn 方法:用bMab G6筛选肽库,通过几轮筛选。获得目的肽段,分析肽段上的氨基酸保守序列,通过与破伤风毒素序列的一级结构比较,初步确定了抗体相对应的抗原表位。rn 结果:获得G6的保守序列为:Q/A M/FXPWSH。rn 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分析抗原表位的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rn 方法:对未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13岁健康儿童接种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安全性观察,采用膜免疫荧光(FAMA)法检测水痘抗体。rn 结果:接种对象接种后30分钟、4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察,其副反应率分别为2.29%、3.69%、3.82%、1.78%和0·25%,6周后无副反应报告。总体发热反应发生率为3.40%,发生注射部位红肿反应率为3.69%,观察对象局部硬结发生率为0.64%,受试者经水痘疫苗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8.3%,免疫前、免疫后抗体滴度(GMT)增长明显。rn 结论:该国产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效果良好。
  • 摘要: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六大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被证实已完全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毒株的传播之后,全球将停止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进入后脊灰时代。为此,WHO提出了届时全面停止OPV的使用并同步开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免疫,发展中国家更应考虑应用廉价的Sah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IPV)免疫,直至最终根除脊灰。然而目前全球尚未有开发成功的Sabin-IPV上市。本文详细介绍了WHO推荐的这一免疫策略,分析了全球Sabin-IPV的研发现状,从免疫策略、免疫程序、生产技术及疫苗供应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应用Sabin-IPV免疫的可行性。鉴于这些可行性,我国应尽快推进Sabin-IPV的研制进程,为脊灰免疫策略的调整、实施做好准备。
  • 摘要:在黄热病毒种子批的支原体检测试验(指示细胞培养法),需采用对支原体无抑制作用的特异性抗血清中和黄热病毒。以往使用的猴抗黄热病毒血清,因试验猴来源困难,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不能完全中和病毒,从而影响结果的判定。本研究用黄热病毒免疫产蛋鸡,从鸡蛋中提取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应用于黄热病毒种子批的支原体细胞法检测试验,同时与其它动物类型的特异性抗血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抗黄热病毒IgY抗体对病毒的中和效价最高,且对试验所采用的细胞基质无毒性反应。该研究为IgY用于病毒中和试验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 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Meisseriameningitides,Nm)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起病急,病情重,在中国曾引起数次大流行。流脑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中国流脑近几年的流行趋势、各省的研究进展和流脑疫苗免疫状况作一综述,为流脑的预防控制起到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验证。rn 方法:使用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DB-WAX毛细管柱,ECD检测器检测,液体直接进样测定样品中的三氯甲烷,用峰面积对浓度回归得到标准曲线进行样品含量测定。rn 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μG/NK~100μg/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5。在10μg/ml~100μg/ml范围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在90%~110%之间。重复性测试中,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2.34%,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05%,以三氯甲烷计算理论塔板数约为50000,方法的检测限为80ng/ml,定量限为500ng/ml,峰分离度范围为1.70~1.98,符合中国药典对峰分离度大于1.5的要求。rn 结论: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可用于测定冻干甲型肝炎减毒疫苗中的三氯甲烷残留量。
  • 摘要:目的:对中国小鼠肝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rn 方法:采集中国某实验动物中心发病小鼠标本,采用细菌学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多重PCR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rn 结果:分离到一株能产生多种毒素的细菌,经鉴定为肝螺杆菌(HHm0801)。用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特异引物和肝螺杆菌16S rRNA基因fla基因、fla B基因、ure A基因、cdt B基因、cdt C基因特异引物对HHm0801细菌的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肝螺杆菌ATCC 5144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04917)同源性高达99%。肝螺杆菌感染小鼠肝脏的肝细胞肿大,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部分胞核深染,局部坏死,肝小叶脂肪变性;直肠部分绒毛脱落,有少量炎性细胞,局部充血。脾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小叶间隔不清晰,脾巨噬细胞增多。眼睛巩膜增厚,晶状体部可见深色物质沉着。rn 结论:首次从中国小鼠中分离到了肝螺杆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旨在了解甘肃省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感染情况,为猪群和人之间的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乙脑的流行强度。rn 方法:收集甘肃省部分地区猪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猪血清抗体。rn 结果:抗体总阳性率为73.3%,其中3月龄以下抗体阳性率为63.7%,3月龄以上为78.1%,且3月龄以上抗体强度高于3月龄以下猪群,通过t-检验,二者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中,陇南、天水为最高,甘南为最低。rn 结论:甘肃省猪群存在JEV感染或流行,且感染率较高。且存在地区差异,故此在进一步研究、预防、诊断工作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摘要:用含不同浓度的牛源性血红蛋白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最大增殖浓度和倍增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培养液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5mg/dl时小鼠骨髓瘤细胞生长较好,细胞最大增殖浓度在1.2×106/mL以上,倍增时间小于20h,当培养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为6mff/dl时细胞生长抑制,细胞最大增殖浓度和倍增时间为6.7×105/mL和21.6h。由此可见,培养液中血红蛋白浓度≤5mg/dl时不影响细胞生长,达到6mg/dl抑制细胞生长。
  • 摘要:目的:调查恒河猴SRV-1和STLV-1血清流行病学特征。rn 方法:用免疫荧光法(IFA)对63只野生恒河猴和105只人工繁殖饲养猴作了SRV-1和STLV-1血清抗体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68只恒河猴中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6%和5.95%,野生猴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11.11%,11.11%)均高于饲养猴(1.91%,2.86%);云南普洱和丽江两地野生恒河猴SRV-1血清抗体阳性率无差异(11.63%,10%),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丽江(25%)高于普洱(4.65%);2岁以下、2—4岁、4岁以上恒河猴的SRV-1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88%、7.06%,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88%、8.24%,2岁以上恒河猴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2岁以下恒河猴;野生雌猴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1%和18.52%,雄猴分别为8.33%和5.56%,雌、雄恒河猴之间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野生和人工饲养的恒河猴群中均可检出SRV-1和STLV-1血清抗体阳性动物,抗体阳性率与猴群生活地区、生长环境和年龄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IL-10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rn 方法:采用ELISA法对3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L-10水平进行动态监测。rn 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IL-10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IL-10激据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在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rn 结论:血清IL-10水平可部分反映移植患者的免疫状态,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用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观察。
  • 摘要: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环孢霉素A(CsA)中毒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IL-18、CRP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rn 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L-18和CRP水平进行动态监测。rn 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8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即有明显升高而CB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IL-18和CRP分别于1及2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IL-18和CRP持续升高,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治疗无效者,血清IL-18和CRP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IL-18和CKP也显著升高;而CsA中毒时,IL-18和CRP变化不明显。rn 结论:动态监测IL-18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用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与感染、免疫抑制剂中毒的鉴别诊断。
  • 摘要:目的:构建抗CD25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rn 方法:使用RT-PCR法,设计针对信号肽的简并引物钓取抗CD25杂交瘤细胞的重、轻链可变区基因,以质粒PAG4622为模板钓取人抗体IgG1重、轻链恒定区基因,分别将重、轻链可变区基因与相应恒定区基因进行拼接,将完整的重、轻链嵌合基因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和pcDNA3.3连接,构建抗CD25的人鼠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嵌合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RT-PCR检测mRNA的转录,夹心ELISA检测抗体表达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嵌合抗体的结合特异性。rn 结果:正确构建了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RT—PCR显示抗体基因在细胞中进行了成功的转录,ELISA测定抗体表达量在10-20ng/ml,FCM检测其能特异性与IL-2R结合。rn 结论:成功实现了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在真核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 摘要:在1969-2008年间,我们从全国各地共分离到60株街毒株,其中从犬脑中分离到41株,鼬獾中分离5株,人脑中分离到4株,鹿脑中1株,我们对这61株狂犬病毒株的N基因的进行了序列测定,初步分析后选取26株代表株与GenBank得到42株中国毒株N基因序列共计68株序列进行全面的进化分析。以探讨中国狂犬病毒株的基因分型和分组情况、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进化。结果表明:我们发现目前分离的中国毒株都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毒,可以分为2个大的进化分支共计8个组,分支I包括1-4组,分支Ⅱ包括5-8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93.2%,氨基酸同源性94.3%;组间核苷酸差异性至少是8.0%,氨基酸差异至少是1.7%;选择压力分析表明中国狂犬病毒处于较强的净化选择约束下,狂犬病毒N蛋白中的核苷酸突变主要是同义突变;运用贝叶斯中的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中国狂犬病毒N基因核苷酸的平均喊基替代率为1.4089×10-4取代/位点/年,共同祖先出现在公元1040年前;同一毒株或者核苷酸同源性很高的毒株在不同地点、不同宿主中出现表明中国狂犬病毒株存在跨地域、跨宿主传播;我国狂犬病高发区流行的毒株(分支I)与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分离的狂犬病毒株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分支Ⅱ的毒株在全球分布。
  • 摘要:目的:进行PAC蛋白的表达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抗原用于进行抗体检测。rn 方法:将转化了克隆有PAC蛋白基因的PET载体(PET-PAC)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离子金属螫合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hlot分析。rn 结果:含PET-PAC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以可溶形式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95kD的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总菌体蛋白的28%,SDS-PAGE证实纯度达94.8%。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rn 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为龋齿DNA疫苗效力试验打下了基础。
  • 摘要:目的:摸索与建立鼠抗人T淋巴细胞CD25单克隆抗体(WuTac)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结合的饱和程度的检测方法,评价注射用WuTac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rn 方法:采用体外与体内的实验方法,对健康志愿者与肾移植病人应用不同剂量的WuTac单抗,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IL-2R饱和度,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rn 结果:WuTac单抗与Zenapax和2A3单抗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抗原位点,而与Simalect以及7G7单抗的抗原位点不同。不同剂量组的健康志愿者静脉单次给药,给药后1h WuTac均能饱和T细胞上IL-2R的相应位点,饱和度均在96%以上,并可维持饱和状态至少3天。肾移植志愿者术后第一天IL-2Ra饱和度升至75.53%,至术后第10天升至最高96.49%,到术后21天仍维持较高水平,到术后28天为56.19%。rn 结论:WuTac在人体内对IL-2受体的亲合力高、作用迅速,而且其半衰期长,WuTac对IL-2R的封闭作用明显。WuTac结合IL2R的饱和度测定,是评价注射用WuTac单克隆抗体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于Ⅱ、Ⅲ期的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克隆HEV-ORF-2基因,构建酵母整合型表达质粒,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里表达,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rn 方法:从戊肝病毒基因库中,用PCR方法获取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和pPICZαB,并转化至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KM71H,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rn 结果:应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到约1.65 kb的DNA条带。获得ORF-2 aa 113-658,ORF-2 aa 113-660的目的基因片段,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里表达。rn 结论:已成功构建了表达。HEV-ORF-2编码蛋白的巴斯德毕赤酵母工程菌,HEV ORF-2 113-660aa,HEV ORF-2 113-658aa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分泌性表达。
  • 摘要:我国自1982年起试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至1988年公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MP,通过GMP的执行对提高药品质量起到了良好作用,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1992年国家又发布了GMP1992修订版。随着药品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和国际交流不断密切,我国又于1998年出了GMP1998修订版。如果说从1988版到1992版再到1998版是GMP逐步完善和由国家规范向国际规范靠拢的过程,那么,从199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尤其是加人WTO后,进出口贸易增加,形势发展表明向国际规范靠拢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考虑与国际规范接轨的问题了。所以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考虑对GMP1998版进行修订,出了几个讨论稿。本文介绍了我国GMP修订后药品生产厂房面临的问题,对洁净厂房的相关分析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对应新版GMP建设洁净厂房的设想。
  • 摘要:目的:测定本品PEG-IFN-SA中残留游离IFN-SA对其体外活性的影响。rn 方法:通过Gel-HPLC分离纯化PEG-IFN-SA,分别收集相应的Di—PEG—IFN—SA、PEG-IFN-SA和IFN-SA保留时间的组份峰。分离后的三组分按一定稀释倍数稀释后,分别测定其抗病毒活性(对WISH/VSV的保护作用),并计算生物活性单位。以PEG-IFN-SA原液100μl(0.5mg/mL)的总活性计算每个组份回收的总活性百分比。rn 结果:通过Gel-HPLC可以有效地分离IFN-SA和PEG-IFN-SA,其中IFN-SA保留时间为17.7min,PEG—IFN-SA保留时间为12.1min,两者分离度大于1.5。PEG-IFN-SA原液经Gel-HPLC分离纯化后,由色谱分离图分析可知相当于游离IFN-SA的组份峰约占1.0%的比例。在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中,经计算可得峰2组份(PEG-IFN-SA)回收活性占96%,峰1组份(Di-PEG-IFN-SA)回收活性占1%,峰3组份回收活性占0.01%。用RP-HPLC进行PEG-IFN-SA纯度分析,测得游离IFN-SA残留量低于0.1%。rn 结论:游离IFN-SA残留量低于0.1%,且回收的峰3无抗病毒活性。因此,峰3中无游离IFN-SA可能是其他小分子物质。三次重复实验证明,PEG-IFN—SA原液抗病毒活性可达7.8×106IU/mg,无游离的IFN-SA残留对活性影响。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用鼠疫双组分疫苗免疫NIH小鼠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状况。rn 实验室研究了鼠疫候选亚单位疫苗,F1+rV抗原为主要成分,分别用氢氧化铝佐剂和CpG+氢氧化铝佐剂配制。各实验疫苗组中F1的量和rV的量相同,各组分别为:①5μg F1+5p.g rV+氢氧化铝佐剂、②10μg F1+10μgrV+氢氧化铝佐剂、(③20μg F1+20μgrV+氢氧化铝佐荆、④25μgCpG+10μg F1+10μgV+氢氧化铝佐剂、⑤50μgCpG+10μg F1+10μg V+氢氧化铝佐剂。rn 在0d和14d免疫NIH小鼠,各组分别于6周、10周和14周处死小鼠,取脾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进行实验。rn ELISPOT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目,各实验疫苗组各次检测相比较NS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各实验疫苗组各次检测相比较NS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发现V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系数6周时25μg CpG+10μg F1+10μg V+氢氧化铝佐剂组与NS组(空白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4周时50μg CpG+10μg F1+10μg V+氢氧化铝佐剂组与NS组(空白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n 总体而言,鼠疫双组分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不显著,有必要继续探索用合适的佐剂和免疫途径来获得更佳的免疫效果。
  • 摘要:鼠疫菌F1抗原和V抗原是两个主要的抗鼠疫保护性抗原。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F1、15μgrV、15μgF1+15μg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鼠疫组分疫苗组血清F1抗体或/和rV抗体均高于鼠疫活疫苗组。豚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F1+rV组的存活率可达到90%(9/10),而F1组和rV组分别为50%(5/10)和20%(2/10)。结论F1+rV鼠疫组分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抗鼠疫疫苗,而单组分F1或rV鼠疫疫苗不能提供有效的抗鼠疫菌攻击保护。
  • 摘要:目的:建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PSPT)并与改良小鼠脑腔攻击法(MICA)相比较,对其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rn 方法:采用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出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索(FHA)。用纯化抗原包被酶标板,以羊抗鼠IgG酶标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检测小鼠抗PT抗体和抗FHA抗体的ELISA间接法,并对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PSPT法,并与MICA法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建立了小鼠抗PT抗体ELISA和抗FHA抗体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r≥0.99;经验证,两系统与无关抗体之间均无交叉反应;检测限度分别为93.75 mEU/ml和59.0625 mEU/ml,检测限量分别为100mEg/ml和70mEU/ml。建立了小鼠抗PT抗体PSPT和抗FHA抗体PSPT,将10批无细胞百日咳原液分别以PSPT法和MICA法进行效价测定,MI-CA法测定效价越高的原液,其诱导小鼠产生的抗PT抗体和抗FHA抗体滴度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两种方法对原液合格与否的判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SPT法比MICA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rn 结论:抗PT抗体ELISA和抗FHA抗体ELLSA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PSPT法有望替代MICA法用于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效价。
  • 摘要:目的:探索氢氧化铝佐剂戊肝疫苗的免疫原性与疫苗中PO43-浓度的关系,并探讨抗体滴度与抗原在羊淋巴液中吸附率的相关性。rn 方法:用不同浓度PO43-处理氢氧化铝佐剂制备试验疫苗,腹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定量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滴度。用钼酸铵还原法检测疫苗离心沉淀中的磷含量。采用兰格缪尔方程计算抗原在佐剂表面的最大吸附量(rm)。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疫苗在羊淋巴液中的抗原吸附率。rn 结果:随疫苗中PO43-浓度增加,抗原最大吸附量(rm)减小,抗原在羊淋巴液中对佐剂的吸附率下降,免疫血清抗体滴度渐次增加,直至达到平稳状态。rn 结论:增加疫苗磷酸根含量可减小抗原的吸附量和降低疫苗佐剂对抗原的吸附程度,提高疫苗免疫抗体滴度。
  • 摘要:目的:将脂质体作为乙肝病毒DNA疫苗的载体和佐剂,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观察。rn 方法:将乙肝病毒DNA疫苗pVAX/HBS用脂质体梭华-SoftastnTM包裹后肌肉注射BALB/c小鼠的后侧肢,定期对小鼠眼眶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及抗体亚型。rn 结果:脂质体可提高对乙肝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抗体水平及阳转率。rn 结论:通过对实验组1与阳性对照组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脂质体可显著增强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载体和佐剂。
  • 摘要:研究并建立重组鼠疫耶尔森氏菌LcrV抗原(Yersinia pestisV Antigen)的发酵与纯化工艺。通过观察LcrV工程菌pET-V/BL21(DE3)在试管和锥形瓶中的生长和表达规律,确定了最佳培养基、最佳诱导剂(IPTG)浓度、最佳诱导时间等条件,然后放大到30 L半自动发酵罐中进行补料批培养。发酵中采用限制性流加氮、碳源,保持溶解氧20%,pH7.0,结果经IPTG(1 mM)诱导4 h,最终菌体密度达到39A600(相当于干菌15.6 g/L)。重组蛋白V抗原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5%左右,含量达到1.54 g/L。收获菌体经冻融,离心分离上清高压匀浆后,依次经Q.Sepharose H.P.,Phenyl Sepharose 6 FF,Superdex75 prep grade柱层析纯化,每升发酵产物最终可以得到0.18g左右、纯度为95%以上的重组鼠疫菌LcrV抗原,整个纯化工艺的蛋白回收率为14.0%。
  • 摘要:本实验室认为CB 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国家标准附录I环境氨气浓度测定方法中有七处不当:①吸收液浓度应由0.5mol/LH2SO4溶液改为0.05moL/L H2S04溶液;②氯化汞应改为氯化高汞(HgCl2);③蒸馏水应改为无氨水;④标准溶液的配制中硫酸铵的分子式应改为:[(NH4)2SO4]。此溶液ImL含0.1mg氨(NH3)贮备液应改为:此溶液1mL含1mg氨(NH3),为贮备液;⑤表I1氨标准色列管的配制中:0.5mol/(NH4)3SO4,Ml应改为:0.05 mol/L H2SO4,Ml;⑥I4计算中:C-为样品溶液中氨含量,mg应改为:C-为样品溶液中氨含量,μg;⑦测定波长应由500nm改为420nm,且应加上各管加纳氏试剂混匀后至比色测定的时间应相对一致。
  • 摘要:应用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法对产自甘肃、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和黑龙江等省区2004—2008年的563批新生牛血清原料和用这些原料生产的317批成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新生牛血清原料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95%(g/ml),成品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79%(g/ml),原料蛋白质含量在各产区和各采集年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且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成品各生产年份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也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快速、准确的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本文对2001年至2008年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第三点的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与样品进行20倍、30倍、40倍三个稀释度测得的IgG含量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从而证明,样品加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完全能够代表该批样品的IgG含量,无需进行20倍、30倍的稀释。检测方法会更省时、省力、省材料。
  •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重组人白介素24蛋白(rhIL-24)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可能的机制。rn 方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hIL-24,进行了蛋白纯化,并对纯化的蛋白功能进行体外初步研究:用rhIL-24蛋白进行癌细胞毒性试验;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考察rhIL-24蛋白诱导不同癌细胞生成内源性的IL-24的异同:通过real time PCR来检测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和rMIL-24蛋白共孵育后细胞内caspases 3的变化。rn 结果:rMIL-24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rhIL-24蛋白能够明显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无害。rhIL-24蛋白能诱导正常MRC-5细胞和多种癌细胞产生内源性的IL-24。rhIL-24蛋白能够显著改变癌细胞的caspases 3的水平。rn 结论:rhIL-24蛋白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摘要:根据细胞因子类制品不同的品种和剂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无菌检查法,并对新建立的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