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来源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10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解剖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等;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61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峰、陶凯、高建华等。

脂肪来源干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1106 占比:99.85%

总计:131300篇

脂肪来源干细胞—发文趋势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研究学者

  • 鲁峰
  • 陶凯
  • 高建华
  • 郭澍
  • 刘晓燕
  • 梁久龙
  • 黄威
  • 察鹏飞
  • 陈阳
  • 龙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锐; 刘兰; 谢德富; 林映汐; 任红静; 颜洪
    • 摘要: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促进创面修复和再生方面潜力巨大,课题组前期已证明直流电场可以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并且不改变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探究直流电场刺激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1)获取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鉴定后分别给予0,100mV/mm直流电场刺激预处理,频率为1 h/d,连续3 d;(2)构建糖尿病难愈性创面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共21只,分别在创面局部多点注射1 mL直流电场刺激和未刺激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细胞浓度为1×10^(9) L,PBS组给予等量的PBS;(3)造模后3,7,14 d,大体观察创面愈合程度;激光散斑血流对比成像仪记录大鼠创面血流灌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微血管计数;免疫组化观察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创面组织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未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组和PBS组相比较,直流电场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组在第14天时创面接近完全愈合,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P <0.05);(2)直流电场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组在第3天时即开始出现创面上皮化,第14天时表皮结构较其余2组更加完整和连续,创面血管生成增加(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1表达增加明显(P <0.05);(3)3组大鼠创面血流灌注随着时间进展都出现逐渐达到峰值再回调的现象,直流电场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流灌注较PBS组显著增加(P <0.05),并在第7天时,明显高于未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组(P <0.05);(4)结果说明直流电场作用后的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以加速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进程,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血流灌注、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血管生成数量增加有关,这为体外大量扩增脂肪来源干细胞,加快干细胞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许再杰
    • 摘要: 难愈性创面是指皮肤组织受伤后1个月内在外界或内在因素作用下,创面无法通过自身程序使皮肤组织达到解剖学和功能完整的皮肤状态[1,2]。难愈性创面会导致患者全身性感染、肢体坏死甚至死亡[3]。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7‰的住院患者出现难愈性创面,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4]。因此,如何寻找合理治疗方案以促进创面快速修复成为临床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是指从脂肪组织获得的一种成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以及多项分化潜能,具有来源充足、容易获取、细胞活性强和排斥反应低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和再生领域[5]。因此,本研究对ADSCs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ADSCs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优化治疗方向,旨在为ADSCs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可靠依据。
    • 杨健(综述); 肖志波(审校)
    • 摘要: 自体脂肪移植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何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整形外科的研究热点。整形科医生们仔细研究了术中的每一个步骤,如:供区的选择、脂肪的获取、纯化、注射的方法等以求提高移植存活率。近十几年来,在移植前处理脂肪的方法上有较多新理论、新技术出现,如:提取及添加基质血管成分与脂肪来源干细胞、制成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胶等。脂肪移植前进行纯化和加工是有必要且有益的,本文针对脂肪移植的处理技术以及相应处理对移植脂肪的影响进行综述。
    • 董雨晴; 吕梦竹; 曹流; 郭澍
    • 摘要: 目的 探究一种从活体小鼠身上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实验方法.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麻醉C57小鼠后从其腹膜外及腹股沟处分离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获得ADSCs.传至3代后,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验证其成脂肪,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 从小鼠腹膜外及腹股沟部位可获得大量脂肪组织,且小鼠麻醉苏醒后生命体征平稳.ADSCs提取成功,14 d后观察小鼠生命体征平稳.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其CD29、CD44阳性,CD34阴性,成功对细胞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表明提取的AD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 本研究证实,可以从活体小鼠获取纯度较高的ADSCs且具有成脂肪、成骨分化能力.
    • 曹骑麟; 王婷; 熊伟; 郭澍
    • 摘要: 目的 探索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外泌体(exosomes,Exos)联合ADSCs负载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nHAC/PLGA)支架对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结合以上三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建立SD大鼠双侧颅骨直径8 m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HAC/PLGA支架组、ADSCs支架组、Exos-ADSCs支架组,其中,空白组和nHAC/PLGA支架组分别放置于大鼠矢状缝两侧缺损处,共10只;ADSCs支架组与Exos-ADSCs支架组分别置于大鼠颅骨矢状缝两侧,共10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取材制备标本,行大体观察及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通过大体观察及影像学分析和组织学分析发现,Exos-ADSCs组支架在新骨生成质量、成骨速度、血管长入等情况均优于nHAC/PLGA和ADSCs支架组(P<0.05).结论 经Exos处理过的ADSCs在大鼠颅骨缺损实验显示出良好的成骨作用,有望成为临床中治疗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
    • 王影; 于佃才; 罗岸峰; 雷华; 岑世宏; 黄金龙; 于登伟; 高舒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采用微创技术获取脂肪来制备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方法.方法 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雷华医疗美容诊所通过腹部穿刺方法获取5例患者腹部脂肪(0.5~1.5 g)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扩增ADSCs,并进行干细胞的分化与鉴定分析.结果 经过对ADSCs的增殖能力、特异性表面标志物的流式鉴定,成脂分化、成骨分化、软骨分化、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神经分化的多项分化能力的鉴定,确定了分离出的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可以分离获取ADSCs.
    • 王馨悦; 罗赛; 郝立君
    •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SCs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DSCs)以其来源充足、较易获取、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ADSCs可分泌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且EVs具有类似ADSCs的功能,而无细胞疗法是目前新兴的临床治疗方法,使得EVs成为了无细胞疗法的研究热点.现将ADSCs的EVs在创面修复及脂肪移植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陈兆欢; 段然; 黄晓璐; 李青峰
    • 摘要: 目的 探索富半胱氨酸蛋白61即CCN家族成员1(CCN1)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脂肪组织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脂肪移植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CCN1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只.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存活情况;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形态、活性脂肪细胞比例及新生血管数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差异表达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N1组脂肪组织质量保留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N1组脂肪细胞完整性更高,囊泡化与空泡化程度、炎症细胞聚集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CN1组中活性脂肪细胞比例更高且形态均一,对照组存在较少的活性脂肪细胞且大小不一,伴有囊泡化现象.与对照组比较,CCN1组新生血管数量更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组的转录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N1组中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结果显示CCN1组白细胞介素(IL)-8、IL-1和Toll样受体(TLR)2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在自体脂肪移植过程中添加外源性CCN1能有效促进脂肪组织新生血管化,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2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 李梁; 杨青文; 王士强; 陈远征
    • 摘要: 随着全球DM患病率升高,DM慢性创面患者不断增加.目前刺激DM创面愈合的技术仍然低效.人体脂肪干细胞(ADSCs)含量丰富,容易获取,可通过诱导多向分化、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促进血管化等机制使DM创面愈合.ADSCs可逐渐改善DM溃疡,疼痛评分降低,跛行步行距离减小,经皮氧分压升高,无并发症.本文对ADSCs在DM慢性创面中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崔晓; 郭冰玉; 回蔷; 陶凯
    • 摘要: 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从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多项潜能干细胞,ADSCs拥有着强大的分化和分泌能力.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促进血管化、调节炎症反应、构建细胞外基质、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动和促进上皮化来加快慢性创面的愈合.现就ADSCs治疗慢性创面的可能机制和相关联合治疗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