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素酶

肝素酶

肝素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2208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微生物学报、食品与药品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第七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讨会等;肝素酶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小来、李锂、邢新会等。

肝素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2208 占比:99.78%

总计:72368篇

肝素酶—发文趋势图

肝素酶

-研究学者

  • 马小来
  • 李锂
  • 邢新会
  • 杨仕明
  • 叶逢春
  • 张翀
  • 白佳珂
  • 袁勤生
  • 史绍鹏
  • 宫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腾腾; 常平安; 黄飞飞
    • 摘要: 本文总结和探讨肝素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低分子肝素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的研究性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对肝素黄杆菌Pedobacter heparinus的三种肝素酶的分子结构、底物识别、催化机制、分子结构改造及其应用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肝素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肝素酶的结构和功能有着紧密的关系.基于结构和功能关系的肝素酶分子改造,在未来生产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等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 朱梦; 李笃信; 杨凯歌; 李富川; 张真庆
    •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来源的肝素酶Ⅰ对依诺肝素钠降解特性的差异,以及依诺肝素钠精细结构表征,为此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3种肝素酶Ⅰ在不同条件下对依诺肝素钠的降解特点,并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降解产物,之后进行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获得结构信息,从而阐述降解产物组成和降解效率的差异.结果:不同来源的肝素酶Ⅰ对依诺肝素钠的降解效果不同.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融合蛋白肝素酶Ⅰ的降解效率要高于来源于肝素黄杆菌的原生肝素酶Ⅰ,而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重组肝素酶Ⅰ效率最低.经离子交换纯化获得数个寡糖,通过结构确认的1个寡糖组分(△UA2S-GlcNS6S-IdoA2S-GlcNS6S)在第1和第2种酶的降解产物中没有发现,而在第3种酶的降解产物中始终存在.结论:本文比较了3种不同来源肝素酶Ⅰ降解依诺肝素钠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为以肝素酶降解为基础的依诺肝素钠结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支持.
    • 陈晓鹏; 叶蕊; 戴大飞; 伍玉海; 俞远林; 程斌
    • 摘要: 目的 探索肝癌肝素酶(HPSE)对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凋亡及跨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从HepG2,BEL-7402和HCCLM3三种肝癌细胞中筛选高表达HPSE的肝癌细胞;构建含有HPSE之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1249-2,RNAi组),用含有阴性对照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HPSE-Control,Control组)作为对照,分别感染肝癌细胞,并验证感染效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代表肝癌MVECs,用Transwell小室行肝癌细胞跨内皮迁移试验;肝癌细胞和HUVECs细胞非接触共培养24 h,应用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肝癌细胞腹腔注射法制作裸鼠肝癌模型,观察肝癌MVECs凋亡及癌细胞跨内皮成瘤情况.结果 从3种肝癌细胞中筛选出高表达HPSE的HCCLM3肝癌细胞.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HCCLM3细胞72 h后,荧光显微镜显示细胞感染效率达到70%以上,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NAi组肝素酶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RNAi组肝癌细胞跨内皮迁移率为0.39,显著低于Control组的0.62(P<0.01).HCCLM3细胞与HUVECs非接触共培养,RNAi组内皮细胞成活率为1.14,显著高于Control组的0.77(P<0.05);RNAi组凋亡指数3.94±1.51明显低于Control组(12.53±0.55)(P<0.05).透射电镜示RNAi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Control组内皮细胞体积变小、变形,胞膜有发泡现象;染色质浓缩、边缘化,部分分割成块状,并见凋亡小体.实验裸鼠全部成活,Control组6只肝组织中均出现GFP标记的肿瘤细胞,镜下成瘤率100%(6/6),显著高于RNAi组成瘤率(33.3%,2/6) (P<0.05).光镜下Control组肝组织内可见肝癌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胞浆可见空泡,核质浓缩;RNAi组肝组织内罕见肝癌细胞,内皮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肝癌肝素酶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促进癌细胞转移.
    • 陶翎; 郭睿; 徐燕妮; 蒋省炎; 杨健; 周翔
    • 摘要: 肝素的结构通常以不同的二糖单位表示,了解肝素二糖的组成有助于从微观结构上解析肝素的作用机理.采用肝素酶Ⅰ、Ⅱ、Ⅲ混合,在合适的温度及缓冲液条件下,共同酶解肝素溶液,肝素酶解后得到的二糖及寡糖由于其磺酸化程度的不同因而在阴离子交换柱上保留的程度不同,已达到分离的效果,通过二糖标准品对肝素酶解后的二糖及寡糖进行定位,进而确认肝素酶解后不同糖的构成比例.结果 表明,肝素结构测定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在分别改变柱温、体积流量时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该检验方法可用于肝素二糖结构的解析.
    • 金梦祝; 曹庆科; 李胜华; 吴云; 陈峰; 殷文浩
    •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走罐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外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走罐组给予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采用上述2组的治疗方案,3组均治疗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PA、VEGF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愈显率为86.67%,走罐组愈显率为56.67%,常规治疗组愈显率为63.33%.联合治疗组愈显率高于走罐组及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愈显率与走罐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HPA、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HPA、VEGF水平均较走罐组及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常规治疗组HPA、VEGF水平与走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PA、VEGF水平有关.
    • 殷文浩; 金梦祝; 邬万新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健康皮肤标本的HPA和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HPA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状,银屑病组表达集中于棘层、基底层与乳头层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呈阴性表达。VEGF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状,银屑病组表达集中于棘层与乳头层血管内皮细胞,基底层也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呈阴性表达或基底层少量表达。对照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5%,银屑病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6%,银屑病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银屑病皮损中HPA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5)。结论HPA和VEGF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二者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病理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 张怡; 张甘霖; 孙旭; 于明薇; 王笑民
    • 摘要: 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是癌细胞穿透组织屏障发生转移的重要步骤.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组成成分,其多糖侧链可以被葡萄糖苷内切酶-肝素酶,特异性识别并切割,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完整性,促进肿瘤转移.临床上肿瘤患者肝素酶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转移发生密切相关.深入了解硫酸乙酰肝素、肝素酶及它们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寻找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将从硫酸乙酰肝素的合成调控、功能、肝素酶的转录和活性调节、肝素酶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硫酸乙酰肝素、肝素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basement membrane is the significant procedure of cancer metastasis,as cancer cell penetrates tissue barrier.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basement membrane,and its polysaccharide side chains can be specifically cleaved by heparanase,a kind of endo-[β-D-glucuronidase;subsequently,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basement membrane is impaired,which prompts cancer metastasis.The over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n cancer patient is associated with grade malignancy of cancer and metastasis.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heparan sulfate and heparanase in cancer metastasis for investigating new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This article will summarize synthesis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heparan sulfate,transcription and activity regulation of heparanase,heparanas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patients,the relationship among heparan sulfate,heparanase and cancer metastasis.
    • 元绍婷; 翁亦齐; 喻文立
    •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对比检测的变化,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 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24例,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41~60岁,体重48~86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Ⅳ级.所有病例均采取经典非转流术式.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所用红细胞以及血浆输注总量,分别于新肝期15分钟采集中心静脉血样,将血液样本同时加入TEG肝素酶试杯和TEG普通试杯中,应用TEG分析仪进行检测,观察两种不同试杯的检测结果.如果两组TEG图形不重合且差异明显,则给予鱼精蛋白,在此之后重复TEG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新肝期15分钟时,与普通试杯组结果相比,含有肝素酶试杯组的R值、K值、α角及MA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的抗凝作用是新肝再灌注早期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
    • 刘文丽; 蒋莹子; 赵丽青; 张培新; 王淑兰
    • 摘要: 肝素酶是一类能够特定切割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中α-1,4糖苷键并将其裂解成有活性寡糖片段的酶,主要分为真核生物肝素酶(Heparanase)和原核生物肝素酶(Heparinase).由于原核生物肝素酶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逐渐被重视.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介绍了原核生物肝素酶通过作用于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s)生成肝素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在制备第三代创新型抗凝血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WMH)和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ULMWH)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作为肝素拮抗药物等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原核生物肝素酶的未来应用前景及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