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九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诊断及相关技术标准化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诊断及相关技术标准化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诊断及相关技术标准化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08-04-1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会议文集:第九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诊断及相关技术标准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软组织肿瘤进展比较快,其分类主要由AFIP和WHO主导,1953年,AFIP的Stout教授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软组织肿瘤外科病理学的书,该书只有130页,也比较简单。半个世纪来,软组织肿瘤病理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病理学者的深入研究,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认识不断深化。发现了不少新的类型,对原有的软组织肿瘤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Enzinger和Weiss从1983年第一版到2007年第五版的“软组织肿瘤”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各个系统的软组织肿痛和瘤样病变,堪称为软组织肿瘤的巨著。而WHO从1969年的第一版到1994年的第二版的软组织肿瘤病理分类,也都是由AFIP的意见主导,所以AFIP和WHO分类实际上没有什么分歧。而WH02002年的第三版的关于软组织肿瘤分类的一书,是由Fletcher主编,Fletcher是英国人,没有在AFIP工作过,虽然现在也到了美国,他的观点与AFIP不完全一样,所以第三版分类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纵观软组织肿瘤的发展和变化,试述其现状和疑难问题。本文介绍了软组织肿瘤的新类型,以及Enzinger和Weiss第五版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
  • 摘要:近年来,细胞病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其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能够重复检查等优点,细胞病理学诊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全身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疾病诊断中。随着医学影像等设备的不断改进,细针吸取细胞学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液基细胞学的开展及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细胞病理学的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细胞病理诊断在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队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所有开展临床细胞病理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均适用本办法。医疗机构应当按本标准规范临床细胞病理学的工作,使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本文分析了我国细胞学的现状及规范。
  • 摘要:卵巢上皮性肿瘤是卵巢中最常见的一组肿瘤,它起源于卵巢外表面上皮。根据细胞类型可以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等。根据细胞的非典型性以及肿瘤有无浸润等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其中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也称为卵巢癌,它是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基于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几种新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的模式,而对于相关的病理学研究则更多的集中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本文现简单介绍。
  • 摘要:肿瘤转移即肿瘤由原发灶迁移到远处器官后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黏附、细胞运动、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及血管生成情况是肿瘤转移的决定因素。ECM和基底膜主要由两类成分组成,一是包括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在内的结构蛋白,二是包括蛋白多糖和糖氨多糖在内的非结构蛋白,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HSPG是一种蛋白多糖类碳水化合物,由一个核心蛋白通过共价键与硫酸乙酰肝素(HS)结合组成糖氨聚糖。本文介绍了肝素酶的基因表达与分子结构,探讨了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肝素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 摘要:各种疾病的有效治疗取决于疾病的正确诊断。疾病的正确诊断特别是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疾病的正确诊断当今仍然是建立在病理学形态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最为可靠,临床医师往往以病理诊断为依据来制定治疗方案,故而病理诊断常被人们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人体疾病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及病理诊断医师经验的差异性使得一些疾病的病理诊断难以做出肯定结论。从而出现病理诊断的灰区及病理诊断的失误。造成病理诊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避免诊断失误的发生,应做到:①重视活检病理标本的代表性;②重视病理检查申请单填写的全面性;③重视病理标本固定与送达的及时性。本文介绍了病理诊断模式、种类、灰区与失误。
  • 摘要:众所周知,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最主要的方法,病理学检查还在肿瘤(尤其恶性肿瘤)治疗和预后判断上起重要作用。病理医师在外科病理实践工作中往往满足于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而忽略了对与恶性肿瘤相关治疗和预后指标的检测。本文就传统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新技术在恶性肿瘤与治疗和预后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作一介绍。
  •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一种极其珍贵的资源每天伴随着临床病理医师,唾手可得。然而,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师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恰恰是长期以来大部分临床研究很难领先于国际或很难产生重大临床应用价值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组织生物样本。医学标准化的组织生物样本库的建立、管理与充分应用,对临床诊断与医药科学研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组织生物样本库的重要性、分析了组织生物样本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摘要:美国的全国综合肿瘤网(NCCN)是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的肿瘤治疗协作组织。它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指标,已经作为世界范围内进行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案。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引进和使用。本文在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介绍2007年发布的NCCN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实践指南,尤其是关于病理学诊断的部分。2001年的WHO分类是NCCN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作为病理学工作者,了解病理分型对于治疗的重要意义和其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是十分重要的。
  • 摘要:近年,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在肠镜活检诊断大肠癌对这一标准如何应用,由于国内病理医生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对大肠癌活检诊断的混乱。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在采用WHO这一标准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有错误,有多少误诊;结肠、直肠内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本文就1318例结肠、直肠活检标本并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并对结肠、直肠窥镜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诊断癌的标准进行探讨。
  • 摘要:乳腺的穿刺活检,包括绌针吸取细胞学(FNAC)和粗针活检(CNB)是诊断乳腺肿物的重要方法之一。2l世纪以来,影像学引导下乳腺料针活检(CNB)技术在我国中心城市的医院中发展较快,不仅诊断准确率高,并能够应用于乳腺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已成为乳腺痛患者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的重要依据。由于所用设备及器械主要依赖进口、检查费用昂贵、检杏时间较长等因素所限,CNB检查技术并不适合用于现阶段我国亿万妇女的乳腺防痛筛杏。FNAC具有所用设备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捷、诊断迅速准确、检查费用低廉的优点,目前已经在围内外不少单位开展。但是在工作模式、操作技术及诊断标准等诸环节存在问题较多,总体水平不高,缺少规范的模式即标准化措施,远不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结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开展乳腺FNAC的工作体验,提出一些建议,和从事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同道一起讨论。
  • 摘要:自从1941年Coons等创建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以来,免疫细胞化学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迅速。1968年中根一穗(Nakane)创建了酶标记抗体技术;1974年,Sternberger创建了过氧化物酶一抗过氧化物酶(PAP)技术;1975年Koehler和Milsteln发明单克隆抗体,为免疫细胞化学提供了大批不同的特异性抗体。1981年,许世明等建立了亲和免疫细胞化学,即亲和素和生物素(ABC)法。免疫金银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原位PCR技术的建立和应用,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向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系统检测技术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已经形成分子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本文介绍了免疫组化抗体的发展以及非生物素检测系统多聚鳌合物酶法的问世,探讨了免疫组化方法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 摘要:早在1986年,Ashworth曾报道1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概念。随着人们对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介绍了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通过分析CTC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肿瘤转移规律的认识。早期准确地检测CTC对合理地进行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并可作为疗效评估指标及加强辅助化疗的选择性指标,有助于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治疗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使肿瘤的综合治疗更加及时、完善和有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