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B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8131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等;B细胞表位的相关文献由14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涛、吴东来、吴玉章等。

B细胞表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131 占比:99.77%

总计:108383篇

B细胞表位—发文趋势图

B细胞表位

-研究学者

  • 杨涛
  • 吴东来
  • 吴玉章
  • 徐青元
  • 万康林
  • 刘霓红
  • 刘海灿
  • 张丽芳
  • 王雪枝
  • 李马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栗宁; 周景明; 王爱萍
    • 摘要: 非洲猪瘟(ASF)是猪的一种烈性病毒病,病死率可达100%。ASF的肆虐,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SF的防控依旧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用,ASF的有效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控显得至关重要。该病的致病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病毒表位信息是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发基础,论文对ASFV病毒蛋白p72、p30、p54蛋白B细胞表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了解表位的研究现状有助于ASFV感染机制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新型检测试剂及疫苗的研发。
    • 陈旭东
    • 摘要: 目的预测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催化活性区域(NSD1-CD)B细胞优势表位,并分析其功能。方法以NSD1-CD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Hopp&Woods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进一步运用抗原指数预测,并结合三级结构分析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及其功能。结果NSD1全长为2696个氨基酸,NSD1-CD(1852~2082)由23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6.53 k Da。经综合分析,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存在于NSD1全长序列N端的1865~1869及1959~1964区段,优势表位KKPPP(1865~1869)距离s-腺苷甲硫氨酸较近,可能与转甲基功能关系紧密。结论多参数预测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可为应用多肽小片段制备单克隆抗体、表位疫苗及研究其蛋白功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 王楠; 白雪强; 陈文艳; 李圆圆; 张晓金
    • 摘要: 目的分析腐食酪螨第3组分过敏原(Tyrp 3)的结构、理化性质、B/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中索引到Tyrp 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网络在线数据库ProtScaletools分析了Tyrp 3蛋白的一级结构;采用SOPMA网络在线服务器分析Tyrp 3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网络在线数据库SWISS⁃MODEL完成对Tyrp 3蛋白三级结构的同源建模,并对预测得到的Tyrp 3蛋白三级结构模型稳定性进行验证。运用网络在线数据库SignalP 4.1预测Tyrp 3的信号肽;运用网络在线数据库TMHMM2.0预测Tyrp 3的跨膜区域的位置。运用网络在线服务器ProtScaletools预测分析了Tyrp 3蛋白的理化性质,包括Tyrp 3的亲疏水性、不稳定性指数、理论等电点(pI),以及运用网络在线数据库NetPhos3.1分析Tyrp 3的磷酸化位点。利用DNA⁃STARLasergene软件中的Protean软件、网络在线数据库BCPreds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网络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了Tyrp 3的B细胞表位,利用网络在线数据库NetMHCⅡ2.2和网络在线数据库NetMHCⅡpan-3.1预测分析了Tyrp 3的T细胞表位。结果Tyrp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共含有26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380.13 Da。Tyrp 3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氨基酸占比19.65%)、β转角(氨基酸占比5.96%)、延伸链(氨基酸占比25.61%)和无规则卷曲(氨基酸占比50.19%)。通过同源建模得到的Tyrp 3蛋白三级结构,经验证Tyrp 3蛋白的三级结构的同源建模结果是合理的。Tyrp 3第1~16位氨基酸为Tyrp 3的信号肽;Tyrp 3蛋白跨膜结构域的氨基酸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为247~268。Tyrp 3是一种亲水且理化性质稳定的蛋白,其理论等电点5.63;Tyrp 3含有9个丝氨酸激酶、7个苏氨酸激酶及3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Tyrp 3的B细胞抗原表位有5个肽序列,其氨基酸位置分别为第102~113位氨基酸、第145~150位氨基酸、第161~170位氨基酸、第207~221位氨基酸、第237~242位氨基酸,T细胞表位的肽序列有3个,其氨基酸位置分别为第89~100位氨基酸、第114~125位氨基酸和第175~185位氨基酸。结论Tyrp 3是一种亲水且理化性质稳定的蛋白,预测得到的B/T抗原表位为Tyrp 3表位的疫苗和肽-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参考。
    • 焦娟; 姜海明; 李姗珊; 张立新; 刘杰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冠状病毒突刺糖蛋白的抗体免疫表位进行深度分析,为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目的蛋白一级序列、二级结构、高级结构和B细胞免疫表位预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突刺糖蛋白的抗体免疫表位信息。应用PHD和Jpred4等软件,预测目的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转角以及卷曲结构;应用在线软件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 2.0预测目的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结合蛋白数据库中突刺糖蛋白的高分辨三维结构,进一步筛选优势抗原表位区段,得到突刺糖蛋白的优势B细胞免疫表位。结论筛选出突刺糖蛋白的优势B细胞免疫表位,为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筛选出高效表位及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检测奠定基础。
    • 海永慧; 钦倩; 李蓓蓓; 任静静; 马勋; 王鹏雁; 蒋建军
    • 摘要: 目的 为了初步评价基于FimD、PilN和PilV蛋白优势表位设计的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将FimD、PilN和PilV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串联,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用弗氏佐剂与重组蛋白充分混匀后免疫小鼠,收集血清,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并进行抗原性的检测;三免后进行攻毒保护实验并对小鼠肝脏、脑和脾脏载菌量进行测定。结果 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的重组蛋白大小相符,表明成功制备出多表位抗原。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高达1:204 800。试验组小鼠攻毒后存活率为66%,对照组小鼠肝脏、脑和脾脏载菌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结论 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具有研发牛源致脑炎大肠杆菌多表位疫苗的潜在价值。
    • 王丽娜; 贺显晶; 蒋剑成; 汪锋锋; 肖佳薇; 蒋凯; 赵鹏宇; 王天硕; 于思雯; 毕栏; 郭东华
    • 摘要: 为了对牛坏死杆菌43K OM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研究利用Prot Param在线软件、TMHMM在线软件、Net Phos软件、DNA star软件和I-TASSER在线软件,分别对43K OMP的理化性质、跨膜区、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用Bepipred在线软件和Ellipro在线软件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表位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3K OMP共编码37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2.927×10^(3),理论等电点为8.74,该蛋白在1-20aa处存在信号肽区域,无跨膜区,包括34个磷酸化位点,具有10个构象B细胞表位,多个线性B细胞表位,合成的4表位肽经ELISA验证显示反应性良好。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出43K OMP的性质及结构,预测出其具有多个B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 孟克; 白伟琴; 卡楚拉; 乌志勇; 苗苗; 格日勒图
    • 摘要: [目的]应用生物学软件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PEDV S2基因B细胞表位肽。[方法]利用CLC Sequence viewer 6.8软件及在线数据库IEDB筛选出PEDV S2基因B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表位肽。将表位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耦联后作为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通过ELISA法筛选出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进行1次加强免疫,3 d后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融合。经HAT选择培养基培养筛选有效杂交瘤细胞,采用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继续进行扩大培养。将部分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并收集腹水。通过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腹水和单克隆细胞株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确定最高效价作为后备细胞株。[结果]筛选出B细胞表位肽序列为:MQYVYTPTYYML;免疫多肽抗原后融合前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2000;BALB/c小鼠腹水及单克隆细胞株培养物上清液ELISA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效价达到1∶4000。[结论]筛选出了PEDV S2基因B细胞表位,为PEDV表位肽疫苗载体构建研究提供参考。
    • 刘晶晶; 陈玉梅; 潘卫东
    • 摘要: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梅毒螺旋体TP17蛋白B细胞表位,并验证TP17表位多肽与梅毒阳性临床血清的反应性。方法:用SOPMA、DNASTAR、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脂蛋白TP17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10份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血清样本,与脂蛋白TP17及6段重叠多肽的反应性。结果: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Thr27~Glu38、Leu53~Asp62、Thr66~Gln74、Lys75~Pro88、Leu107~Lys119以及Tyr132~Met145,预测的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为:Lys34-Ala35、Ala55、Pro88、Glu99、Pro136~Pro147、Thr154,这些抗原表位分散于TP17蛋白分段表达的6段重叠多肽(Tp17-1 Tp17-6)中的不同区域,ELISA结果显示这6段多肽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样本发生特异反应,OD_(450)值在0.59~1.45之间,S/N>2.1。结论:鉴定了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该表位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 雷雪; 林勇平; 向波; 杜丽枝; 邓湘雪; 刘斯琦; 林润培; 刘忠民
    • 摘要: 目的 针对梅毒低流行率人群,采用多表位融合片段策略以提高苍白密螺旋体(Tp)筛查试验的特异度,减少Tp假反应性结果 .方法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包含Tp47蛋白多个优势B细胞表位的多表位融合蛋白.随后将该多表位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用于建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并检测96份梅毒阳性血清(1≤S/CO≤10).将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 作为标准,将多表位融合蛋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Tp47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多表位融合蛋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2%和94.12%,Tp47蛋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较低,为79.41%.多表位融合蛋白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与TPPA结果 的符合率为91.67%,高于Tp47蛋白的88.54%.结论 多表位融合蛋白可有效提高梅毒血清学诊断的特异度.该研究为开发新一代具有较高特异度的梅毒诊断方法 提供了思路.
    • 李娜; 刘铭; 刘岚铮; 白爱英; 关恒云; 刘辉
    • 摘要: 目的 预测与分析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新型候选抗原Pvs48的T.B细胞表位.方法 运用SYFPEITHTI在线预测Pvs48的T细胞抗原表位,然后再利用表位数据库(IEDB)从抗原性、表面易接近性、柔韧性、亲水性、β转角5个方面在线预测Pvs48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结果 成功预测了Pvs48中的6个B细胞表位肽、7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及7个辅助性T细胞(Th)表位.结论 预测分析的Pvs48 T.B细胞线性表位为今后制定间日疟原虫的表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