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6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92816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黑河科技、健康必读(下旬刊)、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2007年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海口)学术研讨会等;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友伍、刘楚芹、吕莉等。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2816 占比:99.99%

总计:492878篇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文趋势图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研究学者

  • 张友伍
  • 刘楚芹
  • 吕莉
  • 杨然
  • 林进
  • 王雨凤
  • 韩国柱
  • 万芳
  • 于飞
  • 亓英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洪波; 黄木琴
    • 摘要: 目的:评价在产科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中,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两种输血方法何种临床效果更佳。 方法:选取 2016 年 -2019 年三年中在于我院生产中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 42 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成分输血,对照组采取全血输注。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过敏,发热,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实验组组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和d -二聚体水平较低(P < 0.01)。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优化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减少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王照军; 陆西平
    • 摘要: 目的 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应用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以此分析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行不同的输血方式:成分输血、全血输注,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经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PLT、RBC、HGB、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FGB、凝血酶时间(TT)、D-D数据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凝血酶原时间(APTT) (25.66±3.22)s经系统软件分析发现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PLT (98.22 ±8.76)×109/L、FGB(1.67±0.16)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6.07,6.22,7.21,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RBC、HGB、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D数据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更为安全有效,但是,还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血液学指标进行成分输血方案制定,以此确保抢救效果.
    • 楚薛枫
    •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对于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本文收集了2007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上述患者进行询问病史、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快速开放掌握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症状、保持尿管通畅等抢救措施.结果:上述45例患者,18例患者输入新鲜血液,11例患者使用肝素,4例患者输入纤维蛋白原,12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37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2.2%,1例患者未愈出院,7例患者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结论: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诱因,进行积极的护理配合,这是抢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关键.
    • 朱启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predictive nursing for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t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treatment success rate, hospital transfer rate, mortality rate, and averag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for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long with maternal and infant safety.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朱小苑; 刘惠英; 刘映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妇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血管内凝血症状以及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6.2%,对照组患者对于血管内凝血症状以及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为80.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服务可以使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管内凝血症状得到改善,也可以使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有一定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王雨凤
    • 摘要: 目的:探究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月产科收治的97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存活率、死亡率、住院天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积极的临床护理是救治产科急性DIC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尽量减少死亡率,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王雨凤
    • 摘要: 目的探究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月产科收治的97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存活率、死亡率、住院天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积极的临床护理是救治产科急性DIC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尽量减少死亡率,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黄意锋
    • 摘要: 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抽取本院治疗的18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中表现主要为:大出血,并且血液不凝。经过积极治疗,其中包括治疗原发病、补充血液以及手术等,15例成功抢救,3例死亡,其中12例切除子宫,其抢救成功率高达83.3%。结论:产科患者一旦发现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Objective:Analysis of emergency obstetr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Methods: Collected from this hospital treatment of 18 cases of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pregnant wome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analysis.Results:Through analysis, these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bleeding, and blood coagulation.After active treatment, including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 supplement blood as well as operation, 15 cases of successful rescue, 3 patients died, including 12 cases of hysterectomy, rescue success rate as high as 83.3%.Conclusion: Obstetric patients once found bleeding symptoms, immed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treatment.
    • 吉丽君
    • 摘要: 目的: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4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22围产儿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和围产儿的存活率。
    • 郑素芬
    • 摘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产科的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共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并对患者的临床结局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病凶猛,病因复杂,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密切观察尿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护理措施.本文40例患者共38例获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DIC进行积极的、动态的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促进护患和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