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β-羟基丁酸酯

聚β-羟基丁酸酯

聚β-羟基丁酸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8971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文山学院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换届暨2004水处理技术交流会等;聚β-羟基丁酸酯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忠耀、胡平、于慧敏等。

聚β-羟基丁酸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9713 占比:99.94%

总计:189833篇

聚β-羟基丁酸酯—发文趋势图

聚β-羟基丁酸酯

-研究学者

  • 沈忠耀
  • 胡平
  • 于慧敏
  • 蔡志江
  • 尹进
  • 李红旗
  • 刘俊梅
  • 张孝斌
  • 李梅
  • 李琢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志博; 尚涵; 徐文轩; 韩广东; 崔金声; 杨皓然; 李瑞鑫; 张生辉; 徐欢
    • 摘要: 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可实现从原料合成到加工成型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生态循环,在生物医用和包装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制于PHB自身成核能力差导致的球晶尺寸偏大等不利结晶形态特点,其制品存在抗冲韧性差、延展率低和易蠕变等缺陷.本文提出了水相加工和受限成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在水溶液中充分剥离后,直接包覆于亚微米级PHB微颗粒表面形成PHB@GO复合物,然后在压力场下受限成型获得GO插层PHB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极低GO添加量(质量分数0.1%)下,PHB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并获得晶核密度高且晶体尺寸均一的结晶形态.插层GO纳米片还促使复合材料发生了脆-韧转变,使其拉伸强度和延展性均成倍提高,同时显著增强了动态热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学性能.
    • 冯渝骅; 姜雷; 许梦莹; TREMBLAY Pier-Luc; 张甜
    • 摘要: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法合成闪锌矿结构的ZnSe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真养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构建杂化光合系统,测试系统中PHB含量变化,结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来探究光催化材料在生物杂化光合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纯材料光催化产氢时,材料在短时间虽有不错的产氢性能表现,但是在长时间循环中表现不佳.在结合细菌后,该生物杂化光合系统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对照组最高可将PHB产量提升至1.87倍,并且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系统保持稳定.材料在高浓度下依然对该系统起到正面的作用.并且通过测定底物消耗和计算效率的方式探讨了光催化材料影响该生物光合杂化系统的具体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合成的ZnSe与Ralstonia eutropha H16相结合在光照下能够有效提升PHB的产量.
    • 赵芮晗; 卢海凤
    • 摘要: 石油基塑料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污染并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寻找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生物塑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与安全性,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作为生物塑料之一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已成为生产生物塑料制品的重要来源.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生产PHB的重要原料.PSB可利用废水中廉价的碳源为底物累积PHB,能实现废水资源化,其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可生产PHB的PSB菌种、PHB在菌体内的合成途径、影响PSB累积PHB的因素和目前利用废水培养紫色非硫菌(Purple Non-Sulfur Bacteria,PNSB)并累积PHB的研究现状,并对以废水生产PHB的PNSB污水资源化这一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解决石油基塑料污染与废水资源化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 杜江华; 杨婷婷; 郭生伟; 喻迎春
    • 摘要: 以聚氧乙烯(PEO)/氯仿溶剂为核层纺丝液,聚β-羟基丁酸酯(PHB)/氯仿溶剂为壳层纺丝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和高速旋转接收辊制备了有序排列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制备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膜的表面形貌、核壳结构、热性能、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PEO/PHB纤维具有显著的核壳结构,纤维排列有序,纤维平均直径为0.57~1.27μm;PEO/PHB核壳超细纤维晶体结构中含有组分PHB的α型晶体和组分PEO的单斜晶体;增加纺丝电压,纤维直径减小,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增加推注速度,纤维直径增大,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增加收集距离,纤维直径先减小后增大,结晶度先增加后减小.改变单一纺丝条件,在纺丝电压18 kV或推注速度0.07 mm/min或收集距离8 cm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纤维膜均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与纯PHB纤维和纯PEO纤维比较,有序排列PEO/PHB核壳超细纤维中各组分热学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 吴霞; 吴长胜; 王国庆; 罗国芝; 谭洪新
    • 摘要: 为探究聚-β-羟基丁酸酯作为生物絮凝系统缓释碳源的适宜添加比例.分别向80 g/m3(A组)、200 g/m3(B组)、320 g/m3(C组)3个试验组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HB),进行为期48 d的罗非鱼养殖试验,每4 d进行一次水质监测,试验结束时检测鱼苗生长情况,取生物絮团进行营养指标检测,将PHB称重后进行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随着PHB添加量的提高,各组总氨氮(TAN)峰值均逐渐降低,硝酸盐氮(NO-3-N)积累均提高;试验后期,A组可以稳定地将系统碳氮比(DOC/TN)维持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3个试验组中不同PHB添加量对罗非鱼存活率、增重率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C组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5);不同添加量的PHB作为系统碳源降解损耗差异显著(P<0.05),随着PHB添加量的提高,降解损耗量越高,降解破损程度越低.研究表明,80 g/m3的PHB添加量能在养殖期间维持系统碳氮比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可作为PHB用作生物絮凝系统缓释碳源的适宜添加比例.
    • 张甜; 王君婷; 许梦莹
    • 摘要: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杜江华; 杨婷婷; 郭生伟; 陈诗华; 喻迎春
    • 摘要: 以三氯甲烷为溶剂,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为壳层纺丝液,聚氧乙烯(PEO)为核层纺丝液,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螺旋结构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对纤维形貌、组成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调控纺丝工艺条件,可制备出光滑无孔、螺旋无孔、螺旋多孔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当纺丝温度为35°C、电压为14 kV、推注速度为0.03 mm/min、接收距离为12 cm、滚筒转速为50 r/min时,可获得直径分布均匀的多孔螺旋结构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多孔螺旋结构的PEO/PHB核壳超细纤维中PHB组分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较纯PHB纤维有所提高,热分解速率变化不明显,而PEO组分的起始分解温度较纯PEO纤维有所提高,热分解速率降低,终止分解温度变化不明显.
    • 葛淑萍; 邹兴政; 梁明月; 葛爽; 尹铁英; 王贵学; 许凯
    • 摘要: 镁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在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方面都具有优越性,目前在医用材料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其存在腐蚀速率快和腐蚀不均等不足,这势必会阻碍它的应用及发展.因此对镁合金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增加耐腐蚀性,同时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可降解镁合金发展与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一种细胞内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即聚β-羟基丁酸酯(poly-beta hydroxy butyric acid ester,PHB)作为涂层材料,在 WE43镁合金表面制备PHB涂层,考察改性后镁合金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物PHB涂层后的 WE43镁合金聚合物涂层分布较均匀,对镁合金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另外,PHB涂层明显提高了镁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对细胞的增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细胞迁移.该研究为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The magnesium alloys have been used as new types of degradable biomedical metal materials.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biocompatibility,biodegradation performance are excellent.In recent years,the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medical materials.However,their corrosion rate is rapid and not u-niform,which hinders 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surface modification,increas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improving the biocompatibility have become important parts i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egradable magnesium alloys.This paper used a kind of natural polymer in cells,namely poly-beta hydroxy butyric acid ester (PHB)as coating material.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biological compatibility of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preparing the PHB coating on WE43 magnesium allo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coating was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WE43 magnesium alloy surface and had a better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materials.In addition,the PHB coat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mag-nesium alloy,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cells.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study of degradable magnesium alloy materials.
    • 王先津; 代元坤; 苑志磊; 贺继东
    • 摘要: 首先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将壳聚糖(CS)的氨基进行保护,得到油溶性产物SCS;以二丁基镁为引发剂引发β-丁内酯开环聚合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改性剂对PHB端基进行活化;然后将PHB接枝到SCS分子链上得到两亲性接枝聚合物SCS-g-PHB;再将壳聚糖氨基脱保护,得到CS-g-PHB;用丁二酸酐酰化得到具有一定pH值响应性的丁二酸酐酰化接枝聚合物SC-g-PHB;最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C-g-PHB纳米微球;并通过FTIR、1 HNMR、TGA、SEM、TEM和DL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g-PHB的接枝率为21.5%,SC-g-PHB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在200 nm左右,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