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理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专利文献2046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教通讯等; 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鹏、范雯芩、娄元元等。

职业启蒙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77%

专利文献>

论文:20463 占比:99.23%

总计:20621篇

职业启蒙教育—发文趋势图

职业启蒙教育

-研究学者

  • 陈鹏
  • 范雯芩
  • 娄元元
  • 张健
  • 刘晓
  • 吴小瑜
  • 高山艳
  • 冯忠友
  • 刘海霞
  • 刘铖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张婷、于伟在《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规划的基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受教主体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未来职业的,其认知中存在哪些问题等理应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儿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所思、有所问,不仅是浪漫,而且是为了了解周边世界、探索未知,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和激励,则容易引发个体职业生涯的畸形发展。
    • 冯忠友; 韦生键
    • 摘要: 职业启蒙教育被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职业中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在职业启蒙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对优势智能及对应的职业倾向有着更深理解,能更好帮助学生在心中种下人生职业规划的种子,引导孩子们正确认知职业,正视个人兴趣,发展自己特长,为明确人生方向与目标奠基。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成都市龙泉驿区一所公办中职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区域内中小学主动承担起全区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通过申报项目、组建团队、研究课题,探索出渐进式职业启蒙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值得推广和借鉴。
    • 董同强
    • 摘要: 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教育的根基,对引导学生开启职业生涯以及培养健全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学界尚未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理论层面缺乏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实践范式。文章阐释了以促进学生理解职业生活为追求,以培育完整的个体为导向,推动基础教育体系综合变革,谋求启蒙性与未来发展契合的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回归学生生活、谋求未来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职业理想与价值观培育为主题的职业启蒙教育内容框架。
    • 娄元元
    • 摘要: 职业启蒙教育应成为我国后扶贫时代国家反贫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职业启蒙教育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识、职业技能、职业规划与管理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启蒙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包括: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教育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工作本位学习机会。
    • 王开灏
    •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日渐成熟,对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小学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需求,对其未来的职业意向实施方向性指导,引导其开放性的职业兴趣,帮助儿童对未来职业具有正确的认知,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其未来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强化对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鹏; 刘铖
    • 摘要: 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经典的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其明确区分了社会事件或规则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与职业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采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的职业意识具有三重结构,分别是指向“我—他”关系的道德性、指向“我—群”关系的习俗性和指向“我—我”关系的个人性。据此,教育者需要精准分析儿童的职业意识构成、识别儿童的职业意识偏差类型,并将领域重叠问题作为教育资源,通过“发展性讨论”帮助儿童进行职业意识结构的自我调适。
    • 杨红荃; 方星
    • 摘要: 教育分流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社会固化的对职业教育的消极观念与新的角色期待互动中产生角色冲突,形成角色焦虑。职业启蒙教育的核心逻辑是在中小学的教学互动中引入职业教育因素,创设以职业互动为前提的职业教育普及路径,建立职业教育角色生态,以互动提升职业教育认同感。因而,缓解角色焦虑在于消解个体的角色冲突,为家长创设恰切的职业教育角色期待,社会与学校要设置合理的职业教育互动,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以提升意识为前提、强调创新形式、关注互动过程中的竞争,是处理好教育分流政策下角色焦虑现象的重要途径。
    • 闫孟宇; 庞聪颖; 杨海华
    • 摘要: 职业体验教育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重新厘清具身认知理论与职业体验教育的内涵关系,审视当前小学阶段职业体验教育存在实施内容与方式缺乏具身实践性;实践基地匮乏且缺乏真实具身的职业情境;专业师资不足和具身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离身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职业体验教育要坚持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具身化认知;不断推进实施内容与方法的具身化改革;努力创设具身化的真实职业情境;积极培育兼具具身理念与实践能力的职业体验教育专业师资等实践路径。
    • 刘铖; 陈鹏
    • 摘要: 养成以劳动观念为价值向度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启蒙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应然目的之一,也是普职衔接的衍生性要求之一,然而当前儿童的职业价值观却存在着异化的隐忧。文章采用以网络新闻为资料的质性文本分析法研究28个典型案例,发现典型的职业价值观异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职业倾向方面,所期望的职业类型趋同,且驱动力消沉;在职业认知方面,思维偏差且自我中心;在职业过程方面,贪图逸乐,且期望不劳而获;在职业结果方面,追逐物质,且认为学习无用。为此,可通过构筑深刻化的自我概念、提振主体性的自我效能、依托课堂中的知识教育、开发校本化的体验课程、依靠示范性的重要他人、守望超越性的道德教育等措施加以引导。
    • 范雯芩
    • 摘要: 构建职业启蒙教育公共课程。针对一、二年级学生,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职业,认识常见的职业,关注自己喜欢的职业,可开展阅读职业启蒙类绘本、做家务比赛、参观校外职业体验馆等活动。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由于其对职业有一定的渴望,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式的职业模拟体验或访问从业人员、撰写职业故事等活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