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紫
结晶紫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1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4301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冶金分析、广东化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全国稳定同位素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交流研讨、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结晶紫的相关文献由20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全民、李贵荣、刘绍璞等。
结晶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301篇
占比:98.24%
总计:34917篇
结晶紫
-研究学者
- 李全民
- 李贵荣
- 刘绍璞
- 姚秉华
- 张莹琪
- 徐其亨
- 方靖淮
- 李祖碧
- 齐德林
- 洪霞
- 温欣荣
- 董学芝
- 马卫兴
- C.康诺利
- C.维德纳
- 万益群
- 何星存
- 刘冰
- 刘玉芳
- 刘金泉
- 吴淑秀
- 吴绍祖
- 唐波炯
- 孟鸿
- 李洪禹
- 李薇
- 杨亚玲
- 沙鸥
- 潘凯玲
- 牟震
- 王克志
- 贺耀武
- 贾堤
- 郭效军
- 陈孟林
- 高丽华
- 高志莹
- 高景峰
- 何忠义
- 何黎明
- 刘亦陶
- 刘仁明
- 刘忠芳
- 刘琦
- 华四妹
- 卫伟
- 司民真
- 吕明
- 唐然肖
- 姚兴芳
-
-
王犇;
孙燕;
李爱英;
杜蕾
-
-
摘要:
以COD去除率、脱色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三维电解法、臭氧氧化法、三维电解法联合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pH值、臭氧通量、臭氧曝气量对三维电解法联合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臭氧氧化法或三维电解法处理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结晶紫降解效果较差;三维电解法联合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结晶紫降解效果明显提升。确定三维电解法联合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条件如下:pH值为7、臭氧通量为80 mg·h^(-1)、臭氧曝气量为1200 mL·min^(-1)。通过结晶紫降解中间体的GC-MS分析,推测结晶紫的降解机理是:结晶紫结构被·OH破坏,三苯结构分离,形成苯胺类和酮类,继续氧化分解为苯酚类,然后苯环开环,最后分解成CO_(2)、H_(2)O等小分子物质。
-
-
赵梦阳
-
-
摘要:
多孔金属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和电催化领域。本文采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在银丝表面原位构筑微米多孔结构,并通过调节部分参数实现了微孔结构的调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选择结晶紫为拉曼增强对象对多孔银金属的拉曼增强效应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多孔银丝时,恒流充放电圈数在50圈左右时,多孔银丝表面网状多孔结构最致密均匀、粗糙度最高,SERS效应最好,增强因子达到了3.3 ×105。
-
-
陆砚秋;
周俊;
吴慧芳;
吴艳霞
-
-
摘要:
以海藻酸钠(SA)、玉米秸秆生物炭(BC)、壳聚糖(CTS)为原料制得复合凝胶球(SA/BC/CTS),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初步表征其结构。以结晶紫为吸附对象,考察染料溶液pH、吸附剂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A/BC/CTS的孔隙率高,官能团丰富;在吸附剂质量浓度为6 g/L、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6、温度为30°C、吸附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结晶紫的去除率可达90.5%;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SA/BC/CTS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生物质吸附剂应用于低质量浓度染料废水的处理。
-
-
李晨;
赵超敏;
古淑青;
邓晓军;
赵志慧
-
-
摘要:
为实现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以及结晶紫残留的快速检测,建立了一种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以及结晶紫残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乙腈提取、石油醚净化、硼氢化钾还原以及二氯二氰苯醌(DDQ)氧化等四步获取提取液,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胶体金、提取液以及促凝剂的加入量。经研究,孔雀石绿拉曼特征位移为795、39、1215、1610 cm^(-1),结晶紫拉曼特征位移为795、939、1610 cm^(-1),根据其拉曼光谱特征峰及其强度,对孔雀石绿和结晶紫进行定性快速测定。结合检出概率模型(POD),确定出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虾、蟹类检出限为1.00μg/kg,鱼、贝类检出限为0.50μg/kg,灵敏性≥95%,特异性≥95%,假阴性≤5%,假阳性≤5%符合了快速检测定性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显示仅需40 min,可用于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现场快速检测。
-
-
黄宝美;
张梅;
吴嘉欣;
王茂
-
-
摘要:
以三维石墨烯(3D-GN)为固相萃取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联用测定水产品中结晶紫残留量的新方法.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备3D-GN.用3D-GN富集鱼样中的痕量结晶紫,经丙酮洗脱后,注入C18-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015~50μg·mL^(-1)范围内,结晶紫浓度与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9 0,线性方程为y=42.04x-9.167,检出限(LOD)为0.05μg·L^(-1)(S/N=3),回收率在92.0%和97.0%之间.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环境水样的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
薛兴勇;
李华成;
苏俏俏;
刘松洋;
韩要丛
-
-
摘要:
以活性炭和偏高岭土为原料、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为激发剂,采用悬浮固化法制备了活性炭/地质聚合物复合微球(GMC)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微观结构以及对刚果红(CR)和结晶紫(CV)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GMC的吸附性能随活性炭添加量增加而提高,活性炭添加量为30%时,其对CR和CV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1.88 mg/g和104.06 mg/g,循环再生使用5次后对CR和CV的去除率依然可达71.73%和75.65%。
-
-
董琨;
宫晓平;
李晓东;
郭彦丽;
冀峰;
崔璐璐
-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在线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隐性结晶紫的分析方法。样品加入内标及脱水剂,以超临界CO_(2)-含0.1%甲酸的甲醇(95∶5,V/V)为萃取剂萃取后,以超临界CO_(2)和含0.1%甲酸的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Shim-pack UC-X RP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3μm)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孔雀石绿、结晶紫、隐性孔雀石绿和隐性结晶紫在0.5~10 ng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虾和淡水鱼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7%~97.7%、96.3%~99.9%、90.4%~96.8%、94.7%~99.9%,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5.3%~7.1%、4.9%~7.9%、5.2%~8.9%、5.7%~6.6%(n=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5μg/kg。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简单、安全、准确,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
-
唐彬;
韩方源;
罗宗昌;
朱立平;
张龙飞;
梁沁沁;
胡梦竹
-
-
摘要:
本文以自组装的中空CuS纳米粒子为模板,通过循环生长法,制得致密且有间隙的金包CuS纳米粒子二维团簇结构(CuS@Au),CuS核与Au壳,以及相邻Au壳之间的等离激元耦合效应,赋予此二维异质基底两种优越性能:电磁场增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热点”,即“电磁热点”;光热作用促进固-液界面传质,诱导物质微区富集,即“光热热点”。该“双热”二维异质基底可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结晶紫的检测,结果显示在1616 cm^(-1)处结晶紫浓度范围为10~300 nmol/L时,测得拉曼信号强度与结晶紫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8。方法检出限为8.55 nmol/L,从样品富集到检测完成仅需10 min。
-
-
欧阳娜
-
-
摘要:
为了减轻废弃牡蛎壳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将牡蛎壳与硅微粉混合,经高温煅烧得到牡蛎壳/硅微粉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pH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结晶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0.3 g、静置吸附60 min、结晶紫浓度为200 mg/L、pH为9时,复合材料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值为61.73 mg/g,去除率为92.61%.该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为表面单层吸附.
-
-
郭效军;
孟倩;
韩晓;
严虎东;
查飞
-
-
摘要:
以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类花状羟基磷灰石(HAP),考察了HAP用量、H2 O2用量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HAP/H2O2体系降解结晶紫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 30 mg·L-1结晶紫溶液加入0.01 g HAP和0.1 mL H2O2,反应38 min时,脱色率可达97.2%,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
-
-
张祯;
周凯;
邵晓玲;
邹艳敏;
仰榴青;
吴向阳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孔雀石绿(MG)和结晶紫(CV)属于三甲苯烷类染料,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用作抗真菌和抗寄生虫剂。然而,随着其致癌、致突变和其他毒性效应的发现,此类化合物已被各国禁止使用[1]。但由于这类化合物价格低廉、抗菌效果好,在水产品养殖中会被非法添加,进而污染环境水体。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分析方法来测定水体中的这两种污染物。
-
-
-
-
-
刘汉阳;
朱润良;
夏燕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印染工业废水组分复杂,毒性强,难降 解,水量大,是危害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污染 源[1]。目前,国内外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 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 等,其中吸附法是物理法中最主要的处理方 法。寻找廉价、高效的吸附剂有助干该法在 废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
-
-
金晓英;
郑敏;
王清萍;
陈祖亮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印染废水品种繁多,其特征均表现为高浓度、高色度、高COD和BOD值,所以印染废水一直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当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化处理法等。在众多治理染色废水的方法中,吸附法被视为较有前景的处理技术。活性炭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吸附剂,但因其价格昂贵,所以难以普及应用。高岭土是一种天然非金属矿物。实验研究证明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可大大提高其吸附性能。因此,开发高岭土吸附技术为治理染料废水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新途径。
-
-
-
方靖淮;
曹敏;
成鸣飞;
金永龙
- 《2009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湘潭)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金基底的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方法和液相生长方法相结合在金属铝表面制备拉曼增强活性银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银膜的表面形貌,以结晶紫为拉曼探针分子,研究了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效果。研究表明:结晶紫分子吸附在银膜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强度随电沉积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进一步的银增强剂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对电沉积银膜的浸泡处理可以调节基底银膜的结构形态,增强电沉积基底银膜的拉曼散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