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美芬

纳美芬

纳美芬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3582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现代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纳美芬的相关文献由92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爱国、吴祥根、高永良等。

纳美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582 占比:99.02%

总计:33913篇

纳美芬—发文趋势图

纳美芬

-研究学者

  • 任爱国
  • 吴祥根
  • 高永良
  • 汪飞
  • 郭晖
  • 郭礼新
  • C·德法维里
  • 夏中宁
  • 夏国庆
  • 孔繁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勋; 雍志军
    • 摘要: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失语或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纳美芬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还未有报道.目的 探究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Mininize分层随机软件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51).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与纳美芬剂量相同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清强啡肽A(1-13)、β-内啡肽(β-EP)、D-二聚体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强啡肽A(1-13)、β-EP、D-二聚体,且安全性良好.
    • 张乃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8年3月一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抢救治疗及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抢救治疗及穴位注射纳美芬联合醒脑静静脉滴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意识恢复清醒、中毒症状消失、GCS评分达到8分及住院等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清醒后嗜睡、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清醒、中毒症状消失、GCS评分达到8分及住院等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能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清醒时间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梅厚连; 周强; 杜如梦; 何晓蔓
    • 摘要: 目的分析纳美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复苏中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抽样,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接受常规3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停止给予麻醉镇痛镇静药物时,静注拮抗药物。对照组使用纳洛酮,5μg/kg静脉注射。试验组使用纳美芬,0.25μg/kg静脉注射。在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5分后,将气管导管拔除,观察5~10 min无异常情况则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比较两组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麻醉复苏指标、认知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缝皮时、给予拮抗药2 min、拔管后1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1 min、离开手术间时,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的麻醉复苏阶段,给予患者适量纳美芬,不仅可以保持重要生命体征的稳定,还可以改善术后麻醉恢复的效果,提升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速度,但对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陈静
    • 摘要: 目的 研究COPD伴重症Ⅱ型呼吸衰竭老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并纳美芬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时采取常规方法和NIPPV;观察组在治疗时也采取常规方法和NIPPV,同时还给予纳美芬。治疗前和治疗7d后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组间对比统计结果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组内对比统计结果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组间对比统计结果均(P<0.05)。结论 COPD伴重症Ⅱ型呼吸衰竭老龄患者给予NIPPV并纳美芬治疗在改善呼吸功能及缺氧领域作用明显。
    • 姚芳; 尚游
    • 摘要: 目的观察纳美芬静脉给药对剖宫产术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朝阳市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拟在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纳美芬组50例,两组均于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0.5%重比重的布比卡因(10 mg)与吗啡(0.2 mg)的混合液。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纳美芬组给予给予0.1μg/kg纳美芬5 mL静脉注射,术后第3、6、12、24小时评估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第3、6、12、24小时疼痛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0.00%、2.0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0%、12.00%、1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静脉注射辅助剖宫产术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
    • 利莉; 覃怡; 韦佳颖; 金丹雯; 谢玉波; 陈静
    • 摘要: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年龄≥18岁,且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小剂量纳美芬,术中及术后复合舒芬太尼,可加快患者麻醉后苏醒,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麻醉后复苏质量。
    • 倪晓龙; 郑相如; 孙燕滨
    • 摘要: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纳美芬治疗急诊内科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纳美芬治疗的方式)及对照组(单纯应用纳美芬治疗),各40例。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炎症因子水平、疾病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通过采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纳美芬治疗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疾病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 吴伟鹏; 许思宾; 苏标瑞; 谢涛
    • 摘要: 目的 分析纳美芬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昏迷患者意识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TBI后处于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高频rTMS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后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脑电图检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并检测患者血清AQP-1和Ang-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脑电图和SSEP改变均较治疗前改善,血清AQP-1和Ang-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美芬联合高频rTMS治疗对TBI后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AQP-1和Ang-1水平,效果优于单一高频rTMS治疗。
    • 安胜男; 任文静; 付桂英
    • 摘要: 目的:了解并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9年6月-12月期间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住院患者的信息,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科室、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数据,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患者共计279例,41~60岁患者居多;单次平均剂量为0.49 mg;主要涉及科室包括中毒救治科(74.19%)、神经外科(17.20%);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涉及超适应证用药(72.04%).结论:我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上普遍存在超适应证用药,需加强管理,以确保其在临床合理、规范使用.
    • 郭俊娇; 栗甜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纳美芬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纳美芬治疗的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使用纳美芬治疗的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纳美芬治疗,对照组使用纳美芬治疗,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恢复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心肌生化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两组5-HT、DA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两组CK-MB、CK、cTn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纳美芬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缩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纳美芬单用更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和神经递质指标水平,且联合用药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