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39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儿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42749篇;相关期刊575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药业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6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第四届脑复苏与康复高层论坛等;神经节苷脂的相关文献由45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剑峰、周文、刘银坤等。

神经节苷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8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2749 占比:98.50%

总计:144919篇

神经节苷脂—发文趋势图

神经节苷脂

-研究学者

  • 李剑峰
  • 周文
  • 刘银坤
  • 吴同新
  • 姚静
  • 张强
  • 梁鑫淼
  • 潘怡
  • 潘颖
  • 赵志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宇; 孙佳; 齐争艳; 马琳; 马文倩; 牛建国; 文玉军
    • 摘要: 背景:非侵入式脊髓损伤治疗方法亟待开发。纳米材料能够递送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目的:制备缓释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节苷脂GD1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探究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油水乳液挥发有机溶剂法,制备缓释神经营养因子3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和缓释神经节苷脂GD1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检测微球的缓释性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SD成年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打开椎板后直接缝合,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9撞击损伤模型,神经营养因子组脊髓T9损伤区域注射缓释神经营养因子3的纳米微球悬液,神经节苷脂组脊髓T9损伤区域注射缓释经节苷脂GD1a的纳米微球悬液,实验组脊髓T9损伤区域注射缓释神经营养因子3的纳米微球和缓释神经节苷脂GD1a的纳米微球混合悬液,每组12只。术后每周进行旷场实验及BBB评分,术后4,8周进行脊髓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体外浸泡于PBS 14 d内,缓释纳米微球可持续释放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节苷脂GD1a。(2)术后7,8周,与脊髓损伤组比较,神经营养因子组、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旷场总移动距离增加(P<0.05)。尼氏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4,8周的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多于脊髓损伤组(P<0.05),神经营养因子组术后8周的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多于脊髓损伤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脊髓损伤组比较,神经营养因子组术后8周、实验组术后4,8周的脊髓白质腹侧神经纤维增多(P<0.05),神经节苷脂组、实验组术后4,8周的脊髓白质腹侧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增加(P<0.05),神经营养因子组术后8周的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增加(P<0.05),神经营养因子组、实验组术后8周的下行脊髓固有束增加(P<0.05)。(3)结果表明,神经营养因子3微球单独应用,或是与神经节苷脂GD1a微球联合应用,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区周边运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存活,并可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 毋涛; 汤明磊; 朱从健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检测血清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治疗4、8、12周,2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MoCA、MMSE、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FAP、NSE、MDA及MPO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NGF、BDNF、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5.00%)较对照组(60.42%)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能促进STB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保护认知功能并改善近期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损伤及重建相关因子有关。
    • 冯琴; 唐川婷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阿糖腺苷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L-选择素,P-选择素,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IgM的水平。同时,记录并统计用药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vs 82.00%,P0.05)。两组AD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损伤,降低血清选择素水平,升高血清中IgG的含量,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
    • 林耘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各43例。参考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原始反射恢复时间(4.32±0.45)d、肌张力恢复时间(4.16±0.89)d、意识恢复时间(2.53±0.95)d、吸吮能力恢复时间(4.69±1.25)d均短于参考组的(6.52±1.61)、(7.72±0.46)、(3.36±1.05)、(5.47±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参考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损伤的基础治疗中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取得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症状恢复时间,应用优势高于胞磷胆碱单药治疗。
    • 李前进; 李其杰; 黄秀清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高压氧及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外伤后偏瘫患者11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力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后两组继发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MA、MoCA及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MoCA及MBI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继发肩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及肩-手综合征等障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高压氧及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肌力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文上康
    •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神经节苷脂与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浓度(LP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参照组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73.23±6.67)分、GCS评分(13.56±2.74)分均高于参照组的(69.99±6.85)、(9.13±2.26)分,NIHSS评分(9.43±2.65)分低于参照组的(10.73±2.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NF-α(85.35±3.65)ng/dl、IL-6(23.45±7.24)ng/L、hs-CRP(7.32±2.43)mg/L均低于参照组的(87.54±3.43)ng/dl、(27.54±7.43)ng/L、(9.13±2.4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DA(3.27±0.56)μmol/L、LPO(26.15±4.87)μmol/L、MPO(70.25±5.57)mg/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67±0.53)μmol/L、(28.36±4.36)μmol/L、(72.61±5.46)mg/L,SOD(76.58±4.38)U/L高于参照组的(74.27±4.6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春雨
    •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脑血管外周阻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脑血管外周阻力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
    • 赵小静; 宋瑞; 阴怀清; 武师润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对新生7日龄高胆红素血症SD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7日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GM1组,每组各40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00μg/g配制好的胆红素溶液,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GM1组大鼠腹腔注射100μg/g配制好的胆红素溶液后立即腹腔注射GM110 mg/kg。三组再根据注射药物结束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分为6,12,24,48,72 h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取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率。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液中NSE的含量。结果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血液中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GM1组海马区细胞凋亡减少,血液中NSE浓度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GM1干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张立
    • 摘要: 急性脑出血属于脑卒中疾病,高血压人群发生急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急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急性脑出血高危人群。本文主要介绍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供有关人士参考。
    • 许艳
    • 摘要: 目的对帕金森病采取多巴丝肼片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认知功能以及UPDR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35)患者接受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研究组(n=35)患者接受多巴丝肼片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认知功能以及UPDRS评分。结果两组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研究组患者的CD4^(+)和CD8^(+)以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8,P<0.001;t=2.987,P=0.002;t=3.850,P<0.001);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87.25±4.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57±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0,P<0.001);研究组患者的UPDRS评分(37.21±9.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54±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P=0.005)。结论临床中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多巴丝肼片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实验室指标,可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